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发现“渗坑”,打8米深井水仍是红色,70%村民死于癌症

厉论彦 2024-12-04 21:08:3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17年河北发现“渗坑”,打8米后深井水仍然是红色,70%的村民死于癌症?

01 南赵扶村的工业污染与无主渗坑

20世纪80年代初,南赵扶村因其丰富的土地资源迎来了所谓的“发展机会”。

为满足砖瓦厂的需求,村内9个生产小队被指派开挖土坑,以取材供应生产。村民们头顶烈日,挥舞着锄头和铁锹,在土地上留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深坑。

随着砖厂红火一时的生产,村民们从未意识到这些坑将成为一场灾难的开始。

砖厂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很快显现,废弃的烟囱每天向空中喷涂着黑灰,飘向不远处的村庄。

而那些被掏空的土坑,自砖厂关闭后,却未被及时填埋。

土坑周围杂草丛生,坑底积水,雨季里水色发黄,水面漂浮着塑料袋、纸屑,成了村中孩童的嬉戏地。

张老汉回忆:“我们当时哪懂什么污染,只知道这些坑还挺方便的,用来取水洗东西还挺好。”

直到磷肥厂的建立,这些土坑的命运彻底改变了。磷肥厂建成之初,宣传的是增加农田肥力、造福农业,但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水却无处可去。

厂方很快发现,村内的土坑是一个天然的“排污场”。每天晚上,工厂的排污管悄无声息地将废水引入这些土坑中。

信息来源:人民政协网

村民们最初只注意到空气中弥漫的异味,直到家里的水井开始泛黄,玉米、芝麻农作物逐渐枯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磷肥厂关闭后,化肥厂接踵而至,这些土坑的污染再度升级。化肥厂的废水颜色更为鲜艳,白天为蓝绿色,夜晚则呈现出恐怖的荧光黄色。

张老汉清晰地记得,某个夏夜,月光照在村东的土坑上,坑内的水泛着光,看得人毛骨悚然。

化肥厂的污染程度远超前者,最终也被关停拆除,但这些污染累积的土坑却无人问津。

更糟糕的是,化肥厂关闭后,厂房被租给了一家电镀厂。

电镀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排放到土坑中时,水体颜色彻底变成了铁锈红,坑边的植物大片枯死。

一次性赔偿成为企业应对村民投诉的惯用伎俩。

当农作物大片死亡,村民找到厂方交涉时,厂方负责人提着几捆钞票敲开村民家门,将钱往桌上一扔,直言:“钱拿着,别声张。”

贫困的村民们无奈接过赔偿款,但生活依然笼罩在红水的阴影下。

2000年后,南赵扶村的污染进入最黑暗的时期。工业废弃物和酸性污水被偷偷运往村中渗坑倾倒。

一辆辆老旧的罐车常在夜间出没,车身锈迹斑驳,低速行驶时,沉重的引擎声在村庄中回荡。

孙少锦回忆,某次夜半,他听到外面的动静,推开窗,看到几辆罐车停在土坑边。车上跳下几名工人,迅速打开罐体阀门,刺鼻的液体顺着导管注入坑中,散发出呛人的酸味。

次日清晨,坑内的水面漂浮着一层油腻的泡沫,颜色由黄色转为红棕色。

村民们多次举报,但那些违法企业的负责人往往用金钱解决问题。

有村民质问环保部门为何不彻底处理,却得到一个简单的答复:“罚了款,但坑太多,一时填不上。”

此后,一些企业依旧胆大妄为,继续利用这些土坑倾倒废酸。南赵扶村的污染问题就这样在不作为和利益交换中愈演愈烈。

2013年,河北省开展“三查”行动,督导组发现大城县多个严重污染的无主渗坑,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

渗坑如同一道道丑陋的伤疤,深深地嵌在土地上。督导组提出意见,要求地方政府立即治理。然而,治理工作在层层推诿中缓慢推进。

碧水源公司的治理负责人回忆:“我们接到的初步方案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评估数据极度缺乏。治理过程中,我们才发现淤泥的深度远超想象。”

南赵扶村的渗坑从一个砖厂遗留问题,逐步演变为多家工业企业的非法排污场,最终成为超级渗坑。

其历史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数十年的累积污染、治理缺失与利益博弈的产物。它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变迁,也承载着无数村民的痛苦与无奈。

这一历史背景为渗坑问题的爆发提供了深刻的教训,揭示了环境保护在利益冲突中的艰难处境。

02 污染触目惊心与民间力量的觉醒

2017年3月,一支来自重庆的民间环保组织“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踏上了滹沱河流域的调查之路。

