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仰天大笑说10个字,暗示了孔明的悲壮结局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2025-02-20 13:25:27

在那卧龙岗之前,张飞和关羽心里头可都憋着股子气呢。为啥?就因为他俩已经陪着大哥,这都第三次来到这儿啦,才终于见到要见的人。这时候,他俩心里就忍不住犯起了嘀咕,暗暗寻思着:这所谓的卧龙,真的能有徐庶先生那么厉害吗?也不知道大哥为啥对他这般看重,非得一次次地来这儿拜访呢。不过既然大哥如此坚持,想必这卧龙也该有些过人之处吧,可到底怎么样,还得再看看咯。

就在那个时候,刘备正待在草庐之中呢。他,正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孔明先生的讲述,孔明先生呢,正在滔滔不绝地阐述着自己心中那极为精妙的战略规划。通过这一番规划的谋划与展望,那可是要定下能三分天下的局势呢,仿佛未来的天下大势就将按照这般规划逐步展开啦。

刘备为了能请得贤才相助,不辞辛劳,三次前往拜访那位有着“卧龙先生”之称的诸葛亮。第一次去的时候,刘备满心期待,可很不巧,未能见到诸葛亮本人。但刘备并未就此放弃,没过多久,他又第二次前往。这次依然没能如愿见到诸葛亮,不过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意更加坚定了。于是,又经过一番准备,刘备第三次踏上了前往拜访的路途。这一回,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并且成功地将这位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恭恭敬敬地请回了自己的阵营之中。

这件事后来传到了水镜先生的耳朵里,水镜先生得知后呢,只是轻轻一笑,就把这事儿给带过去了。随后,他说出了十个字呢,而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居然就把孔明后来的结局给预示出来啦,并且令人惊讶的是,最后真的是全部都应验了,可真是神奇呢。

大家可能会好奇,水镜先生是何许人也?而且,他究竟说了些什么话呢?这都是让人很想弄明白的事儿呢。

水镜先生何许人?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水镜先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在三国正史当中呢,同样也有这么一位水镜先生哦。这位水镜先生,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是个在奇门之术方面极为精通的老先生呢。

那他对奇门的精通程度可真是令人惊叹。怎么个惊叹法呢?打个比方来说吧,就仿佛他已经看过了后世所记载的史书一般,不管是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什么样的事情,他心里都清清楚楚的,就像是那些事儿都已经在他眼前演过一遍了似的,全都了如指掌。

水镜先生呢,他本名叫司马徽,字德操。他有个外号叫“水镜”,这外号是他的好友庞德公给他起的。为啥叫“水镜”?其实就是以水为镜的意思呢。就单单这“水镜”这个名字,就很好地体现出了司马徽身上的两种品格哦。

司马徽的一生可以用两种状态来概括,其一是澄澈如水,其二是以身为镜,这两种特质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司马徽的一生。

司马徽到底是怎样做到心境澄澈如水的呢?其实啊,他的一生都是在隐居的状态下度过的哟。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和庞统吧,这两位可都是很有名的人物,即便他们之前曾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不过呢,最后也还是有出山去施展抱负的时候哦。然而,还有一位水镜先生,他和诸葛亮、庞统可不一样呢,水镜先生,始终都没有出山的打算,就一直在颍川那个地方安安静静地隐居着。要是有谁心里有问题想要向水镜先生请教,那都得自己亲自跑到颍川这里来拜见他才行呢。

其实呢,水镜先生并不是想要故意“耍大牌”,他心里就想着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罢了。你看,司马徽他隐居在那个小村庄里头呢,在农村嘛,自然也有不少活计要忙乎。像养猪,养蚕啦这些事儿,他可都是要亲力亲为去做的哦。

要知道,在村庄里,邻里之间那肯定是得有一些往来交流的,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呢。而在这个村庄当中呢,这里的村民们,他们压根就不觉得司马徽是什么有名的名士哦,在他们眼里,司马徽就仅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罢了,和他们平日里见到的那些种地干活的农夫没什么两样呢。

