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
硬是把网友逼成了算法专家。
01
你信嘛?
对着手机抱怨几句机票就能便宜一半。
这种看似离谱的砍价方式。
现实中还真有网友尝试成功了。
最近有一网友兔兔分享了买便宜机票的秘诀。
她最近要订飞机票。
但一搜出来的机票价格是4309元。
非常贵。
于是她另辟蹊径。
在手机反复评论。
“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
结果过一阵子。
她再去搜飞机票价格的时候。
发现飞机票竟然跌到了1903元。
足足便宜两千多。
是不是很夸张。
其实该做法关键在于。
通过一些评论,建立自己想要的人设。
从而影响算法推送。
02
没想到这位网友的分享。
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很多人表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比如刚和朋友聊到想买什么东西。
打开手机就能够看到相关产品的广告。
如果你常在一个 APP上。
买同样的一件的东西。
会发现越来越贵。
在面对算法的不透明。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反其道行之。
开始了算法驯化。
有网友使用小恐龙头像的moo大军。
通过相似的头像和 ID。
让系统看不出谁是谁,难以精准推送。
有网友不停地注册新账号。
尽可能的享受新客福利。
还有网友用完APP就删。
啥时候用,就重新下载。
因为这样他们就会被标记为潜在流失。
他们后期回归的时候,就能够领到大额回归券。
老客户需要三五十才能买到的电影票。
他们只需要十块钱。
......
所以真的不要怪消费者这样“算计”。
03
大数据杀熟其实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在以往的交易场景。
熟客都是被会视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店家往往通过大放优惠的方式,来做留存。
提高复购率。
但在网络交易中。
平台掌握了大数据用户。
可以做到千人千价。
而现在网友的反向算法驯化。
看起来有创意。
但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要是平台老老实实,没有大数据杀熟的话。
谁还会花费这个时间去反向调教算法呢?
04
其实,国家网信办之前有出台过相关条规。
提到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
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
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
但如果只是靠平台自查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介入。
相关方需要形成合力,在法规制度上保障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大数据不应该成为商家收割消费者的工具。
最后。
平台利用大数据是越来越赚钱,但消费者的隐私和权益却难以得到保障。
所以这些臭毛病都得治。
点赞关注,跟我一起看这个世界。
注:文章图片素材皆来源于网络,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