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考,我们如何从无知变成有知?

丽文悦心赏美人 2024-08-14 21:37:00

叔本华曾说,无知的玩乐也是一种死亡,那么我们怎样抛弃无知实现内心的有知?

将所有的事物变成一种深度的思考,从无知的源头出发,用心灵的笔去描绘事物的特征,找寻他们本来的面目,无知也会变成有知。

无知就是不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用臆想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想法与观点来概括事物,不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与本质特征,即为无知。有的人认为无知就是知识量少,内心空洞无物,而更广泛含义的无知其实是有的人因为观察事物的能力在浅层或者观察事物的角度单一,或者把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爱恨等情绪加在事物上,不能够完整而准确的认知事物,从而造成对事物扭曲变形的投影,这才是真正无知。

不要在观察时加上情绪的颜色,不要将内心的美好加在外界事物上,事物本来就是他本身的样子,我们何必要涂抹爱与恨的颜色。

有时,世间的很多矛盾与问题是我们没有正确认知与判断的能力,我们内心对人与事物的投影出现问题。

我们总是喜欢把美好的品质加在人们的身上,我们没有看清人性的本质,我们在人性上夹杂了虚幻的有时根本做不到的东西,以为这就是善良,以为这就是美好,以为这样才品德高尚。

只有看清人性的本质,才能够理解人性,只有理解人性才能应该顺着人性的河流,去引导与疏导,而不是背离人性与扭曲人性的打击与反对。

有时所谓的标准是来约束自己就好,如果自己想做一个非常好的人就自己约束自己,而约束他人别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有的标准是建立在损失上金钱与利益的基础上,我们无权要求别人,只要求自己就好。

世间的本质就是一对力的波动,顺着波动的方向才能够让人们实现内心的幸福与快乐,而背离人性的方向与压抑或者打压人性,就必然引发洪流,反而导致各种矛盾与问题的生成。

而当回到原点,我们的眼睛只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抛弃爱与恨的牵绊,抛弃想象的虚幻的美丽,站在多角度观察事物,能够看清事物根源,就不会对事物产生错误的判断,才能够实现心灵的美丽,心灵的美丽是对真的追逐。

综上所述,我们的心能够真实反映事物本来面目,就不再有虚伪与浮躁的土壤。当我们真实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无知就会变成有知。

认知美、探寻美、

发现美、热爱美

追寻美的足迹

过美丽人生

丽文悦心,

用美丽文字

愉悦心灵。

编者茹立文,

文学爱好者

喜欢文学与诗歌

愿生活与诗常相伴,

愿岁月与美常相依!

图片自网络

1 阅读:488

丽文悦心赏美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