这个团队以向春为代表,他们在环保领域已有十年的实战经验,对环境污染具有敏锐的职业嗅觉。

然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他们,也未曾预料到接下来会遇见如此触目惊心的场景。

3月21日,向春和同事无意间来到了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的南赵扶镇。滹沱河流域静谧的景象与现代工业发展形成鲜明对比。

当他们走进距离滹沱河不到三公里的区域时,一股刺鼻的酸味扑面而来。循着气味的方向,他们发现了一片鲜红的水域。

那是一块面积庞大的水坑,水面泛着红色的光泽,如同伤口上的鲜血。一阵风吹过,空气中的酸味刺得他们咳嗽不止。

向春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污染坑。他用仪器测量了坑内水体的pH值,结果显示水体呈强酸性。

其他队员也发现了不远处的另一片水坑。那里坑水的颜色截然不同,呈铬黄色,水面漂浮着厚厚的油膜,周围是大量被腐蚀的杂草和枯木。

他们用无人机进行航拍,从高空俯瞰,这些渗坑的水体颜色斑驳,红、黄、黑交错,像一道道深刻的伤疤侵蚀着大地。

3月23日,向春在前往北京的高铁途中,偶然从车窗看到不远处的天津静海地区也有类似的红色渗坑。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虽然行程紧张,他还是将这个位置记录下来,并在几天后决定实地勘察。

3月28日,当向春站在天津静海的渗坑边时,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那是一片面积与足球场相当的水坑,水体泛着黑红的光,浓烈的酸味让他和同事们不得不戴上口罩继续勘察。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静海的渗坑面积竟然也高达15万平方米,与南赵扶的渗坑不相上下。

通过进一步调查,向春和同事发现,南赵扶村的渗坑污染涉及多个点位,不仅水体颜色多样,坑内还沉积着厚厚的黑色污泥。

许多坑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庞大的污染体系。

这些渗坑的水体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已经渗透到地下水中。

而华北地区由于地形平坦,主要饮用水源是地下水,这意味着一旦污染扩散,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将面临巨大威胁。

不仅如此,向春还了解到,渗坑附近的村庄深受其害。当地村民表示,打井8米深取出的水依然是红色,浅层水几乎全被污染。

很多家庭已经改用桶装水,但对一些贫困老人来说,仍需依赖井水维持日常生活。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长期接触污染,村庄的癌症发病率大幅上升,因癌症去世的村民占总死亡人数的七成以上。

这个数字犹如沉重的铁锤,敲击着向春和同事的内心。

为了追溯污染源头,向春团队走访了渗坑周围的工业区。他们发现,天津静海渗坑的污染可能与附近的酸洗厂有关。

这些工厂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废液,而这些废液被直接排放到渗坑中。然而,南赵扶的情况却更加复杂。

当地的主要产业是红木家具,与渗坑的化学污染并不匹配。向春判断,这里的污染可能与周边的工业废弃物非法倾倒有关。

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向春决定采取行动。

他们将渗坑的照片、视频及初步数据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布。

这份报告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看到这些红色和黄色的渗坑后,无不感到震惊和愤怒。

一些网友评论:“这样的地方还能住人吗?”“这些渗坑是对生命的直接威胁!”

在公众压力下,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回应。

2017年4月19日,廊坊市发布说明,证实渗坑污染问题属实。

这些渗坑被分别命名为“原南赵扶砖厂渗坑”和“原化肥厂渗坑”。

公告指出,这些渗坑的废水pH值小于3,属于强酸性,已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向春和他的团队深知,仅仅揭露问题是不够的。

他们呼吁公众继续关注渗坑治理,并督促政府部门不仅要抽走废水,更要彻查污染源,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向春表示:“环境污染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治理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找到源头,切断污染的根本途径。”

这一事件成为我国环保史上的重要案例,它不仅揭露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也彰显了民间环保组织的力量。

在多方推动下,渗坑问题逐渐被提上治理日程。

然而,对周边居民来说,这些曾经的“超级渗坑”已经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这段令人痛心的经历提醒人们,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命为代价。

03 后续发展与沉重教训

渗坑问题被曝光后,迅速引起了环保部的高度重视。

2017年4月,环保部联合河北省、天津市成立了调查组,赶赴南赵扶村和静海区进行实地勘察。

联合调查组在渗坑周围设置了多个采样点,对水质和土壤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大部分水样的pH值低于3,呈现强酸性,铁、锌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构成了巨大威胁。

