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团从世纪初300元一斤,降到现在平价,发生了什么?

智趣百晓生 2025-01-08 11:28:28

前段时间在湖北旅游,偶然发现一家老字号饭店的菜单上,江团鱼的价格只要30多块一斤,这让我颇为诧异。

记得小时候,这可是我们眼中的“贵族鱼”,一斤要卖到300元,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在餐桌上见着它的影子。

可仔细一想,江团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怎么现在反而成了“平民美食”?

翻开历史的书页,江团的“贵族”身份可不是浪得虚名。这种被誉为“不食江团,不知鱼味”的美味,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美食明星。

北宋时期的苏东坡就在《戏作鮰一绝》中,将江团与鲥鱼、河豚并列,盛赞其为水中佳肴。

江团为什么这么受欢迎?秘密就在于它独特的肉质。这种鱼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刺,鱼肉和鱼脂占体重的87%,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特别是春季的江团,膘肥肉厚,用来煲汤,汤汁浓白似乳,味道鲜美得让人回味无穷。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90年代,野生江团的数量急剧下降,长江上游的年产量仅剩1500-2000公斤。

这个数字和动辄上万吨的四大家鱼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国家不得不将江团列入保护名录,严禁捕捞野生种群。

市场需求仍在,供给却戛然而止,这让不少人望“鱼”兴叹,但危机往往也是转机,这个难题最终靠科技创新得到了解决。

四川的科研人员们从1984年就开始着手攻关江团的野化驯养技术,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江团生性娇贵,对水质要求极高,而且生长周期特别长,普通的草鱼两年就能长到三斤重,而野生江团却需要整整六年。

经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科研人员终于在2023年培育出了新品种“川江1号”。

这个突破来之不易,科研团队采用了最原始的方法:在已经爆发过病害的池塘中,寻找那些侥幸存活的大个体江团作为育种亲本,这些“幸存者”往往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新培育的“川江1号”确实给力,生长速度比传统品种提高了30%,抗病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这些改良让养殖成本大幅降低,养殖规模随之扩大。

就拿四川来说,2022年的江团年产量就达到了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科技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产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让这道美味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从曾经的300元一斤降到现在的30元左右,江团完成了从“贵族”到“平民”的转变。

这背后,是整整一代科研人员的坚持与付出。

不过,江团产业的发展之路还没有到终点,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养殖周期仍然偏长,要想把一条江团从小养到大,至少需要3年时间。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缩短生长周期,相信江团的价格还会更亲民。

看着眼前这盘香气四溢的江团鱼,我不禁感慨:原来美味与科技之间,只差一个勇于创新的决心。当年那个“天价”美食能够走入大众餐桌,不正是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最好礼物吗?

0 阅读:1
智趣百晓生

智趣百晓生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