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中国人不能不懂!

琴瑟和谐共白头 2024-12-18 14:28:41

提起八拜之交,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形容两家人关系很好,却不知道这所谓的“八拜”是什么意思。

更有人想当然地认为,这“八拜”和“一拜天二拜地,夫妻对拜”类似。殊不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八拜”的每一拜背后都有一个典故。这八个典故合一块才是“八拜之交”。

了解了这八个典故,才能理解为何“八拜之交”如此情深义重。

第一拜:知音之交

这知音之交指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谊。因为他们都是楚国人,而湖北是楚国故地,所以他们的故事在湖北可谓是人尽皆知。

俞伯牙是一名琴师,而且不是一般的琴师。他沉迷于音律之道,为了能够弹奏出更好听的乐曲可谓是煞费苦心。

可惜的是,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太高,一般人欣赏不来,以至于声名不显,只有极少数文人雅士知道他的大名。

有一次,他为了寻找灵感,不远万里从楚国出发,到达齐国。齐国是当时少有的临海大国,在这里俞伯牙第一次见到了大海的雄伟、壮丽。他甚至不惜冒险深入大海,去感受海洋带给人们的震撼。

回到楚国后,他闭关3年,就为了写出一首满意的曲子。

3年后,曲子完成,俞伯牙四处演奏,可惜却无人能够领悟曲子的魅力。

此事让俞伯牙深受打击,他干脆泛舟湖上,独自弹琴。有一天,他发现有个樵夫站在岸边,一站就是数个时辰,明显是在听他弹琴。

俞伯牙很好奇,询问樵夫:“你听得懂我在弹什么?”

樵夫答道:“先生的琴声惊涛骇浪,犹如巍峨巨山上流下的水声。”

毕竟那年代,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大海,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大海。樵夫这比喻,也算恰当。

这个樵夫便是钟子期。俞伯牙闻言,激动地握住他的双手高呼:“知音呀,我弹琴数十载,也就只有你能真正听懂我的曲子。”

后来俞伯牙经常将自己新作的曲子弹给钟子期听,二人的情谊愈发深厚。

可惜好景不长,钟子期的数年后因为意外去世。俞伯牙闻言,直接将自己的琴给摔坏,从此不再弹琴。一些好友觉得惋惜,就询问原因,俞伯牙答道:“既然知音不在了,那么我这琴声又能弹给谁听呢?”

知音之交,指的就是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交情。

第二拜:刎颈之交

这刎颈之交,讲的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蔺相如和廉颇乃是战国时期赵惠文王的左膀右臂。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大臣缨贤的门客,当时秦国强求和氏璧,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慧使得秦国打消了主意,带回和氏璧。留下了完璧归赵的成语。

秦国对此自然不甘心,于是以会盟为由将赵惠文王给骗去渑池。

赵国君臣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场鸿门宴。但是秦国强大,如果赵惠文王不去,秦国就有借口出兵赵国。

最终,赵惠文王只得带着蔺相如和廉颇去赴会。在渑池,他遭到了秦王的百般为难。秦王此举无非是想要找回面子。

然而古人讲究“君辱臣死”,蔺相如和廉颇看不过去了,廉颇以气势压制秦王,蔺相如则用言语威胁秦王。他甚至说出了:“你若欺辱我主公,大不了我和你同归于尽。我倒是要看看,是你跑得快,还是我的剑快。”

秦王没办法,只得礼送赵国君臣离开。

回去后,蔺相如因为两次的功绩加官晋爵,地位竟然还在廉颇之上。

这下廉颇不干了。他觉得自己为了赵国出生入死,大大小小的仗打了无数,凭什么蔺相如动动嘴巴地位就比自己还高?

因此他处处为难蔺相如。蔺相如却处处回避,门客们不满,蔺相如就安抚道:“廉颇为难我是小事,但是我们为此内讧,可就便宜了秦国。秦国不敢出兵赵国,就是忌惮我和廉颇呀。”

后来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觉得羞愧难当,于是背负荆条上门请罪。二人重修旧好,两家人也成了至交。这就是成语“负荆请罪”的出处。

后人将二人的交情称作“刎颈之交”,也就是可以托付性命的交情。

第三拜:胶漆之交

这胶漆之交说的是陈重和雷义的事情,

东汉名士不少,但是最让朝廷头疼的当属陈重和雷义了。

这二位都是品德高尚之士。当时还没有科举,朝廷选拔官吏主要靠举荐。而举荐的标准,首先就是品行,其次才是才学。甚至举荐人才成为了地方官吏的重要考核标准。

当地太守举荐陈重为官,这本来是好事。结果陈重却一而再地推辞,反而希望将名额让给雷义。太守不答应,毕竟如果人人都像陈重这样,那太守的威严何在?

