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薄暮
序南医大俞莉医生的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浪花,可偏偏最该出声的主角——俞莉医生和患者家属。
却出奇地安静。
传言四起,说俞莉医生已经递交了辞职信。
这一步棋,似乎早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她在南医大的日子,怕是已经走到头了。
俞莉面临的,是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上课还是急救。
怎么做都得挨批。
这不单单是她个人的困境,更映射出医生兼教师身份背后。
制度上的尴尬。
就好比,课堂正上得火热。
学生突然发病,这时她该坚守讲台,还是即刻变身白衣天使?
这不仅是道德的天平在摇摆,更是对现有制度的一次拷问。
俞莉医生的离职。
就像是给这种制度缺陷敲响了警钟。
咱们得为她的职业精神和人性光辉点赞,同时。
也得深思这背后的制度问题。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医生的第一反应。
难道不应该是救治病人吗?
而作为教师,又怎能不尽心于每一堂课的教学?
这背后的矛盾。
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南方医科大学风波:权力与道德的碰撞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说南方医科大学打算开除俞莉医生。
就因为她的事情让学校压力山大。
这背后,似乎是权力的随意性在作祟。
谁来约束这种失控的权力呢?
俞莉医生事件,各方意见不一。
核心争议在于:紧急情况下,医生是该优先教学还是急救病人?
如果好医生都得先顾教学,那是不是意味着一般的医生才去救死扶伤?
这和我们印象中的医科大学理念相符吗?
难道学校的精神就该是唯教学是从。
唯领导马首是瞻?
那生命至上、大爱无疆、医者仁心这些美好的词汇,是不是该从医学院的字典里划掉?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
是不是像外卖小哥英勇救人、公交司机紧急送病人去医院,都该受罚?
可实际上,他们得到了表扬而非处罚。
这对比之下。
医科大学,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社会推崇见义勇为,政府也鼓励这种行为。
但在这里,我们却看到的是对见死不救的默认。
是不是只要不遵守所谓的制度去救人,就要受到惩罚?
这种做法。
社会是不会接受的。
这样的制度,让人质疑这样的医科大学能否培养出有爱心、有道德的学生。
因为它在教学生。
面对危难,可以置之不理,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先。
社会需要的是有温度的教育,是教会学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担当。
医科大学,你的制度应当体现社会的道德标准;
否则,这样的教育环境,恐怕不值得学生去投入,因为在那里,他们学到的可能是冷漠,而非医者应有的仁心。
之前就有网友猜测:俞莉可能会被迫离职南方医科大学对俞莉医生的处分板上钉钉,多个科室主任公开站队支持学校。
甚至有人觉得处罚还不够重。
尽管不少基层同事为俞莉医生发声,但无奈地位有限。
声音难达高层,影响有限。
不过,这些声音至少让公众认识到。
俞莉医生是位尽职尽责的好医生,无愧于医者二字。
目前,俞莉医生仍处于停诊状态。
这无疑是学校对她的一种强力施压,传递出不听话就得受罚的信号。
停诊不仅减少了她的直接挂号收入(原本10块挂号费里她能拿3块),还影响到绩效奖金等。
可能仅剩基本工资。
但更深层的伤害是,她无法接触病人。
这对于医学这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来说,无异于技能的退化;
理论若不与实践结合,只会变成空谈,长期下去,专业技能恐遭荒废。
南方医科大学这招看似光明正大,实则用心险恶。
如若俞莉不妥协,就有可能被剥夺行医资格,多年努力毁于一旦。
面对此境,俞莉面前似乎只剩下两条窄路:一是低头认错。
二是辞职或被迫离职。
第一条路意味着未来晋升之路将更加艰难,医院资源分配也可能对她不利。
几乎等同于上了内部黑名单。
而选择第二条路,虽然可能转向小型公立医院或私立医院。
但鉴于她已成为公众人物,不少医院可能会顾虑接收;
私营医疗机构或许会是她的选项,毕竟对于它们来说,这样的舆论关注可能反而是种宣传机遇。
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衷心希望俞莉医生能顺利度过难关。
继续她的医者之路。
俞莉老师的困境与无奈:是接受处罚还是被迫出局?咱们来回顾一下,俞莉老师这事儿真是让人唏嘘。
她一边救了急症孩子。
一边还出色完成了教学,结果呢?
学校非要给她安上三条处罚,还厚颜无耻地说这是最轻的处理。
更让人生气的是。
学校居然还说俞莉自己也同意这样的处罚,这不就是典型的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嘛。
俞莉老师能怎么办?
她能不接受吗?
不接受又能改变什么呢?
胳膊拧不过大腿,她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对抗得了一个机构的决定。
她那句应该是比较认可的。
听起来满满的都是心酸和无奈,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哪里是认可,分明是被迫的。
处罚之后,紧接着就是被停诊。
学校说这是因为她个人的原因。
这话有多少人会信?
看看学校之前的所作所为,大家心里都有数。
先罚再停。
这套路,明摆着是要让人知难而退。
网友们又不瞎,怎么会看不出这里面的门道?
虽然说俞莉老师辞职的消息还没得到官方证实。
但看这情形,辞职恐怕是她无奈之下最可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