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不良追肥习惯是优质高产的大“忌”

淇泉老翁农业 2025-03-23 17:06:34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追肥是一项关键的农事操作,直接关系到蔬菜的产量与品质。然而,一些不好的追肥习惯却在菜农中普遍存在,这些习惯犹如隐藏在暗处的杀手,严重威胁着蔬菜的优质高产,成为蔬菜种植成功之路上的大忌。

随手抓肥,用量无节制

部分菜农在追肥时,仅凭感觉随手抓肥,对肥料的用量没有准确的把控,多少全凭经验甚至是随意为之。这种做法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若肥料用量过少,蔬菜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会出现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植株瘦弱等现象,直接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导致蔬菜的产量大幅降低,品质也大打折扣,果实小且口感差。相反,若肥料用量过多,土壤中的肥料浓度过高,会使蔬菜根系周围的渗透压失衡,导致根系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甚至出现反渗透现象,造成烧根,使蔬菜根系受损,植株枯萎死亡。此外,过量施肥还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增加种植成本,同时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全季只用一种肥料

蔬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从幼苗期到开花期、结果期,蔬菜对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的需求比例不断变化。然而,有些菜农在整个蔬菜生长季只使用一种肥料,这种做法无法满足蔬菜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例如,在蔬菜幼苗期,需要较多的氮肥来促进茎叶的生长;而在开花结果期,则需要增加磷、钾肥的供应,以促进花芽分化、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如果全季只用氮肥,会导致蔬菜植株徒长,叶片繁茂但开花结果少,果实发育不良;若一直使用高磷高钾肥料,在蔬菜生长前期,根系和茎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无法形成良好的营养体,后期也难以实现高产。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肥料,还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养分过量积累,而另一些养分则严重缺乏,破坏土壤养分平衡,降低土壤肥力。

只施地下不施叶面肥

许多菜农在追肥时只注重地下施肥,将肥料施入土壤中,却忽视了叶面施肥的重要性。叶面施肥是一种通过将肥料溶液喷洒在蔬菜叶片表面,使养分通过叶片气孔和角质层直接进入植株体内的施肥方式。它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用量省等优点。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遇到不良环境条件,如土壤干旱、根系吸收能力弱、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等情况下,地下施肥的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此时,叶面施肥可以及时补充蔬菜所需的养分,增强蔬菜的抗逆性。例如,在蔬菜遭受病虫害时,通过叶面喷施含有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可以增强蔬菜的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提高蔬菜的抗病虫能力;在蔬菜生长后期,根系功能逐渐衰退,叶面施肥可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蔬菜早衰,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施肥次数少用量多

一些菜农为了节省时间和劳动力,减少施肥次数,每次施肥时却加大肥料用量。这种做法违背了蔬菜的生长规律和需肥特点。蔬菜对养分的吸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少量多次施肥能够使蔬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持续获得适量的养分供应,保证蔬菜生长的稳定性和均衡性。一次性大量施肥,虽然在短期内土壤中养分含量较高,但蔬菜无法及时吸收利用,会造成养分的流失和浪费。而且,大量肥料集中在土壤中,容易对蔬菜根系产生伤害,导致土壤环境恶化。长期采用这种施肥方式,还会使蔬菜生长出现阶段性波动,前期生长过旺,后期脱肥早衰,影响蔬菜的整体产量和品质。

种菜过程中,这些不好的追肥习惯严重阻碍了蔬菜实现优质高产。菜农们必须认识到科学追肥的重要性,摒弃不良习惯,根据蔬菜的生长阶段、土壤肥力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肥料种类、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同时注重地下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做到精准施肥,为蔬菜生长提供充足且均衡的养分,才能实现蔬菜的优质高产,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0 阅读:0
淇泉老翁农业

淇泉老翁农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