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晴朗的早晨,王慧(化名)抱着二女儿,正在厨房忙活。
不远处的农机房,婆家哥哥在检修一台翻耕机器,那是收割小麦前的最后准备。
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村里人慌忙跑到现场,却发现机械砸下,哥哥已不幸离世。
那天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
哥哥家一共五个孩子,最小的才四个月大,最大的也不过刚上小学。
嫂子是外地人,话还没说几句,人就已经哽咽说不下去。
村里邻居只听到嫂子带着哭腔喊救命,却没有谁听懂话里的具体内容。
两个月后,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嫂子给王慧打了个电话,说想外出打工,只能带上中间的“小三妞”,让王慧一家把其他四个孩子接管回去。
还没等王慧回过神,嫂子就已坐上了离开的长途车。
从此,这五个孩子,全都成了王慧的责任。
艰难选择:养还是不养?
五个孩子,四个月大的娃还不会叫“婶婶”,就要像亲妈一样养大。
这对王慧来说,是个沉重的决定。
家里已有两女儿,加上这几个孩子,瞬间变成了“七口之家”。
而前几天王慧还和丈夫商量,看得紧的生活预算如何才能再省出一点,给自家两个孩子改善吃穿。
养还是不养?
这是全村都议论纷纷的事儿。
有人劝王慧:“嫂子跑了,这孩子压根儿就与你们家没关系,放到远亲那里去就行。
”但也有老人劝她:“两个亲骨肉才多大,就这么小心肠,你真能看着五个孩子流落外乡?
”
王慧开始也很犹豫。
但一天夜里,最小的孩子醒来抱着她的肩膀啼哭的时候,那个尚不会说一句完整话的小孩无意间喊了一声:“妈妈。
”她怔住了。
第二天,她告诉丈夫,这五个孩子,她留下了。
挑战与希望:7个孩子的日常村里人经常能看到王慧开着三轮车,车上装满自己家种的白菜,还带着几个孩子挤在车篷里。
每到集市,摊子前总是闹哄哄的,孩子们或站或坐,帮着招呼生意。
白菜卖两毛五一斤,自己种的,一块一块地攒着维持开支。
有人笑着问:“能靠卖这点白菜养活他们吗?
”王慧却说:“能省一点是一点。
孩子们吃得饱就行。
”生活不富裕,但她能清楚记得每个孩子的喜欢吃的菜。
她努力让每个孩子的衣服干干净净,即使是村里随便看也能让人挑不出毛病。
当然,生活中的矛盾也不少。
两个亲生女儿一个说多了兄弟姐妹很开心,另一个却有些别扭,总是抱怨妈妈“对我们不上心了”。
王慧心疼这些话,却没办法多分出时间哄每个孩子。
她只能每晚给大家做完饭后,关上房门偷偷掉点眼泪,等眼圈不红了再去刷碗。
陌生人或许不理解,但孩子们知道王慧有多爱他们。
二侄女曾给村里的博主拍视频时,说婶婶对她特别好,别人买新鞋,看上什么,婶婶总愿意给她买。
小一点的几个孩子从不避讳,毫不犹豫喊她“妈妈”。
这些声音,常常让王慧感到欣慰。
但爱也得有边界。
有一次,大女儿悄悄问王慧:“难道咱家穷了?
”王慧才意识到,孩子们的安全感可能已经开始被生活改变。
这也让她下定决心,省出钱来,让每一个孩子至少有足够的书读。
有时候有人来家里,称赞她的毅力时,她总笑着说:“女人有的肚量,是在慢慢带孩子们时候练出来的,不大点挑担子就担不动,日子哪能过下去?
”
善意能否改变命运?
和王慧的对话结束时,她说了一句特别有力的话:“我不图这五个孩子未来感激我,只要他们长大了能明白,做人一定得有情分。
”这家人虽然生活很难,但让人看到了一种无法定义的情感重量。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不是非常伟大的人,但从王慧的身上,人们能明白一个普通人的善念如何长成一片茂盛的树荫。
哪怕生活里一度什么都没有了,这份真情也成了未来的理由。
与其说这是个帮助别人的故事,不如说是王慧自己也成了这过程中的受益者。
她的七个孩子会有分歧,会有矛盾,却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另一个维度。
你可能不会愿意模仿她的生活,但我想,这样一位女子,值得每个人心怀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