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刻在中华儿女骨子里面的血脉传承。
每当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总是会有无数平凡的身影站出来,他们无怨无悔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着民族的希望。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红安就曾经有这样三个兄弟,他们为了保家卫国,隐瞒年龄参加了革命队伍。
至此三人就失去了联系,整整十多年都没有在见过面。
等建国后三人再次重聚的时候,却发现彼此都已经成为了开国少将。
主意正的大哥
1926年的一天,湖北黄安戴家塘村两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正在兴致高昂的商量着事情。
他们一个叫戴道驹一个叫戴道奎是关系很近的堂兄弟,戴道驹虽然是大哥,但个头却没有堂弟戴道奎高。
小声的商量了一会儿,戴道奎好奇的问道:“哥,老话不是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吗?你为什么要执意去参加队伍呢?”
戴道驹狠狠地咬了咬牙,没好气的回了一句:“白狗子都快要把我们逼死了,在不去找点出路怎么活得下去?”
说这话的时候,13岁的戴道驹脸上流露出了一丝远超他年龄段的成熟和无奈。
好半天之后,戴道驹又有些欣喜的继续说道:
“我找咱们村出去的叔伯们打听了,红军是人民的队伍,是我们这些穷苦人唯一的出路,所以我一定要参加红军。”
“家里人都同意了吗?要不我和你一起去?”听堂哥这么说戴道奎也有点心动。
“我没有跟家里说,你才十三岁,等两年再说吧。”戴道驹说完拍了拍堂弟的肩膀,就转身离开了村子。
看着他坚定而又单薄的身影越走越远,戴道奎心中对堂哥所说的队伍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早就已经打听好了一切的戴道驹很快就来到了红军招兵的地方,但由于当时他的年龄还不够,所以暂时被编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为了迎接这完全不一样的新生,戴道驹按照村里面的习惯给自己取了个戴克林的大名。
过了几年,满16岁的戴克林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当时红军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作为无产阶级的一员,戴克林积极的加入到了土地革命当中。
一开始他虽然只是少先队的大队长,但很快他就加入了新组建的红四方面军,成为了第九军二十七师八团宣传队队长。
此时的戴克林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堂弟戴道奎和一个远房的表弟也紧跟着他的脚步加入了红军队伍。
一同走上革命的道路
从小个子就比较高的戴道奎1927年的时候虽然只有12岁,但鬼点子却有不少。
自从堂哥离开以后,他就一直都在积极的打听着红军的一切。
这天他正无聊的坐在家里面发呆,就看到门外面走进来了一个憨厚的年轻人。
这个人戴道奎的表兄弟程启文,两个人因为同一年出生,所以关系一直都很不错。
“我听说表哥去参加队伍呢?”程启文开门见山的问道。
“嗯,走了几个月了。”
“真羡慕堂哥啊,我也想去当红军,但年龄还不够部队现在不收。”程启文的声音中满是遗憾。
“外面的人又不知道我们到底几岁,编一下不就可以了。”戴道奎说着冲程启文眨了眨眼睛。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了?”程启文高兴坏了,接着说道:“回去我就找表叔,让他带着我一起去找队伍。”
“到时候大哥看到我们也加入了队伍肯定会很高兴的。”
此时的戴道奎根本上就不会想到,三人虽然都参加了红军队伍,但再次的相聚却已经是十多年之后。
跟表兄弟程启文分别之后的第二天,戴道奎也瞒着家里人来到了招兵的地方。
为了能够顺利的加入红军,戴道奎说自己已经满十六岁了,招兵的战士看他长着个大高个儿也就没有怀疑。
和堂哥一样,参军的时候戴道奎也按照习惯给自己重新取了个名字,叫戴克明。
戴克明加入红军部队没过多久,程启文也在表叔的带领下找到了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三大队。
程启文虽然谎报了年龄,但由于他个子不高,所以首长让他先当了一名勤务兵。
不久之后,戴克林从家乡来投奔红军的人嘴里得知了此事,这让他高兴的同时也想要和两个弟弟见见面,但却苦于不知道二人部队的番号。
很快戴克林就顾不上打听自己两个弟弟的消息了,因为此时蒋介石抽调了大军来“围剿”鄂豫皖苏的红军根据地。
在枪林弹雨中,戴克林成长的很快,红军长征的时候,他已经是部队主力连的连长。
在戴克林踏上长征的时候,表弟程启文也跟随二十五军开始了自己的长征之旅。
性格开朗爱说爱唱的他当时是二十五军政治处宣传部的部长。
因为一路上程启文带领宣传部的同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不久之后,他就被提拔为七十三师二一七团党总支书记。
三人中只有戴克明没有参加长征,他所在的部队根据斗争需要,留在南方进入敌后打游击。
不管是漫漫的长征之路,还是南方敌后的游击作战,都危机四伏,随时可能丢掉性命。
但三兄弟却没有一个人退缩,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定的前行着。
为抗日贡献力量
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顺利会师以后,根据党中央的命令,徐向前元帅和程昌浩将军率领红四方面军的主力西渡黄河。
这支部队也被称为河西红军,戴克林当时就是河西红军中的一员。
那个年代甘肃青海一带都属于马步芳的势力范围,这个无恶不作的家伙为了讨好南京的蒋介石,在河西走廊布下了重兵。
由于敌人的部队大多都是骑兵,而且数量众多,所以河西走廊的战斗打的非常艰难。
最后在古浪峡,红九军和马元海所率领的马家队伍连续鏖战了三次,终于把敌人给击溃了。
虽然最后红九军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2400多人的伤亡。
戴克林所率领的部队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差点就死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
