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是许多人人生路上的分水岭,因为高考这个槛过去了,那么就可以走向不同的领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校园,压力和学业,也会比从前的高中生涯轻松许多。
可是湖南却有一名高三学生,毅然选择从教学楼顶一跃而下。他的跳楼震醒了许多人,而他的父母或许没有能力为他操持一个像样的葬礼。
这名高三学生为何跳楼?其实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他承受不住高三的压力,也不是他对世界绝望,而是他交不起学费。
(本文配图均源自网络)
学校开学后,老师多次催交,但是他始终拿不出钱。家里的父亲务农为生,母亲也瘫痪了常年在床。孩子懂事,知道跟父亲说钱的事,父亲也会为难。
所以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然而,这却造成了更大的悲剧。
务农的父亲和瘫痪的母亲,还能再生第二个孩子吗?我相信带有传统思想的人可能还会继续再生,因为他们还要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
而我也相信,这样的父母在生育孩子的时候,一定没有想过要怎么给孩子合适的条件,而只是想着自己需要一个孩子。
贫穷的父母该不该生孩子?如果这一对父母能够保障给孩子的基本生活,那么他们可以选择生,但是如果连基本的学费都给不起,自己的生存都困难,还有一方伴侣需要自己照顾的话,生孩子真的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吗?
张爱玲说过,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我深以为然,这名高三学生的悲剧,就是现实给的教训。
很多人在高中生跳楼以后指责老师,认为老师不应该这样再三催促学生,毕竟作为老师,他应该知道孩子的家庭状况,而高三生大多数都懂事了,也爱面子,所以在这样反复被催的前提下,不是将孩子最后一根稻草抽走了吗?
但我却不认同这一个看法,因为老师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份工作,老师总不能完不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吗?
有的老师善良,会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交学费,但是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老师也会有自己的孩子,他把钱分给了其他的孩子,那么自己的孩子怎么办?
这件事的责任主体,依然是孩子的父母。没钱生下孩子,不过是为了完成生而为人的繁衍欲望,甚至只是为了不让自己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因为怕被村里人闲言碎语,怕被人说三道四,因此才生了个孩子交付任务。
这样的孩子,他们是可怜的,但是孩子却被大人早早教会要懂事,你说湖南那个高三学生不懂事吗?他如果不懂事,他尽可以去跟父亲诉苦,埋怨父母没钱,但是他没有。可是一个足够懂事的孩子,却实在让人太过心疼。
金钱是一个现实的因素,也是残酷的条件。有钱的父母能够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能让孩子去多个兴趣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能给孩子规划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留学或者创业,有父母支持,他们的人生路走的很轻松。
然而,更多普通人的孩子,他们都是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去开创一片天地,这样的人是了不起的,因为他们走出了自己的成功步伐。
可是更多的人,只不过是在很用力地生存,他们的生存都需要用尽全力,更别谈去实现所谓的梦想。也许梦想一词对他们而言,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代名词。
我相信父母的爱,一同我相信父母也会有私心。不要总是强调一份爱的高尚,而忽视了人性的存在。爱是天性,权衡是理性。
或许对湖南那位高三的孩子而言,一跃而下是最轻松的方式,也是他最后给自己留下的体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