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才”许晨阳:归国6年后又果断赴美,留下3句话令人深思

梦凡评国际 2023-07-04 14:38:0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朝子亥

近几年数学天才韦东奕可谓是受到了好一波的关注,让数学界也在大众视野中露了一波脸。但其实,北大除了韦东奕,还有许多的优秀数学家任教。

其中有这样一位天才数学家,在美国名校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又在北大任教六年,但最终还是回到了美国继续大放异彩,并有多个研究成果。

如此优秀的数学家,为何执意要去美国发展,是北大给的薪资不够吗?

具体原因他本人没有多做解释,但说了三句话,已足够说明问题了。

他到底说了什么?

天才少年,在数学道路上有如神助

许晨阳或许在数学方面就是个天才,但仅有天分并不能支撑他走远,他自己的努力以及家人的支持必然也是少不了的。

1991年许晨阳出生在重庆,他的父母本身就接受过很好地教育,故而能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从幼年起,许晨阳就展现出对数学的极大兴趣。在还未上学之前,他就迷恋于与数字相关的游戏,常常能够沉思整日,深入思考着数字的奥秘。

他的父亲偶然下发现了这一天赋,便开始着重培养儿子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把他往数学道路上引导。而许晨阳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他对数学的热爱始终如一,并在过去的十年中持之以恒。

在学校中,他以出色的数学成绩一直脱颖而出,成为老师们夸赞的对象,也让其他家长羡慕不已。他的卓越表现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为他赢得了声誉,成为了家长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毫无疑问的是,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功地考入了四川省的首批省级重点中学——成都树德高中。这所学校汇聚了许多成绩优秀、能力出众的尖子生。

然而,许晨阳并没有因此而黯淡无光,反而凭借着卓越的数学能力,被引领到了更广阔的舞台上,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他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为未来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刚步入高中不久,许晨阳就被学校看中参加数学竞赛,并且他在比赛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此后他一直呆在四川代表队中充作台柱子,最终多次荣获竞赛的金牌。

但是,许晨阳没有骄馁,而是继续埋头投入学业中。第二年,他又成功被选入国家数学代表队。这次他的队友无一例外都是当地各学校的顶尖数学高手,尽管如此,许晨阳没有在一众高手中泯然,而是依然名列前茅。不仅如此,他的努力和天赋的双重加成成功使他赢得了队内众高手的认可。

取得优异成绩的许晨阳很快就引起了多所顶尖大学的注意,希望许晨阳就读本校,北京大学为此提前就给他了入学通知书。

大放异彩,在美国深造后归国任教

在北大数学系就读期间,许晨阳展现出了惊人的才能。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完成了四年内的本科的所有课程。而到了大部分人大学刚毕业的年纪,在23岁时,他就已经完成了硕士学业。他的天赋和热情让老师们激动极了,都觉得他是国内未来数学研究的希望,是冉冉升起的数学明星。

与他一同就读的另外三个校友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数学能力。这四位数学天才同时出现,这在过去并不常见,这可把数学老师们高兴坏了,他们不想埋没了天才们的数学天赋,于是打算着手将他们引入正式的科学研究中。

这四人的出现给了学校更多骄傲和期待,他们有望在数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突破性的贡献。

许晨阳和他的三个校友都收到了美国知名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毫无疑问,他们都选择前往美国深入研究喜爱的数学。

许晨阳选择继续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数学,因为在这里的学习经历让许晨阳受益匪浅。在完成博士学位后,他又前往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入的数学学习和研究。

这个顶尖的学府为他提供了极大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平台,进一步拓展了他的知识和研究领域。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将进一步巩固他在数学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不过,过了几年,有个抉择让他陷入了沉思和纠结之中,那就是要不要回国发展?与许晨阳被誉为数学天才的校友们也收到了名校教职的邀请,他们选择留在美国继续发展。

而许晨阳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选择回国发展!

他回到了母校,担任数学科研组的一名教授。这个决定展示了他对国内科研事业的热爱和贡献愿望。作为一名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数学研究中心,他将能够传授知识、研究前沿领域,并与其他学者合作推动数学研究的发展。这个选择也让许晨阳有机会回馈母校,为国内的数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他担任教职期间,他的课程几乎每次都座无虚席,甚至有很多学生为了听他的一堂课而提前数周排队等候。更令人惊讶的是,甚至有一些校外的学生也听闻他的课程名声而前来听讲。

他的课堂教学风格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理论讲解得易于理解。学生们座无虚席地聆听,被他深厚的知识和激情所感染。

不仅在教学上如此优秀,许晨阳还依然对数学热情不减,他经常在办公室里慢悠悠地转悠,思考着各种数学问题。他用心深入地参与教学,同时也投身于科学研究。在北大边教学边进行科研工作,他连续获得了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这些荣誉是对他在教学和研究领域出色贡献的肯定。

由于他的教学风格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加上他很会调节课堂氛围,所以他本人也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他也很顺利地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他的自身成就以及教学质量令他在数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成就。终于他凭自己的努力成功赢得了学术界和同行们的认可。

