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黄旭华,如今的梁文峰,从核潜艇到AI,中国为何总能赢?

刘葎强罚 2025-02-11 10:54:59

两位中国人的名字被历史铭记:一位是99岁与世长辞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另一位是41岁撼动全球AI格局的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用算盘一点一点造出了核潜艇,梁文峰则不断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和优化,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与国外ChatGPT相媲美的性能,并将源代码毫无保留分享给全球开发者。

他们虽相隔半个世纪,却用行动在封锁中突围,于质疑中前行。

从核潜艇到AI,中国总能在看似不可能的领域获得颠覆性突破,中国为何总能赢?

中国哪些科技突破国外封锁?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科技面临着国外多方面的封锁和限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法令和操纵联合国大会等方式,试图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

面对国外处处“卡脖子”的困境,中国人并没有退缩,反而在逆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斗志和创造力。

那时,中国的核潜艇事业几乎一片空白,国内科研基础也较薄弱,在这样的背景下,黄旭华带领团队开启了中国核潜艇研制的篇章。

没有相关资料、没有技术、没有计算机,黄旭华面对的都是最顶级的困难,他只能从最基础的船舶动力学原理一点一点研究,然后通过算盘和磅秤进行计算数据。

他们制造核潜艇,就好比大海捞针,每一个有关核潜艇的信息都被黄旭华的团队反复分析琢磨,硬是拼凑出核潜艇技术。

考虑到中国的科技水平,黄旭华大胆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设计,他提出了“水滴型艇体”理念,有效解决了核潜艇水下阻力、和隐身性问题。

在样机制造完成后,黄旭华身先士卒,带领团队一次次深入潜艇舱室进行下潜试验,用生命为中国核潜艇事业保驾护航。

就这样,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发出来,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打破了美、苏等国在核潜艇技术上的垄断。

在新时代的中国,中国同样在某些方面面临着国外的技术封锁,而梁文峰却用他独特的思路引发了世界AI格局的变革。

2015年,梁文峰创立幻方量化,通过研发全自动量化交易系统,积累了早期的AI实践经验。

梁文峰团队的成员平均年龄才26岁,70%的成员并没有国内大型科技企业工作的经验,所以他们打破传统大厂的职级体系,建立起独特的研发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只要团队成员有新想法,随时都能组建临时项目组,为了进一步激发团队的创造力,梁文峰还主导设计了AI训练游戏化系统,把目标转化为“关卡任务”,完成挑战就能获取奖励,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全球科技巨头们花费上亿的价格训练AI模型时,梁文峰带领团队另辟蹊径,通过对算法的深度优化和高效调配,仅用少量的芯片,花费不到600万美金,就成功训练出了DeepSeek。

其性能超越传统AI模型的70%,成本相较于传统模式下降了10倍,震惊全球AI圈。

梁文峰深知要想推动AI技术的进步,就要让全世界开发者一起参与进来,他将DeepSeek模型源代码全部开源,将技术成果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全球开发者。

梁文峰带领DeepSeek一路披荆斩棘,打破了美国在模型领域的技术壁垒,用创新的技术登上全球AI王座,让世界看到了中国AI崛起的无限潜力。

此外,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也打破美国GPS定位系统的垄断,实现全球覆盖和高精度定位,现在服务于全球150多个国家,覆盖军事、交通、农业等领域。

中国自主建成并运营的天宫空间站,打破了美国国际空间站对中国的排斥,中国天通卫星电话系统更是实现全球无盲区通信,摆脱国外的卫星服务。

中科院研发的高端光刻机,为国产芯片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将进一步突破至14纳米工艺,支撑国产芯片产业链发展。

华为则绕开美国制裁,实现了自主设计并制造的5G麒麟9000S芯片,标志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打破国外的封锁。

从黄旭华到梁文峰,从核潜艇到 AI,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逐渐在科技领域展现出强大实力与无限潜力,这不禁让人深思:中国为何总能赢?

中国为何总能赢?

黄旭华的核潜艇团队“万人同算一盘棋”,梁文峰团队则将AI源代码毫无保留分享给全球开发者,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拥有独特的智慧和格局。

在中国,只要是国家认准的事,砸锅卖铁也要干到底,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在核潜艇研制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黄旭华带领团队突破传统思维,大胆提出了多项创新性设计理念,并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模拟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

梁文峰团队则在面对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技术难题时,他们另辟蹊径,勇于尝试新的算法和技术架构,通过创新性的算法优化,成功实现了低成本的大模型。

中国人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中国在科技领域如同拿着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驱动中华民族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

中国向世界宣布:“即便身处困境,中国人也有改天换地的勇气与能力,凭创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面临困难时,能够迅速集结力量,打破地域疆界,攥指成拳,以开放的胸怀吸纳全球资源,在交流合作中升华自我,这种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特质,正持续赋能中国科技向着更高峰攀登。

从核潜艇到AI,中国为何总能赢?答案就藏中美之间的对比中,当美国处处构建垄断格局时,中国早已用创新与协调在开放中重构规则

0 阅读:40
刘葎强罚

刘葎强罚

让正义在每一个案件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