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和淮河流域的大洪水,让不少农民的庄稼地受灾,今年怎么才能让农田损失降到最低,成了灾后很多农民的头等大事。在此情况下,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起来。
农用土地有土地红线的说法,也就是永久基本农田,这个范围一旦划定,任何人以及单位都不能私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是存在着将农业设施、厂房、仓库等建在耕地,甚至是建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对粮食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很多地方为了保证农村的耕地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开始试行“田长制”。
啥是田长呢?为了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的网格进行管理,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层设置农田网格,由区、乡镇街道和村党政干部分别担任辖区内的一级、二级、三级田长,并对辖区内的田地负责。也就是一块土地,通过网格化划分之后,达到了块块农田有人管,保护责任全覆盖的目的。
那么这三级田长,到底都管些什么呢?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么?
一级田长,主要是在全区范围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总责。
二级田长,主要对乡镇或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总责。
三级田长,主要对行政村范围内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负总责。
负总责又是主要忙什么呢?首先要协调农田保护中的问题,按时定期组织巡查所辖片区内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并第一时间去发现、制止、报告非法占用破坏耕地和基本农田,以及损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的行为。
目前,在天津已经决定在2020年12月底以前,10个农业区全部要落实“田长制”。除了设置了三级田长外,当地还按照分区不同,设置了二级网格员和三级网格员,协助二级田长和三级田长工作。
在浙江嘉兴秀洲区的副区长及其他领导但任2个村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田长,并且辅助各个镇由镇长、副镇长、村书记共同担任执行田长,目标是要建立健全退林、推草、退鱼、退藕等还田机制。目前,已经累计腾退低效经济作物6668亩,已经列入腾退计划的有7928亩。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从去年开始就竖立起很多“田长制”耕地保护责任区的牌子,在这块牌子上,清楚地写明四级田长的信息、电话,以及监督电话和保护面积以及范围示意图等。当地根据实际出发,建立了田长、护田员、监督员的管理网络,并设立了“红黄蓝”预警机制。例如,发生一起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要给予黄色预警,如果是两起以上,就是红色预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