话说有那么一天呐,村子里发生了一件挺大的事儿。有一户人家,他家养的猪竟然丢了一头呢。这可把这家人给急坏啦,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坐立不安,于是赶忙四处去寻找这头丢失的猪,到处都找了个遍呐。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人压低了声音,悄悄地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在村西头司马徽的家里,养着一头猪呢,那猪的模样和你们弄丢的那头简直是太像啦,你们不妨去看看。”

就这样,那户丢了猪的人家,一个个满脸怒容、气势汹汹地径直朝着司马徽家的方向赶了过去,很快就来到了司马徽的家里。

话说有这么一家人,他们来到了司马家。一到地方,这家人连歇都没歇一下,径直就朝着司马家的猪圈奔过去了。到了猪圈跟前呢,也就是大概、很粗略地瞧了那么两眼,随后便十分肯定地说,就这头猪,那就是他们家里给弄丢了的那头。

话说有这么一头猪,它可是司马徽亲手从小养起来,一直养到大的呢,压根就不是什么偷来的。可奇怪的是,当面对众人七嘴八舌的指责时,司马徽呢,既不进行反驳,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生气情绪,就那么平静地任由这人把猪给带走了。

话说有这么一件事儿,有户人家的猪丢了,结果过了两天呢,这丢了的猪居然自己跑回来了。这一下,那家人可就觉得特别难为情啦,心里满是羞愧。他们赶忙把这头猪给送还回去,而且,还直接跪在了司马家的门口,一脸诚恳地请求司马家能够原谅他们之前的过错呢。

话说司马徽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儿,有人错把他的猪当成自家的给牵走了。可等人家发现弄错了之后,把猪又给送了回来。这司马徽呢,不但没有因为这事儿去责怪那些人,反倒还客客气气地感谢他们能把猪送回来。从这件小事儿就能瞧得出来,司马徽这人就如同那清澈见底的一泓清水似的,身上是干干净净的,压根儿就找不到一丝一毫那种让人觉得不好的污秽之气呢。

那这第二种所谓的以身为镜,到底是怎么个说法呢?要知道司马徽这个人啊,那可真是不简单,他不但对奇门之术极为精通,而且在分辨人才方面,那技术堪称一绝。你再瞧瞧他的“交往圈”,那里面往来相处的可都是些有学识、有涵养的人,真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真实写照呢。

司马徽所结交的那些朋友啊,随便挑出其中任何一位来,那可都是相当厉害的角色,其能力完全能够在当时各个不同的阵营当中,稳稳地担当起顶级军师这样极为重要的职责呢。他们个个都有着非凡的智谋和才略,在那样一个局势复杂、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足以凭借自身的本事为所效力的阵营出谋划策,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号为“凤雏”的庞统,他的才名那可是和诸葛亮不相上下啊。庞统听闻有一位叫司马徽的贤士居住在颍川这个地方,心里就琢磨着,这司马徽必定是有非凡的学识和见解,要是能得到他的指点一二,那可真是受益无穷呢。于是,庞统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颍川拜见司马徽的路途,这一路可不近呐,足足赶了两千里路才终于到达目的地,只为能见到司马徽一面。

话说庞统乘车匆匆赶到此地,抬眼一瞧,只见那司马徽正在那儿采桑喂蚕呢,那模样,就和普普通通的农夫没啥两样。庞统见此情形,心里顿时就凉了半截,不禁暗自觉得,这司马徽恐怕也没传说中那般厉害,多少是有些失望的情绪涌上了心头。

话说庞统坐在车上,竟对着司马徽开启了嘲讽模式,只听他扯着嗓子大声讲道:“我可是听说了,但凡称得上是大丈夫的人,活在这世间,那就应当出去谋取官职,干一番大事业才对。哪能像现在这样,干着些如同妇道人家所做的事儿呢。就说养蚕吧,这活儿随便哪个人都能干得了,哪是大丈夫该干的事儿嘛。”