结果陈重就反复请求,这事情朝廷都知道了。鉴于陈重的品德,干脆将二人全都留用了。

后来陈重为了帮助朋友而被罢官,雷义也毅然辞官。几年后,当地刺史举荐雷义,雷义又不肯受命,硬是要将机会让给陈重。

到最后,刺史没办法,只得将二人一同收下。

因为胶和漆都是粘性很大的东西。人们便用胶漆之交来形容陈重和雷义的友情,表示二人感情好到不分彼此。

第四拜: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说的是管仲与鲍叔牙的事情。

他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在当时,齐国商业气息浓郁,于是二人一合计,一起做起了生意。

管仲家里太穷,他只能拿出一点本钱,本钱的大头是鲍叔牙出的。按理说,最后分钱,应该鲍叔牙拿得多。但是最后却是管仲拿了大头。

鲍叔牙的家人对此愤愤不平,鲍叔牙就解释道:“管仲家里就他一个人养家,他还要赡养老父母。不容易的。反观我们家,人丁兴旺,赡养老人的压力不大。所以他多分些钱是应该的。”

后来二人一起去参军,想要建功立业,封侯拜相。

结果每次上战场,管仲总是躲到最后面,而鲍叔牙反倒在前面冲锋陷阵。其他士卒都看不起管仲,认为他胆小畏战。

鲍叔牙就为管仲解释道:“管仲并非胆小,而是家中就他一个人赡养父母,他如果战死沙场,谁来照顾他的父母?”

这些话都被管仲知道后,他不由得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后来二人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最终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胜出,小白想让鲍叔牙当宰相,鲍叔牙却推辞道:“论起治国安邦,我远不如管仲。”

在鲍叔牙的一再坚持下,小白只得重用管仲。而鲍叔牙果然没有看错人,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逐渐超越其他诸侯,成为了一方霸主。

后人便将那种互相深入了解,且对对方深信不疑的情谊称作管鲍之交。

第五拜:舍命之交

舍命之交说的是左伯桃和羊角哀的事情。

这二人是发小,长大后相约一同前往楚国,想要谋个差事。

在古代,出远门可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毕竟那时候交通不便,而且路上还有可能遇到野狼、老虎之类的猛兽。再就是很多地方荒无人烟,需要准备好干粮。

结果途中二人遇到了暴雪,被困住了。他们准备的衣物不足以抵御寒风,干粮也快见底了。

为了让自己的发小活下去,在一个深夜,左伯桃趁着羊角哀熟睡,毅然决然地留下了干粮和衣物,走出了避风处。

左伯桃牺牲了自己,却使得发小得以活下去。后来羊角哀抵达楚国,得到楚庄王器重,做了官。于是羊角哀投桃报李,厚待左伯桃的家人。

此后,这种为了朋友可以舍弃一切,甚至性命也不在乎的交情,被称作“舍命之交”。

第六拜:生死之交

这生死之交的主角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便是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

三人“桃园结义”的故事人尽皆知。刘备称帝后,虽然手下有不少能臣良将,但是最信任的还是关羽、张飞二人。

三人当初结拜的时候曾经说过“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后来关羽死在了东吴的诡计之下,刘备不顾群臣劝阻,亲率大军,替关羽报仇。

当时满朝文武,只有同为结拜兄弟的张飞支持刘备。只可惜,就在出兵前夕,张飞被手下所害。这反而更加坚定了刘备征伐东吴的决心。

这一战,不为别的。就为了替关羽、张飞报仇。

他们三人的兄弟情深,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却比不少亲兄弟的感情更加深厚。是可以托付性命的。

后人将他们的情谊称作“生死之交”。

第七拜:鸡黍之交

这鸡黍之交讲的是范式和张昭的事情。

范式和张昭乃是东汉时期太学的学生。太学,是当时朝廷的最高学府,能进入太学的人可谓是个中翘楚了。

二人志趣相投,结为知己。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两年的学习时间结束了。太学放长假,准许学子回家探亲。

临分别之时,范式邀请张昭到自家做客。最后二人约定:等张昭回家探亲完,就去范式家。

他们凭经验算好了时间,定下了日期。然后就各回各家了。

等快到了约定的日子,范式才将此事告诉父母。范式的母亲说道:“从你同窗的家到这里,路途遥远,你们又数月没有联系,你怎么能确定他一定能如期到达呢?别到时候我们准备好了酒菜,结果人家还在路上。岂不是空忙活?”

范式却胸有成竹地说道:“母亲放心,我那同窗绝非言而无信之人。既然订好了日期,即使有千难万险,他也会如期到达的。”

结果到了约定的日期当天,风尘仆仆的张昭果然如期而至。后来询问才知道,他路上确实遇到几次意外。但是他不愿意失信于人,于是日夜兼程赶路,终于在约定的日期当天赴约。

后来,人们将这种以诚待人,言而有信的交往称作“鸡黍之交”。

第八拜:忘年之交

这忘年之交说的是孔融和祢衡的事情。

孔融刚出生的时候,祢衡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士了,每天都有人登门求见。但是祢衡大多不见。

后来他听说了孔融让梨的事迹,觉得这孩子小小年纪,却品行端正,于是特意去见了一见。

结果祢衡与孔融一聊,惊为天人。他发现这个幼童的想法足以让很多成年人自愧不如,于是与孔融以朋友相交。这在当时是十分另类的,一些人对他指指点点,但是祢衡却毫不在意。

后来人们便将这种年龄差距很大的两人成为朋友,称作忘年之交。意思是忘记了年龄,以平辈相交。

“八拜之交”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里面,却藏着如此多的典故。这一个个古人的事迹,随便拿出一个都令后人自愧不如。

因此,“八拜之交”很少见。一般都是两个家庭,甚至家族长期相交密切,才会这么称呼。

那么,你们家有没有可以托付一切的“八拜之交”呢?

参考资料:

《左传》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1 阅读:55

琴瑟和谐共白头

简介:琴瑟和谐共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