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之出差归来,献之把他带到墙前,羲之懊恼:为父酒量大不如从前

贰石斎 2023-03-21 12:48:42

一千六百年前的一天,王献之迫不及待地把刚出差回来的父亲带到一堵白墙前,王羲之看了,捶胸顿足道:看来为父的酒量大不如从前了,那日饮了点酒竟然大醉了!

书圣王羲之

王献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尤其是在书法上有非常大的造诣,他的行、草、楷、隶都有深厚功底。后人在书法史上将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

王献之的家境可是太显赫了!显赫的简直让人惊掉下巴。

父亲王羲之,著名书法家,人称“书圣”。在朝廷做官,官至右将军。他们家族就是东晋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几代人在朝为官,而且满门都是朝廷重臣。

母亲郗璿,东晋大才女,人称“女中仙笔”。郗璿的父亲郗鉴是东晋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书法家。郗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世家。

有着如此家庭背景的王献之,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但是有一样,在书法上,他十分的刻苦。因为父亲的光环实在太耀眼,他从小就立志要在书法上达到甚至超过他父亲的成就。

王献之《中秋贴》被封为“神品”

由于有父亲手把手的教,又有母亲严格的训练,加之自身潜质又很高,王献之的书法水平提升很快。十几岁时,王献之的书法水平就超出常人一大截。周围的人见着他就大加赞赏,有人甚至对他直言不讳:“七少爷,你的字在我看来已经不在你父亲之下!”

小小的王献之早就飘飘然,忘乎所以了。在一片恭维声中,他有点迷失了自我。

有一次,王羲之要进京述职,这一来一回可能要数月。临行前,全家人为他设宴饯行。全家人团团围坐,好不热闹。

席间,几已经成人的儿子不断和父亲推杯换盏,王羲之也是频频举杯。这爷儿几个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岁数小的几个,则坐在一起,也是有说有笑,有打有闹,其乐融融。

不知不觉,酒宴到了尾声。王羲之做最后总结发言,他要求自己出差这段时间,大小孩子们要好好表现。有工作的,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还没工作的,认认真真好好学习。

王献之就说:“父亲,您这一去就是数月,何不给我们安排点事情,我们几个也好有的放矢。”

王羲之点点头道:“也好,那给你们布置点作业。一会儿我在墙上写篇字,你们可照着练习,等我回来看谁练得好!”。

王献之他们都一齐答应。

于是,王羲之命人备好笔墨,提起笔在对面的大白墙上“唰唰唰”开始写字。只见书圣笔走龙蛇、龙飞凤舞,片刻功夫就在墙上完成一幅神作。众人不由得连连拍手叫好!

王羲之走之后,大家便开始练习。不用说,属献之临摹的最好,没用几天功夫,临摹的几乎和墙上的字如出一辙,难分真假。连献之的母亲看完都竖起大拇指:“不错!官奴(献之小名)的这幅字胜于你父亲!”

献之于是沾沾自喜,夜里偷偷安排人把墙刷白,自己又重新写了一遍。

第二天,众人照常照着临摹,竟然没有人发觉!献之更加的洋洋得意。

数月后,王羲之述职完毕返回。依旧是设家宴,给他接风。

可能是忙昏了头,王羲之竟然忘了检查作业一事。献之就提醒:“父亲,您临走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否需要检查一下?”

羲之拍拍脑袋,说:“差点忘了这事,好吧,都拿出来我看看吧”

献之于是拉着父亲的胳膊来到白墙跟前。王羲之低头看看儿子们的作品,又抬头瞅瞅墙上的字;抬头瞅瞅墙上的字,再低头看看儿子们的作业,眉头皱起了疙瘩。

献之忙问道:“父亲,难道是我们练习的不好吗?”

羲之教子

王羲之摇摇头:“不怨你们,不怨你们,都怨我。”说着话,他抬手指着墙上的字,懊恼道:“看来为父的酒量大不如从前了,那日饮了点酒竟然大醉了!”

献之听完,不由得面红耳赤。从此,更加努力练习书法,最终成为与父亲齐名的书法大家。

这个故事被唐人孙过庭收进了他的草书名作《书谱》里。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