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经济部门正在经历一场“人事地震”,正当“危机”步步逼近之时,这些本该“护航”的重要人士却纷纷选择在关键时刻“跳船”。日前,台经济部门“常务次长”连锦漳宣布将在2025年3月退休。
首先,我们得理清现状:连锦漳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在这个时候选择离职的高官。前有林全能,今年6月才刚刚交棒给连锦漳,不久前又传来“政务次长”陈正祺计划在2025年前辞职的消息。九个月内“下车”的三位高官,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从表面看,连锦漳这类资深经济官员,在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就选择提前告别舞台,很难解释得通。他们背后的深层次想法可能复杂得多,也许与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有关。
赖清德上台后,台湾经济正面临着若干严峻挑战。首先是中小企业的困境。这些企业是台湾经济的中流砥柱,占企业总数九成,也提供了大多数的就业机会。然而,它们近年来的出口贡献率日益下降。企业竞争加剧、技术升级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变化莫测等因素,都让这些企业如同划破风浪的小舟,随时可能被掀翻。
其次,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也对台湾经济构成了考验。赖清德在就职演说中的不当言论,无疑为两岸关系笼罩了一层阴影。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投资者对台湾市场的信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岛内激化的政党对立削弱了台当局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支持者互不相让,公共议题几乎失去了对话的空间。若赖清德继续纵容民进党,岛内事务管理将困难重重。
而且别忘了,还有外部压力如影随形。特朗普还没上台,就已经威胁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关税,而台湾被美国认为是手中的“提款机”。根据岛内专家预期,台湾正在迅速增加对美国的出口量,这使得台湾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目标之一。特朗普向来以其不按常理出牌而闻名,因此台湾必须做好迎接这一潜在加税打击的准备。
这也引出了赖清德的一大变数:面对特朗普可能对台加税的威胁,赖清德究竟是否会一如既往地依附于美国?在内外夹击之下,保持现有的方针似乎比攀岩还要艰难。是否需要调整策略以扭转当前的格局,无疑需要赖清德做出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台经济部门的官员选择提早离开,从某种角度看,他们是在规避风险,不愿给民进党当局背锅,将岛内经济上的烂摊子留给了赖清德,并且尤其是赖清德急需他们的时候,台经济部门未能呈现出一个清晰而有效的战略,其运作效率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都受到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