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厅长疯了。
互联网的塌房风,终于又刮到畅销书作家身上来了。而且还是荒古时代的畅销书作家,讲真是蛮离谱的。
我老感觉互联网上现在流传着一股莫名的歪风邪气,似乎想尽办法,去摧毁我们旧时代的回忆,不论好坏,一概摧毁,碾成渣渣。
像当年明月这样的事件,也不是头一回了。
往前数好几个10年,没有几个畅销书作家逃得过宿命的。
比如早年的韩寒,郭敬明。
这两人在我们初中年代,可谓是当时文艺界的顶流玩家了。一时无数少男少女向往,甚至成为青春叛逆的榜样。
当时他们俩的作品,在我们小破县城的书店里,也是印刷的光鲜亮丽,放在最起眼的位置,被翻得纸张都已泛黄。
我尤记得我们班稍微有点钱可以买课外书的做题家子女,戴着厚厚的圆眼镜,箍着一口银牙,捧着那本《三重门》,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圣光,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我说话,韩寒是多么厉害厉害啊。
仿佛那会儿,拥有了三重门,便拥有了对青春品头论足的资格。
而我等只会看应试教育语文数学的文盲吗,面对她的威压,着实有点自卑地抬不起头。
当然,彼时的郭敬明也是不遑多让。
《幻城》给了女孩子一个新的童话城堡,《夏至未至》更是将青春伤痛演绎到了那个时代的巅峰。
我一直以为黛玉葬花已经足够矫情,那是因为没有遇到郭敬明。直到看到了郭先生的笔造就的郭女郎,才知道女性在这位作家的熏陶下,可以进化成那个时代的新物种。
心灵的升级足以吊打我等固化应试教育下的土狗,在她们眼里,我们是一帮青春还未发育的远古种。
时代的差距,让我等哥布林近乎卑微到尘埃里。
可好在没多久,这两位掌管青春文艺的神,一下子就塌房了。
可能是旧时代的神不允许,于是乎两位接管新时代的缪斯,便迎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猛烈抨击。郭敬明陷入抄袭,韩寒被质疑代笔。
随后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接踵而至,纵然他们有各种公关手段,还是抵挡不住媒体以及各种搞事人的口诛笔伐,于是韩寒封笔退隐,郭敬明也躲到了幕后去,是为青春文学畅销书作家半隐退元年。
尔后,书店里不怎么看到这两位的作品了。

但这两位先辈,为后续许多畅销书作者们开了天门,于是畅销书作家气运开始大幅流转,畅销书作者也开始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于是乎,又到了《明朝那些事儿》、《诛仙》、《鬼吹灯》、《盗墓笔记》霸榜新纪元了。
可以说,这四本书,是当年书店畅销榜常年可见的四大名著。
但这四位作者,除开当年明月一直稳到现在才塌房,其余三位作者就没他那么幸运啦。
首先是萧鼎,萧鼎的《诛仙》可谓是网文1.0时代现象级的神作,一本书完成了财务自由的大逆袭,结果没多久就各种遭人质疑,吃了金庸小说的红利,捞了情感市场的偏门,随后各种江郎才尽的抨击,于是乎,这位作者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不过萧鼎算是幸运的,毕竟那会儿《诛仙》带来的财富价值,确实让后续很多人馋的流口水。也打开了网络文学新纪元,从此网文作家这个物种也开始泛滥起来。
但《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就没萧鼎那么幸运了。要说天下霸唱其实是真有点可惜的。他是盗墓流的开创者,是跟当年明月同一时期在天涯论坛上崭露头角的人,作品也拥有相当高的文学性,结果后半生死在了版权上。死在了互联网奸商的合同算计里。
他就没萧鼎那般幸运,在版权上拿到巨款了,兴许是对互联网骗子奸商们心灰意冷,所以封了笔,此后也变成了佛系写书人。
开创者没有好的版权手段,跟风者反而赚得盆满钵满。没错,接下来要说的便是另外一位畅销书作者,南派三叔。
《盗墓笔记》只是《鬼吹灯》的同人文,没成想,一个同人文能做到后期逆袭了原著。不少读者作者不乐意了,说三叔怎么着也得给天下霸唱磕一个吧。
更可怕的是,在中国大学的阅览室里,借阅量第一的居然是这本作品,于是便迎来了真正学者们的抨击。别人的大学在看《理想国》,我们的大学在看《盗墓笔记》,这就是差距。当然,更多的抨击是关于作品的,挖坑不填,越陷越深,作者忙着挣钱,哪里还能续写好作品。
于是,第二波畅销书作家们一个个也掉下去了,书还是比较坚挺的,但关于作者人吗,几乎是半隐退状态。

