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议题,引发了其内部的诸多分歧与争斗。在对待此问题的态度上,欧盟各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又以德国和法国之间的角力尤为引人瞩目。
德国:坚决反对加征关税德国作为汽车制造业强国,从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的角度出发,通常会支持向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德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却一直十分明确:坚决反对对华加征关税!
经济层面:中国已成为德国最大的汽车市场。2023 年,德国三大车企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在华销量成绩斐然。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销量高达 323.6 万辆,占其全球总销量的 36%;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交付 82.5 万辆,占全球销量的 32%;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市场累计交付 76.5 万辆新车,约占全球销量的 30%。此外,2023 年德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纯电动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比 2022 年增加近 50%。显然,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导致的中国反制,将对德国汽车业造成巨大冲击,严重损害其产业利益。
政治方面:德国重视与中国长期的友好经济合作关系,主张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问题,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德国总理朔尔茨多次强调要保持公平贸易环境,明确表示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法国:积极推动加征关税与德国相反,法国一直积极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加收关税。
经济上:标致 2023 年在中国的销量为 45780 辆,雪铁龙为 28180 辆,同比下滑幅度达 35.81%。雷诺已近乎退出中国市场;而曾被视作法国豪华品牌的 DS,2023 年上半年在中国的销量仅为 3000 台,平均每款车型的月销量尚不足 100 台。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以说是哀鸿遍野“。正因如此,法国在面对可能的中国反制时,受到的直接经济影响相对较小,故在这一问题上,法国表现的一直较为激进。
政治层面:法国在这一事件上采取强硬立场,有着更为深远和复杂的战略考量。法国总统马克龙试图凭借这种坚决的态度,来提升法国在欧盟领导地位。其深知,要想在复杂的欧盟中占据主导地位,就需在关键政策议题上体现出坚定果断的态度。
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为马克龙提供了契机,他认为积极推动这一争议政策能彰显法国在贸易政策方面的决断力和领导力,有助于改变旧有的权力平衡,可以让法国在未来拥有更多主导权和决策权。
然而,这种策略并非没有风险。过度强硬的立场可能引发中国的强烈反制,从而对法国自身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同时,也可能在欧盟内部引发其他成员国的不满和质疑,破坏欧盟内部的团结与协作。但马克龙显然愿意为了追求法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而冒险一搏。
德法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激烈角力,反映出两国在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上的巨大差异。德国注重与中国的长期合作及自身产业实际利益,法国则更着眼于提升在欧盟内部权力格局中的地位。这场角力不仅影响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政策的最终走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欧盟内部在处理与中国贸易关系时的复杂心态和利益博弈。未来,法德之间的博弈还将在不同领域持续升温发酵,而中欧贸易的前景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