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的代称(别称)

夏天文化 2024-07-29 03:50:33

代称是指事物本已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称号,有时为了某些需要,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叫做代称。

古代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有地名指称、官爵指称和行第指称等形式。首先说地名指称,包括郡望、出生地、居住地、任职地等。以籍贯或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这叫“地望”。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其次是官爵指称,包括官名、封号等。这一类属于尊称,别人或后人使用这类称呼,是为了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崇和敬仰,但被称呼者本人却不可使用。用官名相称,多用简称或加以缩减。用封号相称的。或者行第指称。

一代名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号莆阳居士,谥忠惠。北宋福建兴化军仙游县枫亭人。他的别称(含谥号)主要有“蔡端明”“蔡密学”“蔡状元”“蔡状头”“蔡莆阳”“蔡福州”“蔡忠惠”等。

蔡端明:

以官职称。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二月十一日,诏准辞三司使,以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知杭州。欧阳修撰《祭蔡端明文》《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泉州太守王十朋作《过蔡端明故居》诗,明徐(火勃)辑有书《蔡端明别记》。四库全书有蔡襄著作《端明集》。

蔡密学:

以官职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诏以枢密直学士知泉州。

次年到泉州上任两个月后又以枢密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知福州。

清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之九十一·职官·宋:

知(福)州事……成戬……李上交……刘夔……曹颖叔……蔡襄,嘉祐元年以枢密直学士、礼部郎中由知泉州再任。刘忠顺,三年以卫尉少卿由泉州移知。

枢密直学士,简称“枢直”(密学)。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直崇政院置,选有政术文学者充任。宋初置为皇帝侍从,备顾问应对。元丰改制,定为正三品。政和四年(1114年),改为述古殿直学士。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复旧名。

蔡福州:

以任职地称。宋仁宗至和三年(1055年)以枢密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知福州。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由知福州复改知泉州。

蔡莆阳

以地望称。莆田市古称“兴化”“兴安”,又称“莆阳”“莆仙”“莆中”,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之七十五·拾遗上:“兴化别称莆阳,又曰莆中,原属泉州。”南宋宝祐黄岩孙《仙溪志·卷四·宋人物·蔡襄》:“公为文清遒粹美,有《莆阳居士集》三十卷。”明知府陈效修,邑人周瑛、黄仲昭纂(弘治)《兴化府志·蔡襄传》:“为文章,清遒粹美,有《莆阳居士集》行于世。”

蔡状元、蔡状头:

以科举名称。皇帝主持的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亦称殿元。因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均须投状。武则天试贡士于殿前,别其等第,门下例有奏状,其居首曰状头,亦曰状元。进士及第称登龙门,居首者称状头,故亦称状元。天圣七年(1029年)蔡襄赴汴京(开封府)参加府试“为开封第一”。次年参加殿试高中进士第十名,并未得中状元。民间以讹传讹,误以为蔡襄是状元。莆仙和泉州地区均流传蔡襄“状元笔”的传说。民间传说“蔡状元起做洛阳桥”。近代郁达夫《咏泉州》:“野分牛女领泉州,紫帽蓝溪景最幽。南渡衣冠留晋俗,四门词赋壮唐猷。里中志记曾明仲,桥上人歌蔡状头。读罢温陵稽古史,满怀羁思涕横流。”

蔡忠惠:

以谥号称。谥号由朝廷礼官据谥法拟出,由君主裁定,这一称号代表着朝廷对人物的评价。《宋史·蔡襄传》:“乾道中,赐襄谥忠惠。”(弘治)《兴化府志·蔡襄传》:“乾道中,赐谥忠惠。”清乾隆《仙游县志·蔡襄传》载:“乾道中,以(蔡)洸请赐,谥忠惠。”此三处均有误,乾道为南宋孝宗年号(11656—1173年),“赐谥忠惠”的时间实为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清乾隆《仙游县志·蔡洸传》:“(蔡)洸事亲孝,曾祖襄未易名,力请于朝。赐谥忠惠。”《园中蔡谱·淳熙议谥》: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四月八日,试户部尚书兼详定勅令司蔡洸状……五月,太常寺谥议札子中赞扬蔡襄:“忠之实曰廉公方正,惠之实曰遗爱在民。”朝廷特旨追谥位居三品的蔡襄“忠惠”两字,蔡家后代和世人遂常称蔡襄为蔡忠惠公。明解缙《永乐大典·蔡襄传》:“仁宗因此看得蔡襄好,御书‘君谟’两字赐与他,后来做吏部侍郎。孝宗时,赐谥号忠惠。”

本文作者:黄建聪

摄影:薛智滔

附:作者简介

黄建聪,中国明史学会会员、泉州市泉港区地方志学会会长。

0 阅读:0

夏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