倒了一批,便又要有新鲜的血液来承接畅销书这个盘。
彼时已经到了2012年,智能机新时代,互联网风气愈发浮躁起来,而浮躁的社会里,民谣,鸡汤,诗与远方便成了一剂治愈毒方,迅速泛滥起来。
彼时又有了新的气运之子诞生了。互联网鸡汤大成者,多重身份的才艺人,于是就有了张嘉佳与大冰。
我也不知道这两位具体是怎么火的,但莫名其妙的是,很多书店里就摆满了黄壳子与蓝壳子两种作品,而且一看书名,就很难觉得这像是书名。
然而很多人却争相购买,放在床头,每日诵读,拍照记录,堪比圣经。
于是在那个年代里,很多朋友的朋友圈莫名变得文艺起来,动不动就是,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还有愿你我带着轻盈的行囊和最精彩的自己,在世间尽情漫游——《乖,摸摸头》。
我一直以为乖,摸摸头只是表达一种安抚情绪,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书名。再后来,他成为了某类型向往诗与远方青年们的暗语。
他们结伴出行,他们共享温情。他们在大漠草原上,抬头仰望,他们在星空绿茵下,相互缠绵。于是男人的手绕过女人肩,悬于对方的头顶,乖摸摸头。女人也默许靠过去,行看看批。
诗与远方过后,带来的并不是灵魂的纯净,思想的空灵。是满身疲倦后的空虚匮乏,是提前消费后的一身借债,外加堕胎。

于是乎,猛烈地抨击接踵而来。
前者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被骂到自闭抑郁,从此谁的世界他都不敢参与,锁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出去。后者更是从书到人,都被吊起来打的那种。读过大冰的书不亚于有案底,去过大冰的小屋约等于坐过牢。
在网友们热心的口诛笔伐下,这两位鸡汤畅销书作家也没了身影。而彼时,一本叫做《三体》的小说,却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从此在各大书店的畅销榜上,常年位列显眼位置,成为了中国科幻迷们的圣经。
一直到现在,只有《三体》、《明朝那些事儿》依旧很坚挺。在许多大书店的畅销榜单里,依旧能看到它们出现在显眼的位置。而早年的《三重门》、《小时代》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鬼吹灯》、《盗墓笔记》虽然有在,但也不复当年。
至于黄皮的张嘉佳,蓝皮的大冰,随着热心网友们一轮又一轮的反复轰炸,终于看不到什么身影了。不过没有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就像知乎上一位高赞回答说的,中国文坛少了大冰张嘉佳,就好像NBA少了我一样。
但《明朝那些事儿》确实不该凉,即便作者是真的糊涂了。我相信,书里传递出来的很多思想价值观,依旧值得我们欣赏。
可偏偏作者就这么凉了,也不知道接下来,会迎来多少人对他的人品,作品公开处刑。
那畅销书作家的行列里,细看还能活的很滋润的便只有刘慈欣了。至少大刘到目前来说,依旧是名利双收,依旧是畅销书作家顶流。
所以我担心啊,因为现在的风气貌似就这样啦,见不得有人一直好,作品行了,就从人品上下手,花招百出,防不胜防。
谁能保证,下一个回合不躺枪?
夏尔
大刘在娘子关电厂已经修炼到位了——能“摸鱼”就说明心态放得很开,不用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