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字文藻,又名宜禄,江西东乡孝岗镇孝岗村人,书法大师。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早在红军时期,他就被人尊称为红军第一书法家。
舒同书法
舒同的家境十分贫穷,早年在投身革命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一位同学的资助。
他的这位同学叫赵德煐,家住东乡马圩镇四位村,父亲名叫赵秉台的业儒,家中有田有地,很富裕,由于家庭富裕,从小便给儿子良好的教育,就在赵德煐十七、八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考入江西省立师范学校读书,在这读书过程中,和同班同学舒同成为最要好的朋友。
赵德煐人高马大,身体强壮,而舒同文弱瘦小,弱不禁风,平时如果有人欺负舒同,赵德煐总是挺身而出,尽显侠肝义胆,他们俩非常投缘,关系也很密切。加上赵家比较富裕,一放假就喜欢带舒同到自己家里来玩。赵德煐父亲也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那时,舒同在学校入了党成为当地的领导人。他俩写过“血书”立过誓言,结为生死兄弟。
正在学校的时候,暴发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党组织被破坏,舒同被国民党通缉,当时,为了躲避反动派的通缉,舒同在赵德煐家里两人同睡一张床住了将近1个月,想劝说赵德煐一起参加革命。
这时,赵德煐的父亲赵秉台,知道舒同要带儿子一起出去参加革命后,与舒同进行彻夜长谈,开导舒同说:“你们俩人都会读书,毕业后可以教书,教书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嘛!何必要参加革命呢?你可不能带我家德煐去革命。我劝你也不要去。你留下来,我可以资助你。”
然而,革命意志坚强的舒同坚信革命一定能胜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义无反顾投身于革命队伍。由于赵家对赵德煐看守得很紧,不同意他参加革命,只希望他今后教书为业。舒同只好在风高月黑的夜晚,脚踩着赵德煐的肩膀,翻过院墙,独自一人踏上革命的征途。
但是,他的同学虽然心想革命,却因家里人强烈反对、拦阻而无法参加革命,在极度矛盾的煎熬下,他听从父亲意愿,分配到进贤县李渡小学教书,结果导致抑郁症,英年早逝!
舒同投身革命参加红军后,他的学术才华很快得到了革命队伍的高度认可,成长非常快,他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里,一手持枪一手握笔,在戎马倥偬之际,枪林弹雨之中,成长为红军的高级将领和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
建国后,舒同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他第一次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探亲,他一直未敢忘记帮助过自己的同学赵德煐,因此,舒同专程来到马圩镇四位村探访赵德煐家,看看离开家乡参加革命队伍时,回忆这位同学用肩头顶着他翻墙出走的情形。
曾经的赵家
由于此前工作原因一直通讯不畅,对老同学的情形不知道,然而,到了村子后,他才得知赵德煐英年早逝,他深感遗憾,询问村里老百姓:“赵德煐家里还有后代不?”回答是:“没有后代。”
听罢,舒同一言未发,十分遗憾叹息一声,默默离开了四位村。村里老人叹曰,要是当年赵德煐能跟着他走上革命道路,凭他的文化水平,说不定村里将会出一个将军级人物呢。而被誉为红军书法家人官至正部级的舒同,回老家寻找曾经帮助过他的同学赵德煐的故事,在马圩镇四位一时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