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岁老人赴麻栗坡,看牺牲40年的儿子:娘这是最后一次来看你了

玲珑历史放映厅 2025-03-20 16:21:13

前言

这一年,李东连老人已经106岁的高龄了,身体早已没有了以前的硬朗,但她还是要踏上麻栗坡的土地。

每次前往那里,她都带着深深的苦楚和深切的思念,因为她的儿子李加友长眠于麻栗坡,英勇牺牲在了那片土地上。

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李东连老人似乎还是没有放下,而这一次,她再次来到儿子的墓前,在这个熟悉的地方,她悲伤地说道:“最后一次,这是娘最后一次来看你了。”

李加友是谁?在他的身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

烈士李加友

李东连老人是云南人,她一生有四个儿女,每一个都是她所爱护和放在心上的。

李加友排行老二,也是老人唯一的儿子。这样李加友似乎从小就扛起了重任,照顾着家里,还照顾着兄弟姐妹的生活。

在妹妹的记忆中,哥哥长得很好,干起活来也非常勤快。无论再苦再累,他都没有抱怨。什么下地干活,挖白土瓜等事情,李加友都干得来。

不仅如此,好相处的李加友也给邻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看来,李加友还是个聪明人,干活积极,还能带着大家在地里干些杂活。

可能在这其中,也有母亲的影响,毕竟李东连老人也曾是生产队伍中的妇女队长,所以她的能力也不差,一样是积极的一员。

李加友学习了一段时间,毕业后就去烧了三年窑,也算是有手艺在身上,但他的人生没有一直都这样。

当时我军征兵工作展开,很多年轻人士参与其中,此后保家卫国。李东连见状,也深受影响,甚至看着能说会干的儿子,便鼓励他参了军。

作为年轻一辈,我想李加友也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能得到母亲的支持,更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于是在1976年,李加友便踏入了军营,开始了他的从军之路。

这一年,他满怀期待离开了家乡,一路从昆明前往了保山,而后成为我军一名新兵战士。因为所处我国边境地区,他自然而然担起重任,展开守卫我国边境的工作。

不过作为一名新兵战士,一定的训练和培训工作是肯定的,而且军营的生活也未必是容易坚持下来的。

但在战友的记忆中,训练时,李加友始终是积极、认真的一员。而且除了日常的学习,李加友还会加班加点地进行练习,如此很难不让人印象深刻。

经过学习,李加友开始下连队锻炼,当时他到的部队是某边防团。生活条件上没有多好,就是住宿条件都十分简陋。这时做出改善是肯定的,但还是得自己来。

我们说过李加友有烧窑的经历,这不就派上了用场。

在这期间,李加友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因此他也因腰部受伤住院。虽然艰苦一些,但他似乎非常珍惜这段当兵的时光。

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这时的李加友已经是队伍副班长。

根据规定,他的服役期时间达到后,本可以退役回家的,但当时我国边境地区局势紧张,连队干部会尽可能地挽留部队老兵,他们作为骨干人才,自然能在需要之时,发挥重要作用,而李加友因此便留下来了。

当兵期间,李加友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不久,迎接李加友等战士们的就是一场场战斗。

越南战争爆发后,李加友所在的边防团也在调往麻栗坡的队伍中,而他们也时刻在为保卫我国边境安全时刻准备着。

只是战场上战火纷飞,枪林弹雨,敌军的袭击不断,李加友等战士们主动出击也是肯定的,他们最后直捣了敌方的驻点,每时每刻都在出生入死,更为保家卫国贡献了力量。

可是最后迎接李加友家人们的却是他牺牲的消息。

挺身而出的英雄

年仅二十五岁的李加友长眠于麻栗坡,他是我国烈士,他为国捐躯,是我们应该人人熟知的英雄。

在前线战场上,无论何时都危险重重,对于李加友这样的年轻战士更是一大考验。我想新兵有过害怕,但危急紧要关头,他们一样需要奋起抵抗,将敌军一次次击退。

此前的训练,真切地运用到实际战场上,而现实的情况,他们也势必要接受。

还有在前线,战士们的生活条件恶劣,为了应对敌军的袭击和炮火,我军战士还需要在猫耳洞生活,一方面这需要自己挖,另一方面他们所处的空间十分狭窄。

这样一来,能吃到的食物有限,就连喝到的水也只是水坑里的野水。而且在夏天高温环境下,更是最难熬的时候。当时李加友就曾住了有三个月的时间,而他何尝不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坚持着。

经历种种,李加友英勇牺牲,最后他被葬在了麻栗坡烈士陵园中,而在那里还有着许多的英雄。

其中有不少年龄还尚小的战士们,甚至入伍只有三个月,他便牺牲在了战场上。可能在我们看来十几岁的战士,应该还在父母的呵护下,但他们早已扛起了重任,开始为保家卫国而战。

他们的精神同样热烈,他们在战斗中同样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牺牲,他们的勇敢需要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这些烈士们虽然永远地离开了,但他们的故事还在被口口相传,贡献也将永远载于史册,让人难忘。

最后的告别

李加友等烈士们的离开,对于他们的家人们是一大打击。对于李加友的母亲李东连老人,自然也是。

尽管已经过去四十年,李东连老人还是难以忘记。

从李加友走后,李东连的生活似乎沉重很多,她时常发呆,但想来是在思念她的儿子。

她也曾以泪洗面,但不知流了多少泪水,似乎还是难以缓解自己内心的痛。

后来每年李东连都会前往麻栗坡,在儿子的墓前,回忆过去种种,却也是最为悲痛的时候。她很难放下,而这也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思念。

直到李东连106岁,这时她的身体终究大不如前。她的身体已经没有了从前的硬朗,没走几步,身体就已经疲惫不堪。

但这一年,李东连还是坚持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而这一次,似乎又与以往的大不同。

李东连的心情依旧是沉重的,而后她还做出一大决定,因为这是她最后一次来了,如此说出,“最后一次,这是娘最后一次来看你了。”

李东连终究年事已高,也就是时候该与儿子做最后地告别了。

岁月在李东连的脸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只可惜李加友没能看到。而每一次到来,李东连都会流下泪水,可见儿子的离开,对于她来说打击有多大。

结语

我们现在的安宁,是无数革命先辈挺身而出换来的。他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在战场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战场。

他们不仅仅是我军战士,也是母亲的儿子,无论岁月流逝,家人对他们的爱和思念始终都不会改变。

0 阅读:0
玲珑历史放映厅

玲珑历史放映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