在伤势稍微好一些之后,他化妆成了乞丐,走了三个月,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危机,最终一路乞讨着到达了延安。
当看到红军部队的那一刻,戴克林再也忍不住了,抱着战友嚎啕大哭了起来。
程启文虽然没有跟随西路军去河西作战,但他的长征道路走的也异常艰难。
1935年1月的时候,二十五军在陕西商洛成立了抗剿第一军,程启文担任少共青年团书记兼少先队队长。
这支部队成立后不久便被当地的国民党给包围了,虽然最终在程启文和政委宋兴国的带领下成功突围,但损失非常大。
政委宋兴国既心痛部队的损失,又无法理解国难当头国民党窝里斗的行为,冲动之下拔枪自尽。
是程启文扛起了部队的重担,一个人带领部队顽强的开辟了敌后根据地,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
远在南方的戴克明日子也不好过,他们的四周都是国民党的军队,只能艰难的在夹缝中生存,多次险死还生。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戴克林被派往皖南,担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连长。
由于多年没有联系,所以戴克林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堂弟戴克明此时担任着新四军第四支队电台警卫队队长的职务。
巧合的是程启文也跟随党中央代表郑位三到七里坪联络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红二十八军。
这些被联系上的红军整编成为了新四军第四支队,程启文接任了第四支队政治部总务科长的职务。
虽然三兄弟都在皖南战场上抗日,但彼此之间完全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巧合下的相遇
为了确保新四军各部能够更好的配合打击日寇,199年的时候,陈毅司令员在皖南地区召开了一场重要的会议。
戴克林和戴克明两人作为新四军第三支队和第四支队的代表,都参加了这一次的会议。
总部负责接待的同志见他们两个的名字非常相近,所以就把两人安排到了一起。
这一切戴克林和戴克明完全不知道。
虽然两人小时候一起长大,但十多年过去了样貌的变化非常大,因此刚刚见面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认出彼此。
还是在聊天的时候不经意见说起,两人这才发现原来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戴克林笑着说道:“我们那里有不少人都参加了红军,我有两个弟弟也在咱们得队伍当中。”
听到这话,戴克明一下子激动的站了起来,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同志,你是不是还有个名字叫戴道驹?”
“是啊,你怎么......”下意识的回答了一声,忽然戴克林想到了什么,一把抓住了戴克明的手,激动的道:“你就是道奎?”
“哥,是我,我都完全没有认出你来。”
“我也一样啊,要不是接待的同志把咱们安排到一起,你就算站在我面前我可能也认不出你来。”
两兄弟说着就把臂大笑了起来。
当戴克林问起程启文的消息时,戴克明为难的摇了摇头,说自己从参军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也不知道他现在是去了什么地方。
相聚的日子总是很短暂的,开完会之后,两兄弟就各自奔赴了属于自己的战场。
离别的时候,他们彼此约定都要想办法打听表弟程启文的下落。
但很可惜之后的日子里面战斗的任务很重,所以他们不但没有打听到表弟程启文的下落,兄弟二人之后也在没有见过面。
胜利后的团聚
把小日本赶出了中国后,戴克林跟着新四军前往了山东战场,在那里参加了包括孟良崮战役之内的所有战斗。
戴克明1944被组织调往河南密县,担任中共河南密县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团长的职务。
因此解放战争爆发以后,他并没有跟随新四军前往山东战场,反倒是成为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八团政治委员。
程启文也没有去山东,而是率部前往了东北,任松江军区哈东分区参谋长、哈北分区副司令员。
作战勇猛的他不但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围困长春的战斗,而且还跟随东北野战军打了平津战役和衡宝战役。
分属三个地方,他们想要见面自然是不可能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戴克林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师长的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
戴克明则是一直都在南方发展,成为了江西军区宁都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程启文解放广西之后就没有离开,继续率部在十万大山进行武装剿匪。
1954年戴克明在北京参加会议的时候见到了回国不久的堂哥戴克。
就在两人亲热交谈的时候,一旁有个穿着军装的壮硕男子突然站了起来,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你们是道驹、道奎两位表哥?”
这个站起身来的人正是程启文。
刚刚他听到有人用家乡话聊天所以特意关注了一下,没有想到好巧不巧的这两人竟然是自己一直都在寻找的表哥。
至此分别十多年的三个兄弟终于是再一次相聚到了一起。
虽然1955年的时候三人都被授予了大校的军衔,但程启文在1961年的时候被晋升为了少将。
戴克林和戴克明两人也在1964年的时候得到了晋升,成为了开国少将。
兄弟三个都成为开国少将,这在部队中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结语:
在那一段悲壮的日子里面,这样父子兄弟一起参军报国的事情并不少见,只可惜太多的人没有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
戴克林兄弟三人能够历经无数次生死再次相逢,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对他们来说,能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活着见到彼此,就是老天爷对他们最好的褒奖,至于被授予少将的军衔,反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