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分享:如果可以重来,这4个养育坑我绝不会踩

育儿智库 2025-04-02 17:25:59

控制型教育的反思

上周我和一个老朋友碰面,聊到孩子离家上大学。

她的眼神里满是期待,仿佛在等待一种解脱。

当儿子真的离开家门时,她的心却一下子空了。

当儿子走出家门连回头都没看,她只是默默站在门口,心里百感交集。

“你怎么会这样的?”当初她儿子小学的时候,写作业很少主动,每次都要她催促。

比如有次小论文,班上其他小朋友都忙得热火朝天,她的儿子却在那里发呆,等着她来帮忙。

她那时觉得自己是“超人妈妈”,其实把儿子变成了“伸手党”。

她回忆说:“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会放手让他自己做,不给他铺路,而让他自己探索。”孩子需要的是独立,不是控制。

在放手中培养他们自己的能力,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纠错型妈妈的自我检讨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名列前茅,你的第一反应却是“这道题怎么错了?”我朋友就是这样一个“纠错型妈妈”。

她儿子每次满心欢喜地展示成绩,想要得到妈妈的赞许,但每次她都说“你怎么又错这种题”。

有一次,儿子考了全年级前三,她却指责他为什么不是第一,甚至拿隔壁的女生做比较。

终于有一天她读到儿子的日记,上面写着:“妈妈从来看不见我的努力,只看见我的错。”她那一瞬间差点崩溃。

她说:“如果再来一次,我会学会夸奖孩子,尊重他的每一点进步。”其实,孩子成长需要的是成就感,不是无尽的挑剔。

关于“别人家孩子”的困惑

“别人家孩子”这四个字,不只是我朋友的口头禅,似乎也是很多家长的常用话语。

她每次看到朋友圈里别人家孩子的成就,总忍不住拿来和自己儿子对比。“你看人家钢琴十级了”、“你看别人数学那么好”,这种话她大概从儿子3岁说到18岁。

每次儿子考砸,她就拿别人的孩子压他。

到后来,儿子干脆戴上耳机屏蔽她,心里积攒了大量的委屈。

她偷看过儿子的聊天记录,里面写着:“反正我做什么妈妈都不会满意。”她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沉重,她说:“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我们要尊重他们独特的成长轨迹。”如果再来一次,她再不会拿儿子和别人比,因为孩子需要的是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发脾气后的冷静与反思

作为父母,有时候我们忍不住发脾气,但这样的情绪发泄真的对孩子好吗?

我朋友是个“火山型妈妈”,脾气一来,不顾一切。

有一次,儿子打游戏忘了吃饭,她气急败坏,把电脑电源直接拔掉。

骂了半小时,儿子一言不发,只是低头不语。

从那之后,儿子不再跟她说任何事情。

她懊悔地说:“如果能够重来,我宁愿冷静10分钟,再去跟孩子讲道理。”她懂得,教育不是情绪的发泄,而是行为的引导。

大人失控,等于教育的失败。

聊了这些,我朋友最后说了一句让我难忘的话:“我们不是在复制自己,而是在陪孩子成为他自己。”虽然她儿子已经上大学,但她依然在努力做一个更好的妈妈——对将来的自己而言。

身为父母,我们都可能犯错,但重要的是不要用“我都是为你好”来开脱对孩子的伤害。

养儿育女的过程中,我们的人格就是他们未来的方向盘。

孩子不怕我们犯错,但怕我们不愿意改正。

希望每一位正在努力带娃的父母,都能带着这份理解和爱,与孩子一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0 阅读:2
育儿智库

育儿智库

专注儿童教育,助力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