土壤样本中也检测出多种有毒物质,表明污染已经深深渗入地层。

随即,环保部发布新闻通报,宣布将对此事进行彻查。

南赵扶村所在的大城县相关负责人,包括主管副县长、环保局长、环境执法队长,以及南赵扶镇镇长等人,因监管不力被停职处理。

天津静海区的相关负责人也被责令检讨,并提交详细的整改报告。这一系列的高压措施反映了政府在处理这一严重环境问题上的决心。

从2017年5月开始,针对渗坑的治理工作全面展开。

信息来源:西瓜视频

大城县政府聘请了一批环保领域的专家,针对渗坑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案。

渗坑治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抽取坑内的强酸性污水,第二阶段是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中和处理,第三阶段是清理和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治理过程中,专家们发现渗坑污染的深度远超预估。原本计划采用传统的生化法处理污水,但由于水体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生化法难以奏效。

治理团队被迫改用更昂贵的物理化学方法,对坑内污水进行多次中和和过滤。与此同时,几台大型抽水机昼夜不停地运转,将渗坑中的污水转移到临时储存池中进行处理。

在南赵扶村的砖厂渗坑,由于水体的强腐蚀性,治理人员不得不穿戴全套防护装备。

作业现场,弥漫着刺鼻的化学气味,许多机械设备因接触污染物而频频故障,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治理团队动用无人机对渗坑内部进行详细测绘,并通过遥感技术检测污染物分布。在多方努力下,到2017年底,南赵扶的渗坑污水基本处理完成,土壤修复工程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天津静海区的渗坑治理则面临更多挑战。由于渗坑分布广泛且连通地下水系,治理人员需要对周边地区的地下水进行长时间监测。

当地政府加大了执法力度,查封了多家非法排污企业,并加强对工业废水处理的监管。

为了防止污染问题反复,当地建设了多个污水处理站,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环保协作。

在治理渗坑的同时,当地政府对工业企业展开了大规模整顿。大城县提出“坚决不要带污染的GDP”的口号,对污染企业实施零容忍政策。

一些高污染企业被强制关停,其他企业则被要求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进行升级改造。

这一整顿行动虽然在短期内影响了地方经济,但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渗坑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周边居民的健康问题却无法逆转。

南赵扶村的癌症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许多患病村民因为家庭贫困无法负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张老汉回忆:“村里死了不少人,一家四口都被癌症带走的也有,谁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年轻一代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试图逃离这一充满悲剧的土地,但仍有不少老人选择留守。

渗坑事件对地方政府的环保治理敲响了警钟。廊坊市从2017年起,将水污染防治列为工作重点。

通过全面排查工业企业,强化环保设施建设,廊坊市的主要河流水质逐步改善。2020年,廊坊市被列为全国重点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试点城市,标志着当地环保工作进入新阶段。

至于向春和他的环保团队,“超级渗坑”事件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案例之一。

他们继续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将渗坑治理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地区,并呼吁公众关注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向春表示:“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持续努力,才能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结语

2017年河北大城县“超级渗坑”事件,不仅揭示了长期工业污染的触目惊心后果,更展示了环境治理的严峻挑战。

一个曾经平静的村庄,因为数十年的非法排污和监管缺失,陷入了癌症高发、水资源枯竭的生存危机,成为华北大地上令人痛心的伤疤。

这些红色、黄色的污染渗坑,直指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间失衡的深层问题。

事件中,砖厂遗留的取土坑从工业废水的倾倒场到高毒性污染物的长期累积,无数生命为其付出了代价。

村民依赖的井水被染红,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癌症成为村庄中笼罩不散的阴霾。

令人愤怒的是,部分企业和地方管理者为经济利益罔顾法律,将短期收益凌驾于环境与民生之上,终酿成不可逆的惨痛后果。

面对这样的污染危机,民间环保组织的发现与呼吁成为转折点。

向春和他的团队,用专业精神揭露了“超级渗坑”的真相,推动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强力介入。

尽管后续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渗坑的历史仍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污染的治理成本高昂,而污染的伤害却常常无法挽回。

在事件的后续处理中,地方政府通过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关闭高污染企业以及修复受损生态,试图挽回损失。

但这些补救措施无法完全弥补村民失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此事件警示我们,环境保护不能只依赖事后治理,更需要加强事前防控,严守法律底线。

参考文献:

1、人民政协网:“超级渗坑”周边村民癌症多发 8米深井水都是红色2017年04月21日

每日经济新闻:【河北污水渗坑触目惊心 打井8米还是红水 政府已启动问责程序】日前,河北大城县两个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和3万平方米的“工业污水渗坑”曝光。打井8米左右,出来的水都是红色的,很多人家干脆买桶装的纯净水2017-04-21

3、西瓜视频:展开河北沧州红褐色污染渠段?村民:已持续多年 井水都是红的 2020-04-16

0 阅读:0
厉论彦

厉论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