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白喉秧鸡能“复活”,小笠原杂色林鸽“嗓子眼”大,真的吗?

维度科学 2022-01-26 22:05:18

大家都知道每种鸟类都有自己的特点,游隼速度无人可及,孔雀漂亮非凡。然而除了这些有特色的鸟类之外,还有些“怪异”的鸟类,比如腿长的、长肉瘤的、发型非主流的等等。它们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其它动物不可比拟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种特殊的鸟类,一种的号称“嗓子眼”最大的鸽子——小笠原杂色林鸽,和能够“复活”的白喉秧鸡!

“嗓子眼”最大的鸽子——小笠原杂色林鸽

在19世纪的时候,俄国勘探船曾经到达过日本的一座小岛,也就是小笠原群岛。这里远离日本四大岛,和新西兰岛一样与世隔绝,岛上的生物独自繁衍,一些物种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后来德国的博物学家也来到了岛上,发现了一种羽毛呈绿紫色的鸽子,也就是今天的主要之一——小笠原杂色林鸽。

小笠原杂色林鸽与另外一种“红头黑林鸽”都是生活在这个岛上的特有品种,两种鸽子在这里共同生存了上千年。然而两者在这里本来快快乐乐的,结果人类发现这里之后,就成为了它们的恶梦。在经历半个多世纪之后,它们就走向了灭绝的边缘。

日本的科研人员为了拯救更多的濒危鸟类,前往岛上勘探,想要找到小笠原杂色林鸽灭绝的原因。起初他们一直在寻找小笠原杂色林鸽的食物,有人认为是小笠原杂色林鸽先灭绝后,由于食性存在共生关系,导致红头黑林鸽也在小笠原杂色林鸽消失后逐渐走向了灭绝。

日本学者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进行了长久的研究,由于三件小笠原杂色林鸽标本都在国外,他们只能到岛上找答案。同时也在寻找关于小笠原杂色林鸽的书籍档案,企图找到蛛丝马迹。没想到在19世纪的一本科考笔记里,还真让他们找到了线索。

小本子上记录着小笠原杂色林鸽以及它特别喜欢吃的果实,不过发音和现在的不同。几经辗转,最后判断为一种名为“贝叶棕属”的植物。在根据本子的草稿在岛上找到一种当地的特有的蒲葵,当地人用蒲葵的叶子当扇子。

而小笠原杂色林鸽则拿蒲葵的果实当食物,这是一个让人吃惊地发现,因为当地的蒲葵与外面的蒲葵不一样,果实更大,果肉柔软、种子坚硬。小笠原杂色林鸽则是全部吃掉,它的“嗓之眼”居然能吞下这个果实,绝对是“嗓之眼”最大的鸽子。

而如今濒危的红头黑林鸽只能吃小一点的果实,两种鸽子的食物差别,是两者共存一个岛的原因。可是按理说红头黑林鸽只吃小一点的果实,而小笠原杂色林鸽小果实、大果实都能吃,后者的生存能力难道不应该更强吗?

为何红头黑林鸽只是濒危,小笠原杂色林鸽却灭绝了呢?答案是猫和老鼠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将小笠原杂色林鸽捕食殆尽,再加上森林砍伐,栖息地被破坏,最终使得小笠原杂色林鸽灭绝。

我们也从此看不见这种美丽的鸽子了,可悲可叹!

能够“复活”的秧鸡——白喉秧鸡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生命诞生至今已经有32亿年的时光了,在如此长的时间维度之中,许多生物诞生又灭绝。比如曾经的恐龙、恐鸟、泰坦巨蟒等等,自然界制定的是优胜劣汰法则,只有最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一直存活,直到科学家发现白喉秧鸡。

英国的一个考古学家发现了24万年前,诞生于马达加斯加的白喉秧鸡跑到了非洲一座小岛上,并在那里生存。由于当时岛上没有生命大型捕食者,食物资源还很丰富,所以白喉秧鸡在这里过得很开心。在长达数万年的安逸生活中,白喉秧鸡退化了翅膀的飞行能力。

据考证,在13万年前,由于白喉秧鸡飞行能力退化,当时发生了一场大洪水,使得白喉秧鸡全部被淹死了。这绝对算得上是奇闻了,除了白喉秧鸡之外,还没见过那种鸟被洪水淹灭绝的。

不过神奇的是,这帮科学家最近在印度洋的一个小岛上又发现了白喉秧鸡,并且还观察到它们有了返祖现象,居然会飞了。为了确定这群白喉秧鸡和曾经的非洲白喉秧鸡是不是一个种群的,他们将两者的骨骼化石进行对比,发现印度洋小岛上的白喉秧鸡是非洲白喉秧鸡的后代。

同时这群白喉秧鸡还开始返祖演化,懂得了紧急逃跑的本领。而且最终得出的结论里,认为在过去的13万年中,白喉秧鸡出现了短暂的三次,又灭绝了三次,展现了惊人的“复活能力”。

确切地来说,白喉秧鸡在迁徙过程中遇到了海平面上升,淹死了大部分,它们依靠顽强的生命力,最终迁移到了其它地方,这才让种群有了繁衍下去的希望。

总结

小笠原杂色林鸽和白喉秧鸡都是独自生活在封闭小岛的鸟类,前者在人类的干预下灭绝了,而后者则是凭借自身神奇的属性,在全球各地上演“复活”奇迹。

你更喜欢哪种鸟类呢?

1 阅读:69

维度科学

简介:维度科学,用不同维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