两种小型猛禽,雀鹰凭借生存能力遍布全球,后者则是靠电影出名

维度科学 2022-08-21 22:03:55

自然界已知的鸟类大约9,000多种,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在众多鸟类中,有一类生性凶猛、造型奇特的“异类”——猛禽。在大家的印象中猛禽都是高大威武,翱翔天际的猎人,但这其中也有一些例外。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种体型小巧,但攻击力依然出色的小型猛禽。一种是捕食和适应能力超强的雀鹰,一种是“夜晚狂欢者”猫头鹰。

“小个子猎人”——雀鹰

说起猛禽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它们超大的体型,比如金雕和角雕这一类,身高一米,翅展两米,就像两架小型无人机。同时认为这些捕食者数量稀少,繁殖能力较弱,因此很少在野外碰到,大多都藏身于林深不知处。

不过雀鹰则刚刚相反,成年后体型只有35厘米左右,体重大多不超过一斤,如果在野外遇到估计你都不会感觉到威胁。不过鸟不可貌相,当雀鹰找准猎物,瞬间出手捕猎的时候你才知道它们的捕猎手段有多高超。

由于体型较小,因此飞行的风阻降低了很多,再加上尖锐的利爪和灵敏的眼睛,一旦锁定猎物,基本都是一击毙命。面对雀鹰的利爪,无论是路上蹦跑的小型哺乳动物还是带毒的爬行动物,亦或是飞行的小型鸟类,都逃不过死亡一击。

而最值得称赞的,还是雀鹰在环境适应方面的能力,单从分布范围来说,它算是猛禽中分布范围最广的了。整个欧亚大陆以及非洲地区都有它们的身影,由于分布范围较广,所以各地的雀鹰在习性上差异很大,有的会飞很远过冬,有的则是留鸟。

不光是适应能力,雀鹰的繁殖能力也很优秀,每年繁殖季节一对雀鹰就能产四枚卵,只需要五周就能孵化。然后鹰妈妈会喂养孩子三周,之后就能教授飞行技巧和捕食技能,让它们蜕变成翱翔天际的捕食者。

“夜晚狂欢者”——猫头鹰

说完了白天捕猎的猛禽,我们再来看看夜晚出没的猫头鹰。具体来说应该是黄嘴角鸮,它作为鸮形目鸟类的一种,也算是我们常说的猫头鹰了,并且它的体型也比我们熟知的猫头鹰更小。

黄嘴角鸮主要生活在海拔两千米左右的森林中,昼伏夜出,喜欢吃老鼠和一些大昆虫,白天的时候则会躲起来以免被天敌发现。我国的黄嘴角鸮基本生活在东南地区,虽然黄嘴角鸮的数量不算少,但想要在野外发现它们,这需要强大的观察能力和运气。

作为留鸟,黄嘴角鸮基本上一辈子只会在一片森林里生活,并且繁衍后代也会在这个地方。因此在野外发现一只黄嘴角鸮,说明还会有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存在,只不过它们远离人群,不喜欢被打扰,因此被发现的概率也就降低了。

对于这种喜欢夜晚外出捕食的鸟类,各国人民对它们的态度各不相同,由于各地的文化传承不一样,所以猫头鹰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寓意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我国民间,对于猫头鹰的评价趋向于贬义,比如“夜猫子”、“报丧鸟”之类的。

主要是因为猫头鹰等夜行动物在古代的时候很难被人们发现,晚上只能听到它们的叫声,并且还很凄凉,因此对于这种知之甚少的生物逐渐就被人们“不祥化”了,还出现了“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等说法。

不过猫头鹰它们在国外的待遇就比较好了,希腊对它们偏爱有加,奉之为“吉祥之鸟”。在西方的一些影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比喻著名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就将猫头鹰打造成为了“信使”,深受影迷的喜爱。

回到现实,当我们对猫头鹰的研究逐渐加深,我们对它也有了新的看法。总体来说猫头鹰是一种益鸟,其主要食物来源是老鼠、野兔,并且还是自然界中抓老鼠最厉害的鸟类之一。据统计,一只猫头鹰平均每年就能消灭一千只老鼠。

这么多老鼠如果全部偷吃人类粮食的话,每年需要消耗上吨,从这个方面来说,猫头鹰绝对是帮助人类的“好朋友”。

总结

雀鹰和猫头鹰两者在自然界中都活得比较滋润,前者是凭借自己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而猫头鹰则是凭借影视剧火出了圈,成为大家最喜爱的鸟类之一,毕竟谁不想要一直猫头鹰给你送信呢?

你更喜欢哪种鸟类呢?

0 阅读:177

维度科学

简介:维度科学,用不同维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