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年味越来越淡了!要守住传统文化,莫让年味成追忆

雅青来看趣事 2025-02-03 18:12:42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春节,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与情感的传统佳节,宛如一首古老而深沉的诗篇,每一个字符都跳跃着文化的韵律,每一句诗行都蕴含着民族的记忆。曾几何时,春节的年味弥漫在大街小巷,是那红得耀眼的春联,是那噼里啪啦的鞭炮,是那满桌冒着热气的团圆饭,更是亲人们相聚时的欢声笑语。然而,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似乎越来越频繁地听到这样的感慨:春节的年味淡了。

回首往昔,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时刻。从腊月开始,空气中便逐渐弥漫着年的气息。“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这首童谣生动地描绘了春节前的忙碌与期待。40后、50后们,他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对春节有着最深厚的情感。在他们的记忆中,春节是一场盛大的仪式,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的祈愿。那时,物资虽然匮乏,但人们对春节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为了准备年货,他们早早地开始攒钱,精心挑选每一样物品。新衣服是孩子们最期待的,那是一年中最崭新的装扮;糖果、瓜子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承载着甜蜜与温馨。

到了60后、70后这一代,他们延续着老一辈的传统,成为了春节习俗的坚定守护者。备年货、整年夜饭、大扫除,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对家庭的责任与对传统的尊重。送灶王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接财神,更是对新一年财运亨通的期盼。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饭后,长辈们会给晚辈们发压岁钱,寓意着辟邪驱鬼,保佑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随后,全家人一起观看春晚,春晚已经成为了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欢乐的除夕之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90后面临着生活的重压,他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努力奋斗,逐渐对传统的春节习俗产生了疏离感。走亲戚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变成了一种负担,拜年也大多流于形式,显得有些敷衍。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在春节期间也难以完全放松下来。据相关调查显示,在80后、90后群体中,超过60%的人表示在春节期间会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减少走亲访友的时间,甚至有部分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加班。

而00后、10后这一代,成长在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他们对春节的感受与老一辈人有着天壤之别。新衣服、美食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春节的专属,随时都可以拥有。手机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对传统的春节习俗满不在乎。叫吃饭才上桌,走亲戚就上车,这似乎成为了他们在春节期间的常态。一项针对00后、10后的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孩子表示春节期间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玩手机,对于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等,他们的兴趣度非常低。

如今,团圆饭基本上都是靠50后、60后操持。他们就像春节传统的最后坚守者,用自己的双手,努力维系着这一延续了数千年的习俗。然而,岁月不饶人,他们总有一天会做不动。到那时,年夜饭的习俗还能延续吗?传统春节是否真的会沦为一个普通的假期?这不禁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担忧。

春节的年味变淡,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感受,更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到城市中工作和生活。城市的高楼大厦虽然林立,但却缺少了乡村那种邻里之间的亲密与温暖。在城市里,人们住在各自的单元房里,彼此之间的交流甚少。春节期间,即使回到家乡,也很难找回曾经那种浓浓的年味。

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对春节的传统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让人们的娱乐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在过去,春节期间人们会通过放鞭炮、玩纸牌、舞龙舞狮等方式来庆祝节日,而现在,很多人选择在手机上刷视频、玩游戏、抢红包。虽然这些新的娱乐方式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却也让春节的传统氛围变得淡薄。

此外,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也让人们在春节期间难以真正放松下来。很多人在春节期间依然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或者为了应对节后的生活而忙碌。这种紧张的生活状态,让人们无暇顾及春节的传统习俗,也让春节的年味在忙碌中渐渐消散。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我们与祖先、与历史对话的桥梁。“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这一简单而又庄重的仪式,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春联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的祝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放鞭炮,曾经是春节最为热闹的场景之一。鞭炮声不仅驱走了旧年的晦气,更带来了新一年的喜庆与希望。还有那阖家团圆的年夜饭,每一道菜都有着特殊的寓意,饺子象征着团圆,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我们不能让春节的年味就这样淡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住这一流传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学校也应该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作为个人,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春节的传统习俗中去。在春节期间,放下手中的手机,多与家人交流,一起准备年货、贴春联、包饺子,感受春节的氛围。我们还可以将春节的传统习俗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是我们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让我们携手共进,守住春节的传统文化,让那浓浓的年味永远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春节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因为,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我们民族的根。

鲁源写于蛇年正月初五之夜

0 阅读:0
雅青来看趣事

雅青来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