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薅点羊毛”却被反薅40万元,“双11”“0元领”骗局又来了

读特新闻 2024-11-11 21:18:24

“我最近买了植物,买了鱼苗,但没买过良品铺子。”近日,家住深圳的谢女士(化名)收到一个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寄出的包裹,名字、地址、电话全是实名信息,里面放的是良品铺子的“双11”0元领三重购物礼单张。一向警觉的她当下反应过来“这可能是诈骗”。读特新闻记者发现,“同款”包裹每逢节假日便出来“刷存在感”。有消费者原本打算扫码“薅点羊毛”,却掉进陷阱,被骗40万元。

谢女士收到的快递包裹中的“0元领”单张,受访者供图。

天上掉下“三重礼”

谢女士的包裹包括一封感谢信和一张印着“双11狂欢盛典”字眼的兑奖单。《感谢信》称,活动由良品铺子联合各大电商平台共同举办,同时在各大电商平台随机邀请66888名购物记录良好的活跃用户参与,所有礼品免费包邮送货到家。落款还盖有“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活动专用章”。

受访者供图。

在兑奖单上,分别有一重礼、二重礼、三重礼的刮奖区,下方印有领取编码。谢女士刮开后看到,相关礼品包括微信现金红包(价值20元)、洗衣液(价值38.8元)、良品铺子大礼包(价值1988元),需要用支付宝扫二维码联系客服领取。

谢女士告诉记者,之前也曾收到过空包裹,有一些明显是商家的刷单包裹,但这次的包裹,“最搞笑的是,寄件名是淘宝商城”。她下意识觉得是诈骗。

想“薅点羊毛”却被反薅40万元

然而,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像谢女士一般警觉。家住江苏的杨女士(化名)就差点掉进陷阱。这些陷阱通常是由做任务拿返利开始的。

杨女士在10月下旬收到谢女士“同款”包裹。“看到后还觉得中奖绝缘体的自己还能有机会中奖,有点幸运。”杨女士告诉记者,平时自己也不相信这类信息,但是包裹是邮政快递寄出的,并且收件人姓名、手机、地址都是真实的,她动了“也许是真的”的心。

杨女士用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后,页面跳转至网页版的客服对话框。填写姓名、手机号、领取凭证等信息后,客服给杨女士发了一个支付宝群链接,表示“进群领取奖品”。

“第一次我进群之后,没过多久就被踢出去了,当时很困惑,还去找了客服,又进了第二个群,第二天这个群也被莫名其妙解散了。”杨女士说,当时有点恼怒,想看看是怎么回事,现在回过头感觉“(群)应该是对方被举报了”。随后,杨女士第三次进群。

受访者供图。

杨女士告诉记者,进群后,群里会先发几个红包让新人领取,在让新人尝到甜头后,会让新人下载软件,完成截图任务后,新人可以得到返利。

记者在杨女士提供的群聊截图中看到,群里共有十余人,活动由一个名为“活动员”的管理者发起,并表示“活动由网易云音乐有限公司举办,主要是帮助华语乐坛原创音乐人在音乐榜单、微博热搜榜单、影视榜单霸榜上提升热搜量、播放量……”当杨女士发截图后,她收到了4个4元红包,共计16元。

“这些红包在前面几次都确实是拿到手的。”并且,杨女士在当天还收到一个声称是美团客服的人打的电话,告诉她兑奖成功,获得了三重礼中的二重礼“蓝月亮洗衣液”。杨女士表示,对方应该是在这些操作中逐渐让人放松警惕的。

杨女士(化名)收到的返利,受访者供图。

让杨女士逐渐感到不对劲的是,她发现群管理员从来不发文字,只发图片,图片中还存在明显的错别字。群里的其他人都没有设置头像,管理员还设置了群员之间不能互相添加。并且,她发现图片中所称的“网易云音乐有限公司”是错误的公司名(正确名应为“杭州网易云音乐科技有限公司”)。杨女士确定,这是个圈套。后续,当杨女士不再在群里回应活动员号召后,管理员还曾问她:“亲,后续的福利不要了吗?”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发帖子表示曾被骗。类似“0元领”逢年过节便出现,不少受骗者还是良品铺子店铺会员。做任务拿返利让消费者尝到甜头、放松警惕,随着任务越做越多,就会出现“任务失误”的提示,需要消费者投入更多资金才能取出返利。有消费者打算“薅点羊毛”就收手,结果越陷越深,被骗40万元。

良品铺子:已报警

11月11日,读特新闻记者就此事联系良品铺子官方旗舰店。客服表示,近期很多消费者进行了类似的反馈与举报。彩页中的引导扫码或刮奖均为诈骗。良品铺子从未制作、分发或授权任何第三方制作分发此类卡片。请广大消费者在收到类似快递卡片或不明链接时,切勿轻易扫描二维码或提供个人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目前发货仓库集中在华中地区(湖北武汉),另有部分下单后由工厂直接发货。”这名客服表示,由良品铺子官方平台发货的包裹会对订单信息中的收件人姓名、手机号码进行加密处理,面单上是看不到完整信息的。

目前,良品铺子已就此事报警,已有窝点被端获。该客服说,还有很多品牌也被冒充。记者留意到,今年9月3日,良品铺子曾就此事发布相关声明。

良品铺子官方微博截图。

此前,多地警方曾发布提示称,每逢节假日常会有诈骗分子冒充知名企业,发布大量虚假信息,或邮寄大量虚假“兑奖券”“刮刮乐”,以“回馈用户、送节日福利”为噱头,吸引用户关注,然后诈骗分子通过派发一些“点赞”“点关注”的小任务使得受害用户放下戒备,再引导用户投入高额资金以获得更高回报,一旦受害人转账汇款,不仅本金和所谓的返利无法取回,还会被“冻结”“卡单”等名义套住,越陷越深。

法律人士提醒,如遇类似诈骗,应及时保留包括宣传单页、印章、短信、微信聊天记录、支付宝、银行转账记录等证据。如已经受到经济损失,立即和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联系尽量撤回被转移的账户资金,并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据实提供案件线索;也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0 阅读:12

读特新闻

简介:读懂深圳,读懂未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