四年后,许晨阳获得了拉马努金奖。对于那些不熟悉数学研究的人来说,可能不太了解拉马努金奖的重要性。这个奖项的含金量非常高,自创立以来,只有两位华人数学家获得过此奖项,而许晨阳成为第三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数学家。年仅35岁,他在数学界被誉为年轻而有为的数学家。

评选委员会在评价许晨阳时称,他在代数几何领域、特别是在双有理几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个奖项的获得是对许晨阳学术研究的极高认可。

许晨阳获得拉马努金奖,不仅为他个人带来了荣誉和成就感,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声誉。他的突出贡献将激励更多的年轻数学家追求卓越,并为中国代数几何研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风气低下,无奈之下去美国研究

许晨阳在国内数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但他在北大任教六年后却突然选择回美国,顶着国内舆论的压力毅然决然地接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聘请:终身教授职位。这个决定可能让人感到意外,因为他在北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对于国内数学事业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选择与不满和声望降低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许晨阳而言,他的个人发展和学术追求可能成为了他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驱动力。他可能觉得在国外的学术环境和资源更适合他的研究,并且他可能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合作和机会更加吻合。

对于许晨阳突然回美国的决定引起的不满和猜疑,他并没有做出过多的解释。相反,他只是针对国内的科研现象做了三句话的表达:

第一就是,学风浮躁,一心追名逐利

很多人追求学问并非出于热爱,而是为了名利。年轻人在世俗的压力下开始变得浮躁,许多人从事科研只是为了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对学术缺乏研究的热情。

许晨阳的哥哥考取了化学硕士,并告诉他,自己只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然后可以轻松地获得高薪水,并不需要过于辛苦。他的观点与许晨阳对学术充满热爱的心态格格不入,这让他难以接受。

他认为,如果大家都持有这样的心态,那么一个对数学和学术充满热情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算什么呢?在这种浮躁的学术氛围下,人们又能取得什么成就呢?

另一方面,科技电子产品的泛滥使得很多年轻人无法抵制诱惑,被手机中的视频等分散了注意力。许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对学术也没有热爱,只是想着如何在毕业后获得高薪水。

这让许晨阳感到无奈,作为一位教师,他更希望学生能把精力放在学术上。然而,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寥寥无几。

第二,成就看资历,评价看辈分

许晨阳在北大任教期间亲眼目睹了国内学术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学术成就评价不公等。这些问题使他感到无法接受,尤其是看到老师们为了评职称不得不向上级敬酒赔笑,他觉得这不符合应该按照能力来评价的原则,而是在强调人情世故。

此外,资历辈分高的教授掌握着资源分配的权力,年轻人要想获得经费和发展机会,就必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或者具备足够的经验和阅历。这使得很多年轻人面临发展机会的困境。

在学术论文的发表方面,在校内,虽然优秀的学生可能得到导师的建议,但他们的论文往往只能以师生联名的方式发表。如果没有有资历有分量的教授作为署名,很可能会面临无法发表文章的困境,这让年轻人感到无奈。

许晨阳逐渐发现,在学术界要想获得发展、获得经费或地位,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人情世故。这使得那些认真从事科研、专心研究和追求学术突破的人难以成长。这种情况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第三,严重的学术不端现象和造假问题

由于造假的成本较低且被查处后的处罚措施不够严厉,一些认真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的成果可能很快被他人冒领或利用,这无疑让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

即使他没有过多解释,我们也不能断言许晨阳的离开是对国内科研现状的否定。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不同的期待和计划,许晨阳的决定也许是基于他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和目标。

回到麻省理工学院的职位意味着许晨阳将再次回到他在研究领域的顶峰。作为一个终身教授,他将能够在一个更宽广和国际化的学术环境中继续深耕研究,并与世界各地的顶级数学家进行合作和交流。这对于他个人的学术发展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当许晨阳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后,他仍保持低调,并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研究。通过相关网站可以查到,他陆续发表了三十篇论文,每一篇都是具有卓越科研水平的杰作,其中有二十四篇在国际数学期刊上发表。

在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第二年,他取得了新的科研突破并获得了奖项,随后他的研究成果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

许晨阳的例子也从侧面展示了我国人才流失的一些原因。

比如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制度和文化障碍以及收入和福利待遇差异都可能成为吸引人才离开国内的因素。这需要我们在国内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发展机会、改善教育体制并加大对人才的激励和回报,以减缓人才流失的趋势。

总结

看到国内人才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不免让人深感唏嘘。多年过去了,当年那四位数学天才竟然齐聚美国进行学术研究,这一事实让人们不禁反思自身的教育体系和培养科研人才的能力是否满足需求,也许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

虽然许晨阳的离开对国内数学界来说可能是一次损失,但我们相信他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将会进一步促进国际数学领域的发展,同时也会以某种方式与中国的数学界保持联系与合作。无论他在哪里工作,他都将继续为数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0 阅读:6

梦凡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