话说司马徽当时正在田里忙着采桑呢,就在这个时候啊,他碰到了庞统。你还别说,司马徽那可是眼光独到、很有识人之能的,就这么一打眼儿,他立马就瞧出来庞统可不是个一般人,那绝对是个人才呐。不过呢,司马徽也同时发现了庞统身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人啊,太过于追逐名声和利益啦。在司马徽看来,庞统对名和利的这种急切追求,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他心里就琢磨着,照这么下去,庞统将来肯定会因为太过看重名声,最终落得个因为名声而丢掉性命的下场。

司马徽对于庞统的嘲讽全然没放在心上,只是不紧不慢地讲起了一些事例。他说道:“你们看啊,从前有个叫伯成的人,他,宁可去种那几亩地,过着平淡朴实的田园生活,也坚决不肯去当什么诸侯,去争那所谓的权势富贵呢。还有原宪,他甘愿住在那破旧不堪的木屋里,即便条件那么艰苦,他也不愿意搬进官员们住的那种宽敞华丽的府邸当中。这就说明啊,哪有那种非得要当官赚钱才算是大丈夫的说法?早在此前呢,那些贤明的圣人就已经对这种观念提出过批判啦。就说吕不韦吧,他可是在当时很有手段、很有影响力的一个人呢,可结果又能怎样呢?到最后还不是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庞统的心中顿时一惊,瞬间意识到眼前的司马徽绝非等闲之辈,必定是一位有着高深莫测本事的高人呐。想到这儿,庞统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停下了车,急忙从车上下来,然后快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司马徽行礼拜见。

话说有那么一夜,司马徽和庞统两人凑在一块儿,就这么畅谈了整整一夜呢。至于他们这一整晚到底都聊了些啥,还真就没人能知道个究竟喽。可奇妙的是,打从那天晚上聊过之后,庞统就开始对外边的人宣称啦,说自己可是“水镜先生之徒”呢。就这么着,随着他这么对外一说,庞统这个名字也就慢慢地被世上的人给越来越熟知起来啦。

好好先生就是他

说到为人处世啊,司马徽有个极为出名的习惯呢,那便是不管面对谁,他都说好。不管别人说什么事儿,提什么观点,他都是给出肯定的回应,这个习惯让他在这方面显得挺特别的,也因此在很多记载和人们的谈论中,这个特点格外突出。

在东汉末年那个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都热衷于对他人作出评价呢。每当有人特意跑来询问司马徽,想听听他对于某个人有着怎样的看法时,司马徽呢,每次都是很敷衍地回应道:“好,真的很好,简直是非常好呢。”

于是乎,他便得了“好好先生”这么一个称号,而且呢,他还是头一个被人称作“好好先生”的人呢。

在那之后,司马徽的夫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他的做法了。于是,夫人便好心地提醒司马徽说:“你瞧瞧,每次人家大老远地跑来询问你事情,你可倒好,总是简单说两个好字就了事啦。你得改改这习惯,多少也应该多讲一些内容嘛,只有这样,才算是对得起人家辛辛苦苦跑这么远的路来见你。”

话说当时啊,司马徽对着夫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你说的这些话,也挺好的呢。”就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把夫人给弄得,那真是又气又觉得好笑,简直是哭笑不得。

司马徽这个人呢,不管对谁做出评价,那说出来的可都是好话。但大家可别以为他这样就是不了解那些人哦,实际上,他有着一种很特别的行事风格,可以说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呢,意思就是他会根据面对不同的对象,来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

要知道,司马徽能判断为无用之人的那种废材数量实际上是寥寥无几的。毕竟这样的情况不多见,所以呢,我们也就很难有机会看到司马徽把自己的本事、能力藏起来不显露的那种时候啦。

话说曾经有那么一回,司马徽外出拜访友人,途中便在荆州襄阳暂时居住下来了。那个时候,刘表正在广泛地招揽天底下的各路豪杰呢。就因为这样,荆州城里面汇聚了许多当世的才子。毕竟人多了嘛,而且还都是些有本事、有能耐的人,所以各种各样的消息传播起来那速度可就快多啦。

