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能熬死苏联!同理也能打败中国?李显龙说了句实在话,很中肯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5-04-12 12:05:06

1989 年柏林墙倒塌时,美国学者福山曾宣称 “历史终结”,意思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取得最终胜利,以后不会有更先进的社会制度出现了。

但 30 年后,美国政客们惊恐地发现,类似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剧情,正在东亚地区重新上演。

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中国 —— 一个 GDP 增速常年是美国 3 倍、拥有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的文明古国。

苏联解体的原因

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正式解体,持续 45 年的美苏冷战结束。

究其根本,主要是自身出了三个大问题。

第一,经济改革没成功。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搞 “新经济体制” 改革,但没打破计划经济的老套路。

1975 到 1985 年,苏联 GDP 年增长率从 3.7% 跌到 1.8%,经济越来越差,却越来越依赖石油出口。

石油出口占比涨到 60%,相当于国家收入全靠卖石油撑着。

第二,国家结构有缺陷。

苏联是联邦制,15 个加盟共和国宪法里居然写着 “可以自由退出苏联”。

1990 年,波罗的海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带头闹独立,其他加盟共和国跟着学。

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国家凝聚力一下子彻底散了。

第三,领导人决策失误。

戈尔巴乔夫 1990 年搞《新联盟条约》,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等于主动放弃了政权,导致全国权力没人管、一片混乱。

1991 年 “八一九政变” 失败后,苏联解散了华约组织,等于自己拆了自己的军事联盟,加速了解体。

而美国,在苏联解体中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人重伤之后,旁人给的致命一击。

一是搞军备竞赛。

1983 年里根政府推出 “星球大战” 计划,表面上搞高科技武器,实际是忽悠苏联跟着砸钱。

苏联为了跟美国较劲,把 GDP 的 15% 都投到军事上,而美国同期军费只占 GDP 的 6%,苏联经济被军备拖得不堪重负。

二是打石油价格战。

1985 年,美国让沙特等产油国大幅增产,国际油价从 35 美元一桶暴跌到 10 美元。

苏联靠卖石油的收入直接少了 70%,本来就缺钱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

三是搞意识形态渗透。

美国通过 “美国之音” 等媒体,天天宣传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还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声音。

到 1989 年,苏联老百姓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跌到只有 38%,思想上已经不相信这套制度了。

自此,昔日的巨人如同抽干了血液,再也坚持不住了。

如今,美国还想用同一套路来对付今天的中国,没想到算盘珠子蹦自己脸上了。

其实早在4年前,新加坡的李显龙,就说了句实在话:

中国不会消失,她不是苏联。如果妄想对付中国,那么将会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对手!

中国与苏联的不同之处

中国在应对外部压力时,有三个方面的优势让她展现出很强的韧性。第一,制度上很稳固。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中央的政策能在全国顺利推行,不会各自为政。

2023 年,中央财政给地方的支持资金占到了地方政府总支出的 47%,这说明中央有能力统筹资源,帮助地方解决问题。

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类主题教育,不断强化自身的执政能力,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二,经济基础非常扎实。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41 个工业大类全部覆盖,小到螺丝钉、大到飞机火箭都能自己生产。

2023 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到全球的 30%,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而且国内市场规模巨大,全年商品零售总额达到 44 万亿元,比美国同期的数字还要高出 35%,靠国内消费就能撑起经济的半边天。

第三,文化认同感很强。中国有 5000 年的文明传承,历史上长期保持统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凝聚力。

另外,87% 的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爱国、敬业、诚信这些理念,大家对国家发展的方向有共识,社会不容易被外部声音扰乱。

中美关税战:霸权焦虑与战略防御

美国为啥焦虑?

这几年中国发展太快,2023 年 GDP 已经达到美国的 70%,全球 500 强企业里中国有 143家,比美国的 124 家还多,美国觉得自己的 “霸主地位” 受到威胁了。

技术优势也保不住了。

华为的 5G 专利全球第一,有 3.8 万件;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 5% 涨到 17%,不再那么依赖美国进口。

反过来,美国卖给中国的半导体设备,从 2018 年的 120 亿美元跌到 2023 年的 30 亿美元,直接少了四分之三。

美元地位也动摇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经覆盖 107 个国家,全球央行存的外汇里,美元占比降到 59%,不再一家独大。

2023 年,中国还和沙特达成协议,买石油可以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而 “石油美元” 本来是美国维持美元霸权的重要支柱,现在根基开始晃了。

于是,美国怕中国超过自己,用关税和技术封锁来打压。

中国不硬扛,而是一边反制、一边开放合作、一边自己搞技术突破,见招拆招,稳稳应对。

李显龙预言:关税战的全球震荡

而美国带头搞贸易保护,也让全球经济面临两大风险。

WTO 预测 2023 年全球贸易增长只有 1%,几乎停滞,集装箱运价指数下跌 60%,说明货船运的货少了,生意不好做。

各国开始搞小团体。美国搞 “印太经济框架” 拉了 14 个国家,非洲也启动了大陆自贸区;美欧日还搞了个半导体联盟,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技术。

但中国在 5G 核心专利上占比达到 38%,技术上没被完全卡住。

美欧强调 “数字主权”,想自己掌控数据规则,而中国主导的 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覆盖了 30 个国家,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 40%,在数字贸易领域走出了自己的路。

以前全球化是大家用一套规则,现在变成不同地区在技术、标准上分家,各自发展。

中美关系的未来图景

现在中美关系有点像当年美苏冷战的影子,但又不完全一样,关键领域既有激烈对抗,也有合作空间。

毕竟美国没闲着,2023 年向台湾出售了 3.45 亿美元的武器,还派军舰、飞机在南海频繁活动,一年穿越了 1200 次。

美国把 60% 的海军力量都部署到亚太地区,盯着中国。

中国也在加强军事建设,055 型驱逐舰这种先进军舰已经下水 8 艘。

但两国也不是完全撕破脸,比如联合发布了《2023 年气候行动联合声明》,一起商量怎么应对气候变化。

新冠疫情时还共同研发疫苗,帮助了 120 个国家;在阿富汗问题上,双方也保持着外交沟通,避免彻底闹僵。

结语

现在的世界不像冷战时美苏两极对立,而是多个力量崛起,谁也没法完全说了算。

中美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其他国家也在根据自己的利益找平衡。

未来是新冷战还是多极共存,关键看各国能不能在冲突和合作中找到平衡点 —— 但至少现在,美国独霸天下的时代,确实在慢慢远去了。

信息来源:

0 阅读:12
鲁滨逊每日日记

鲁滨逊每日日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