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巨头价格战封锁,国产芯片背水一战

智能也得细细瞧 2025-01-01 14:00:37

12月23日,美国白宫网站宣布,拜登政府要对中国生产的成熟制程半导体,基于《贸易法》301条款展开调查,应对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减少美国对中国芯片的依赖。

这一信号传出,一下子在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引起轩然大波!

美国为了维护其在芯片领域的霸权地位,已经对中国频频出招,步步紧逼。

从先进制程到成熟制程,从数字芯片到模拟芯片,全方位围追堵截,试图阻断中国芯片产业的进阶之路。

回顾历史,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已不新鲜,过去,美国对中国航天、材料、军事等领域的限制,虽曾带来阻碍,但也激发了中国勇破重围、自主创新的决心。

此次芯片战中,美国先是在高端芯片的先进制程上对中国实施严格管制,限制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出口,意图将中国芯片技术困于低端水平。

现在,又将矛头指向成熟制程领域,对各类芯片制造环节进行打压,从原材料供应到芯片设计、生产等方面,层层设障,试图全面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势头。

汽车芯片领域便是这场战争的一个缩影。

汽车芯片的验证过程极为复杂漫长,成本高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对车企而言后果极为严重。因此,长期以来,车企多倾向于采用海外芯片巨头的成熟产品,这使得国产汽车芯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

然而,疫情引发的全球缺芯潮,为国内汽车芯片厂商带来了曙光,市场需求的暴增使国产芯片企业有了更多上车的机会,订单量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但随着市场供需关系骤变,芯片价格如同坐上了过山车般大起大落。

如某款稳压器芯片,在2021年因缺芯价格被爆炒到70元以上,到2023年就跌到4-5元,今年的报价更是低到了5毛钱。

当前,此类价格战迅速蔓延至模拟芯片的众多产品线。

中国的模拟芯片企业在这场价格混战中处境艰难,为保住来之不易的客户资源与市场份额,不敢贸然追求高毛利,即便处于低利润甚至亏损状态,也只能咬牙坚守,在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

2023年5月,美国模拟芯片巨头德州仪器TI大幅下调中国市场的芯片价格,其价格甚至远低于海外市场,且毫无底线地比照国产芯片价格进行报价打压。

TI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全球规模优势,拥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能精准测算中国芯片公司的成本,在中国芯片公司的成本底价上打价格战,企图拖垮中国汽车芯片企业,将中国模拟芯片产业扼杀在萌芽。

但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价格战策略难以持久——因为在经历了一波缺芯潮后,车企再也不愿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因为一旦国际芯片巨头成功绞杀中国芯片厂商,市场将再度被其垄断,到时,议价权依旧掌握在他们手里。下游客户虽暂时享受低价福利,但未来必将面临芯片价格大幅反弹的风险,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芯片是科技发展的命脉,中国必须要确保芯片自主可控,有自己的芯片支柱企业。面对此困境,中国芯片产业必须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持续加大对国产芯片的支持力度,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提升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方能在这场芯片战中打破封锁,构建起独立自主、安全可控的芯片产业体系,实现从受制于人到自立自强的伟大跨越。

0 阅读:377
智能也得细细瞧

智能也得细细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