就在这一天,刘表正安安稳稳地在家里招待着那些谋士呢。也不知道是其中哪一位,冷不丁地提了那么一句,说是听闻司马徽这会儿好像就在这城内呢。还着重强调了一下,这个司马徽那可不得了,是当世极为出众的奇才。接着就建议刘表,也就是景升公,不妨试着去邀请邀请这位司马徽过来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刘表心里一直惦记着司马徽这个人呢,觉得他或许能给自己提供一些有用的见解或者帮助之类的。所以啊,刘表就专门托了好些人,让他们从各个方面去打听司马徽的情况,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楚司马徽住在哪里。经过一番周折,那些人总算是打听到了司马徽的住址。刘表得知这个消息后,一刻也没耽搁,立刻就动身前往司马徽的住处去拜访他了。

要知道,这可是司马徽和刘表的第一次碰面呢。其实在此之前,司马徽就已经听闻过刘表的所谓“名声”啦。在司马徽心里,刘表就是个心胸特别狭隘的人。就因为这样,司马徽压根就不想和刘表有什么瓜葛,不想跟他扯上关系。于是呢,司马徽便特意装出了一副清高的模样来应对这次见面。

话说刘表在和司马徽一番交谈过后,便回到了家中。一到家,刘表就把家里的那些谋士们都召集到了一起,然后满脸不屑地对他们讲道:“你们知道我今天见的那个司马徽吧,哼,依我看呐,他就是个一心只想沽名钓誉的人罢了。他那所谓的名声啊,根本就不是靠真本事得来的,不过是人们传来传去,以讹传讹,最后就给吹得好像很了不起似的。其实呢,他说到底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书生罢了,没什么特别的。要说他那见识,也就是比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能稍微强那么一点点而已,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据说,刘表手底下有那么一些谋士呢。当他们听闻了某件事情之后,就悄悄地、不声不响地做出了一个举动,那就是偷偷地从刘表所掌控的地盘上离开了。

隐居尘世不问政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著作里,有个叫司马徽的人物,他总共就现身了两次呢。第一次现身的时候,是刘备正被曹操给追杀着呢,那场面可谓是十分危急。而另一次呢,则是在刘备马上又要被曹操追杀的这么个当口,感觉刘备每次面临曹操追杀这种凶险状况的时候,司马徽就会出现那么一下下哦。

刘备和司马徽的初次会面,其实是由一场意外引发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未尝不是命运特意的安排。

大家都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的卢”这匹马会妨主呢。就在某一次,刘备骑着他十分喜爱的那匹马“的卢”赶路,结果,这马竟然驮着刘备一下子就跳进了水沟里头啦。

在那个时候,刘备不慎落入水中,那处境就好比是被困在了瓮里的鳖一样,别提有多狼狈啦。形势可谓万分危急,眼看着追兵将至,情况十分不妙。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刘备所骑的那匹马“的卢”突然发力,高高地一跃而起,一下子就跳过了宽阔的檀溪,就这样成功地把后面紧追不舍的追兵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呢。

那时候的刘备,完全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来到了什么地方,没办法,他只好由着自己的坐骑“的卢”带着随意往前走啦。你说巧不巧,就这么着,“的卢”一路前行,最后竟然把刘备带到了司马徽的家门口呢。

话说在这个地方,刘备迎来了和司马徽的第一次碰面呢。当时啊,司马徽可是给刘备大力推荐了诸葛亮以及庞统这两位十分出众的人才哦。而且,他还说出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就是“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呢。

不过呢,司马徽其实还有后半句话没讲出来哦。这后半句说的是“要是在两个人当中只能选择得到其中一个人的辅佐,要是让这两个人一同共事的话,那必然会有一个人遭遇不好的情况,而且最终也是没办法得到天下的。”

