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你小心翼翼的拿出珍藏了好几年的普洱茶,要与老友们分享一下。可是当看到干茶的颜色,你产生了一丝担心,冲泡品饮后的滋味,充分证实了你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最近有茶友在微信上咨询挽月(微信号6480348):“那些存储了几十年的普洱茶,为什么都是紧压茶?散茶为什么不耐存?”
以散茶形式存储的普洱茶,冲泡后茶汤中的滋味没有预想中的饱满厚重,反而显得淡薄;
香气飘忽并且散的很快;饮了几泡回甘生津显弱;
新茶时的清凉开阔喉韵此时也几乎不见。怎么会这样?
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藏的茶是以散茶的形式;
二是存放的地方没有科学严谨;
三是没有定期检查所存放的茶。
若是能够保证后两条,还是以散茶的形式存放,会如何?
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以散茶形式存的茶品,在茶叶的氧化反应、微生物的分解及形成新物质等后发酵活动有明显的弊端。
首先:香气容易挥发;茶叶中的香气分子,长时间、大面积接触空气后,会逐渐消散在空气中。
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茶品冲泡后挂杯香、茶汤中的香、留于口腔中的香的浓度都会大幅下降。
也就是为什么,散茶存放后茶香会轻飘散淡的根本原因。
其次:茶叶的转化需要微生物的参与,有的微生物需要在有一定水分的前提条件下生成。(但这与茶品受潮完全是两码事,这里所说的水分是建立在正常合理的制作工序上。)
茶叶软化便于压成型外,还有利于微生物形成的作用。
再次:茶叶需要形成一个较为紧密的空间,茶叶与茶叶之间产生联结,然后才能令茶叶内含物质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转化。
若是散茶的形式,茶叶之间的联结中断,繁多的酶促氧化则变为单一,即茶叶只是自己在单一的进行氧化,这样的结果除了冲泡后茶滋味淡薄外,还会加快茶叶的碳化,到最后茶品也就失去了品饮的价值。
你想象一下,孤零零的一片茶叶该如何发生更多的酶促反应?它只能自我氧化,最后碳化。
而当很多茶叶聚集在一块,形成一个圈,每一根茶叶都提供一点物质用于自然转化,物质基础就变得丰厚,能让酶促反应顺利进行。
同时,许多茶叶聚在一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香气分子被凝聚在一起,十分不易挥发。
普洱茶要进行后发酵才能更好地展现越陈越香的魅力,以饼茶形式存储对普洱茶来说更加有利于其后期的转换,所以想要存茶的茶友们,还是以紧压茶的形式存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