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正月十八“发财日”,2件事不能做,3样菜别忘了吃!

大喵爱美食 2025-02-21 20:21:27

围坐在老家小院的圆桌边,大家聊起了明天的“发财日”,七大姑八大姨各抒己见。

有人说这一天必须吃饺子讨个好彩头,也有人坚持吃莲藕寓意“财路畅通”。

年轻的表弟却笑着打趣:“哪有那么多讲究,不就是图个乐呵嘛!

”一时间,热闹的讨论让我开始好奇,这个“发财日”的讲究究竟是怎么来的,背后藏着哪些值得我们重视的习俗呢?

正月十八为什么是“发财日”?

正月十八,作为农历新年的第十八天,大家对它的期待来源于数字“十八”和“十发”谐音,寓意着发展、旺盛和财运到来。

从传统上看,这一天常常被用于开业、开张,大家都想借这个日子讨个好兆头。

比如,老家的集市上到处都能看到新店张灯结彩开张,店主一边烧香拜神,一边招呼顾客进门,“新年第一单,祝您顺顺利利!

”听上去,更多是一种寄托和文化习惯,但在这样的节日气氛中,就算是不怎么懂的人,也会不由得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记得小时候,奶奶每年会特意在正月十八备上一顿“发财日”的饭菜,说是吃着心里踏实、喜庆。

这些食物其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菜式,但每一道都有它的特别寓意,仿佛吃了一口,就能感受到未来一年的希望。

2个禁忌:财运从守住开始

在这样的日子里,老一辈总会有些传统习俗要遵循。

奶奶特别提醒:“正月十八,记住这两件事情不能做。

什么叫散财之人?

其实就是不要大手大脚花钱。

奶奶总说,“钱花得快了,财气也聚不住。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实在的提醒。

年初,家庭预算还没完全定下来,这天不太适合随意大额开支或者做奢侈消费。

不少村里的人,这一天会选择把家里账本拿出来,盘一盘去年一年的开销,也算是一个总结。

“和气生财”这句老话,奶奶每次都要提。

在她看来,一家人要尽量避免在这天发生不必要的争吵,尤其是关于钱的事情。

看似简单的一点,其实背后很有道理——家庭的和谐是赚钱和生活的基础。

如果争争吵吵,财运和好运自然无从谈起。

这些禁忌表面看上去是民俗,其实也是祖辈们对生活的智慧总结。

守住了细节,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财运和幸福自然也能稳稳当当地来到身边。

3道菜美味又寓意财运亨通

既然是“发财日”,自然少不了一桌寓意十足的菜肴。

奶奶说,这3道菜不仅好吃,还能讨个彩头,吃着安心又喜庆。

饺子是“发财日”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全家人就围着擀皮、包馅,在热气氤氲的厨房里忙活了半天。

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财源滚滚。

这几年,大家对馅料也越来越讲究,奶奶最喜欢韭菜猪肉饺子,说韭菜长得旺,吃了寓意着“长长久久”。

饺子熟得快,吃得热乎,看似简单,却总能让人感受到别样的满足感。

“生菜”和“生财”谐音,寓意着来年财运亨通。

这道菜的做法也很简单,就算是平时不怎么下厨的人也能快速搞定。

记得有一年,二姨抢着做蚝油生菜,结果盐多放了一点,全家人笑得前仰后合。

虽说味道翻车,但那天的笑声至今想起来都很温暖。

这或许就是“发财日”的意义吧,不一定要做得完美,但要有家的味道。

莲藕的寓意独特,通透的孔洞象征着“财路畅通”。

奶奶总会炒一盘酸辣藕丁,说这道菜既开胃,也“开财”。

莲藕这种食材不算贵,但做起来却能变化出不少花样。

从清炒到凉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版本,它就像家里的生活,简单细腻却百吃不腻。

每一道菜里装着的不只是对财富的期待,更是一种对团聚的仪式感。

就像奶奶总说:“这桌饭吃起来,感觉日子有奔头!”

美食相伴,加上这一瓶美酒更有氛围

除了丰盛的饭菜,爷爷还特意推荐了一瓶酒,说是家里“摸了十几年门道”选出的好酒。

爷爷说,喝一口,尝的不只是它的香气浓郁,更是背后的那份心意。

无论是饭桌上的欢声笑语,还是大家举杯庆贺时的神情,这一顿饭总是让人记忆深刻。

总结:习俗虽小,但“发财日”靠的是心意

正月十八的“发财日”可能不是什么全中国流行的大节日,却在很多家庭里留下了一份独特的记忆。

饺子的“元宝”形象、莲藕的“财路畅通”、家人围桌的笑声……这些细节让“发财日”不仅仅是一个习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踏实过日子,把希望寄托在每一餐、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上。

其实,发财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真正的财富,或许藏在一家人团团圆圆、互相包容的日常里。

这一天,记得吃好、避忌、珍惜相聚,不在于讲究繁多,而在于用心对待。

这一年的财运,或许从现在开始,就已经慢慢积累起来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