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浙江绍兴某高档小区,56岁的毕光均从28层高楼一跃而下。
监控里的他西装笔挺,甚至没忘记擦亮皮鞋,仿佛只是去赴一场普通商务会议——但这一次,他再没机会签下任何合同。

这位白手起家的纺织业巨子,身后留着20多家控股企业、一个自闭症儿童基金会,和一张抑郁症诊断书。
直到警方通报发出,人们才惊觉:那个在慈善晚宴上谈笑风生的毕总,早已被1.2亿美元的国际骗局和家庭的生存压力,逼到了悬崖边缘。

1990年深冬,15岁的毕光均抱着用麻绳捆住的一床棉被,挤上了从绍兴开往广州的绿皮火车。
车厢里没有座位,他蜷缩在过道上,脚边是个装着两件换洗衣服的化肥袋——那是母亲翻遍衣柜找出的最体面的衣裳。
“广州火车站比我们县城还大。”多年后他在企业家论坛上笑着回忆,“我在广场睡了三天,最后被人用扫把赶走。”

初到广州,他白天在布料市场扛包,晚上给大排档洗碗。
最艰难时和流浪汉分食发馊的盒饭,“酸味冲得眼泪直流,但饿极了连菜汤都要舔干净。”
命运转折发生在1992年秋天。
当时在柯桥轻纺城当学徒的他,发现欧美客商总围着一种“冰裂纹”面料询价。

传统纺织厂嫌工艺复杂不愿接单,他抵押老家祖屋凑出8万元,从二手市场淘来三台老式织机。
“连续40天睡在车间,调试机器到满手血泡。”老员工回忆,毕光均靠着手工改良的“十二道经纬编织法”,硬是把交货期压缩到同行的一半。
到1995年,他的小作坊已能接下香港客商的百万订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纺织业哀鸿遍野。某次出差途中,毕光均看到浙江海宁一家倒闭工厂门口,老板正跪着求银行宽限还款。
当天晚上他就召集股东开会做了三个决定,以3000万白菜价吞下四家破产企业,裁撤70%行政人员,生产线改用“绩效对赌”模式。
这场豪赌几乎耗尽他十年积累,但却稳稳抓住了亚麻混纺风口,年营收暴涨至1.7亿元。

但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生活上顺风顺水的他,家庭上确实一地鸡毛。

照片中的小伙子,便是毕光均的儿子,当年中年得子的他还没在幸福的氛围里开心多久,孩子就被确诊为自闭症。
本想认命的他,却意外发现,不善与人交流的儿子,在画画方面却很有兴趣。

为了帮儿子实现绘画梦想,也为了帮助更多像儿子这样的残疾儿童,他花了不少钱成立了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主要做的事就是关注和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比如给他们提供绘画方面的支持,还通过举办画展等活动。
让社会上更多人注意到这个群体,知道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毕光均不仅是个好父亲,平时为人随和,对员工、对社会都挺负责。
大家提起他,都觉得他是个有良心、有温度的企业家。

随着与他相识或者曾经的员工纷纷站出来悼念,这位成功企业家的死亡原因也被推至了大众面前。
据知情人爆料,这位商业贵胄在去世之前就已经患上了抑郁症,究其原因是生意上被人做局,资金链断裂。

毕光均出事前负责着一个中东的投资项目,据熟悉情况的人说,他本想通过这个项目拓展海外市场,没想到掉进了精心设计的骗局里。
关于被骗的钱,说法不太一样,有的说折合人民币 8 亿多,有的说 4 亿左右,但不管具体数字多少,这笔损失对公司来说都是致命的。
项目失败后,公司资金链断了,从 2024 年年初开始,500 多名员工的工资就发不下来了。

毕光均心里清楚,每个员工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工资发不出,大家的房贷、孩子学费、日常开销都成问题。
他一辈子把信誉看得比什么都重,现在却让跟着自己干的兄弟姐妹们没了收入,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整天吃不下睡不着。
据公司里的人说,他那段时间整个人瘦了一圈,经常半夜还在办公室抽烟,对着财务报表发呆。

从被骗到跳楼这一年里,他试过各种办法筹款、找合作方补救,但都没成。
抑郁症越来越严重,身边人劝他去看病,他总说 “等把员工的工资补上再说”,最后实在扛不住压力,才选择了极端的方式。

毕光均从 15 岁出门闯荡到 56 岁离世,41 年几乎全扑在事业上。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从穷小子熬成企业家的人,最后却被压力和抑郁症拖垮了。
表面上看他住着大房子、开着好车,可背地里要操心 20 多家公司的运转、500 个员工的饭碗,尤其是项目被骗后,他每天都在想怎么凑钱发工资,怎么跟供应商赔笑脸。
这些苦他从来没对外人说过,直到人没了,大家才知道他心里压了这么多事。

这件事让人忍不住想,现在好多企业家看着风光,其实背后都扛着常人想不到的压力 。
银行贷款要还、市场风险要担、员工期待要顾,可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少有人关注,总觉得 “老板嘛,赚大钱的人怎么会有难处”。

还有那些骗子,设下圈套骗走几个亿,毁的不只是一个企业家,更是几百个家庭的生计。
现在大家都说 “毕总走好”,既是哀悼他,也是心疼他一辈子没享过几天清福,光想着担责任了。
希望他的事能让社会警惕那些坑人的商业骗局,别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了。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