话说刘备和司马徽两人凑到一块儿,那可是聊得热火朝天,这一聊就持续了整整一个晚上呢。眼瞅着天都亮了,这时候赵云找了过来,这场持续整夜的交谈才算是暂告一段落啦。

话说刘备在这一过程当中可是收获颇丰,心里就琢磨着要是能把司马徽请出山来辅佐自己,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于是呢,刘备便向司马徽发出了邀请。可这司马徽,却表示自己不过就是个在山野间逍遥自在、闲散惯了的人,并不想涉足这世间的纷争,卷入那些朝堂之事,所以就婉言拒绝了刘备的一番好意。

在这里,老是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冒出来呢。就好比在《西游记》里猪八戒撞天婚那一段情节,他怎么也抓不到那些年轻漂亮的女儿,到最后,竟然动了想要丈母娘的念头,这里给人的感觉就和那情形差不多呢。

话说刘备在屯兵新野的时候,和司马徽有了第二次会面。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司马徽本来呢,是特意来找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徐庶的。可谁能想到啊,就在这个时候,徐庶已经被曹操给叫走啦,而且都已经动身赶往许昌去了。没办法,司马徽见不到徐庶,也只好就此作罢咯。

就在这个即将分别的地方,司马徽又一次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他着重强调,在当下的局势里,唯有诸葛亮具备那样的才能与智慧,能够全力辅佐刘备,助力刘备去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在历史记载当中,司马徽和刘备的初次碰面,是发生在刘备屯兵于新野的那段时期呢。那时候的刘备,手底下着实是缺人。您瞧,他身边的几位兄弟呢,那可都是打仗特别勇猛的将领,然而呢,就是缺少能出谋划策的谋士。

刘备听闻司马徽这人很善于发掘人才,并且,他住的地方离自己这儿也不算远。想到人才对于自己大业的重要性,刘备便动了去拜访司马徽的心思。随后,他就带着关羽和张飞这两位兄弟,一同前往司马徽的住处,去拜会这位善于发现人才的名士啦。

司马徽曾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与庞统这两个人才呢。而在之后,徐庶也同样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哦。

你看啊,刘备经过一番努力,还真就把诸葛亮给请出山了。可就在这时候呢,司马徽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虽说诸葛亮是遇到了能够赏识他、让他施展才华的明主刘备,可眼下的形势却不太对劲儿,并不是一个能让他充分发挥、成就大业的好时机啊,实在是太可惜啦!”

要知道,这句话实际上就已经暗暗表明了,诸葛亮最终的结局那肯定是好不到哪儿去的。它仿佛就像是一种提前给出的暗示,让人们隐隐能感觉到,诸葛亮往后的情况,是很难有那种特别圆满、顺遂的结果的呢。

之后呢,曹操向南进军的过程那叫一个异常顺利,几乎没遇到什么阻碍。结果呢,刘表的儿子刘琮直接就不抵抗,选择了投降。这么一来,连带着司马徽隐居生活的那块地方,也就变成曹操所掌控的领地啦。

曹操久闻司马徽大名,便差人将司马徽“请”至自己的大营之中。然而,司马徽这人啊,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坚持,他并不愿意依附于他人,屈居人下成为某人的手下,所以面对曹操,他态度十分坚决,无论如何都不肯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起初呢,确实是有心要重用司马徽的,可人家司马徽压根儿不配合,没办法,曹操最后也只能就此作罢,不再强求了。

话说司马徽被曹操带走之后呢,时间没过多久,他就离世了。这司马徽啊,人送外号“水镜先生”,他这一辈子呢,是个隐士的身份。不过您可别小瞧了他,虽说他过着隐居的生活,可名声那是相当的大,在当时很多人都知晓他的大名呢。但有意思的是,他虽然有着这么大的名声,却并非是那种热衷于广交天下豪杰的人哦。

大家想一想啊,水镜先生要是早就清楚诸葛亮最终会是那样的结局,那他为啥还会向刘备去推荐诸葛亮呢?这里面说不定啊,其实是诸葛亮自己的意思呢。就好比那种明明知道事情很难成功,甚至几乎做不到,但还是要去努力尝试一番的情况,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吧。

0 阅读:3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