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任妻子郁郁而终,6子女恨之入骨,独活93岁原配子女无一送终

速行记 2025-04-22 18:36:20

编辑:速行记

他是被誉为“中国桥魂”的工程巨匠,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传奇。

更是钱塘江大桥与武汉长江大桥的缔造者。

然而在学术巅峰叱咤风云的他却在家中背负“背叛者”的骂名。

晚年因一场跨越年龄与伦理的婚外恋,导致两任妻子郁郁而终。

六名子女与他反目成仇,最终在93岁高龄孤独离世。

这个看似圆满的“学术人生”,实则布满了触目惊心的情感裂缝。

01

他是钱塘江大桥的缔造者,是打破“钱塘江造桥办不到”魔咒的工程奇才。

1896年,茅以升生于江苏镇江的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报社的记者。

而他的祖父茅谦是近代报人、水利专家,后又创办了《南洋官报》。

7岁时茅以升背着书包跑进了国内第一所新式小学。

10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将茅以升的一生与桥梁紧紧的连接在了一起。

当时正值端午节,家乡举办了龙舟比赛。

文德桥上因为人流量过多而发生了坍塌,当时死伤惨烈。

这一场悲剧在幼年的茅以升心里留下了阴影。

当时他便在暗自发誓:“长大之后,一定要造出一个最坚固的桥!”

他16岁时考入了唐山交通大学,后来赴美深造。

他仅用了一年就斩获了康奈尔大学的硕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桥梁桁架次应力》轰动了学界,被誉“茅式定律”。

1933年他接下了钱塘江大桥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江底的淤泥深到41米,潮汐狂暴的如猛兽一般。

而且当时的日军轰炸威胁不断。

顶着外国专家“中国工程师还没出生”的羞辱。

茅以升带领团队开始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

他以独创的“射水法”“沉箱法”在狂潮汹涌的江面架起了钢铁脊梁。

甚至当时他还亲自潜入沉箱检查铆钉。

1937年大桥通车,却为阻日军南下被亲手炸毁。

他含泪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这份家国大义成就了“中国桥梁之父”的赫赫威名。

也成为了他毕生最耀眼的勋章。

然而,事业的璀璨光芒下,原配戴传蕙的人生却一步步陷入了黑暗。

02

她日夜担忧丈夫安危,却不曾想在1946年迎来了人生中致命的一击。

戴传蕙18岁奉父母之命嫁入了茅家。

数年来她以书香门第之女每日隐忍,独子抚养着六名子女。

跟随着丈夫辗转南京、上海等地,搬家了数十次。

在茅以升投身工程时,她因为过度忧虑而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而后来竟一度因为钱塘江大桥的竣工奇迹般的康复。

但是就在1946年茅以升奔赴上海主持钱塘江大桥修复,与发起分居两地时。

认识了那位比他小了30岁的权桂云。

少女的年轻活力让年过半百的茅以升觉得仿佛“重获新生”。

两人便同居并且诞下了私生女茅玉麟。

原配戴传蕙苦等了26年,等来的却是丈夫带着情人和私生女登门。

得知真相后的她,终日以泪洗面抑郁症复发。

这个曾为他侍奉双亲、养育六子的传统女性。

最终,因心脏病发而猝死在了1967年的寒冬里。

然而更令子女愤慨的是,母亲的尸骨未寒茅以升竟将权桂云母女接回家中。

长子茅于越痛斥:“你若接她进门,我们便断绝关系!”

六个子女集体离家定居海外,终生不再与父亲来往。

权桂云的日子同样也没好到哪里去。

街坊邻居的指摘、子女的敌视,最终她也抑郁成疾。

在1975年权桂云撒手人寰,年仅50岁。

这场“忘年恋”彻底的撕毁了两个女人的余生。

而茅以升晚年只剩私生女茅玉麟相伴,病榻前反他复念叨:“报应啊……”

03

桥梁能跨越江河天堑,却修补不了亲情裂缝。

93岁的茅以升躺在病床上时,身边只有私生女毛玉麟。

他也曾尝试修复与子女的关系,甚至伪造“谅解信”寻求宽恕。

但是他的六个子女都拒绝和他见面。

茅玉麟虽是唯一尽孝的女儿,却也坦言:

“我理解哥哥姐姐,他们恨的不是我,是父亲毁掉的那个家。”

1989年,93岁的茅以升在孤独中离世。

而六个子女们直至他的葬礼也没有现身。

茅以升的成就毋庸置疑。

他推动了中国桥梁技术自立,培养大批工程人才。

然而,感情上的“利己主义”让他沦为子女口中的“背叛者”。

网友争议不断:有人痛斥“渣男”,也有人呼吁“功过分开”

茅以升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试图兼顾责任与欲望。

却以最惨烈的方式失败。这段历史提醒世人:

任何时代,情感抉择都需敬畏伦理底线。

茅以升的一生,是辉煌与悲剧交织的一生。

他在桥梁事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家庭责任上,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他的婚外情和家庭矛盾,不仅让他的家庭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更让他的子女们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茅以升的故事告诉我们。

家国情怀固然重要,但家庭责任同样不可忽视。

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更要在家庭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如今,钱塘江大桥依然屹立不倒,成为杭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茅以升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

然而,对于他的家庭来说。

这段历史却充满了无尽的伤痛和遗憾。

希望茅以升的故事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反思和警醒。

让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也不忘珍惜和维护好家庭关系。

信息来源:

新华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茅以升:中国桥魂

北京日报——茅以升为何炸毁自己主持建造的钱塘江大桥?

中国经济网——“没有不能造的桥”——“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

0 阅读:2
速行记

速行记

闫文博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