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梨花纷,
阡陌小径步流云。
勾起往昔多少事?
一缕青烟慰忠魂!
紫金山下,凤凰垣上,六十年代出了一位布衣乡长。所谓布衣者,家贫,农民,没进过一天校门。但他却是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村是闻名遐迩的模范村,而他也是山西省劳动模范。他没上过一天学,却在上千人的大会上讲话,介绍经验。还在时任委员长的彭真家做过客,并在人民大会堂聆听过周恩来总理的报告,后来还成了乡长。这个有点传奇的人物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生于一九二六年,到了上学年龄,已经有了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爷爷索性不提上学之事,让父亲一起下地干活,料理家务。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土地已养活不了全家(贫农),父亲十二岁就开始走村串户卖豆腐,十五六岁又从临汾贩席卖席(坑上铺的)。再后来村里成立了初级社,他被推举为社长,成立了高级社,又成了高级社社长。再后来建立了党支部,他又当了书记。接着,他所在的南永青村和上吕村合并成为一个管理区,他又当了管理区的书记,再接着南永青又和大吕,北庄成立了一个管理区,他还是书记!他是一部农村变迁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带领者!
六零年大灾之后,急需振兴农业,解决人们的吃穿问题,他带领大家办起了养猪厂,粉房。养猪可以增肥,地肥方能增产。养猪需要饲料,粉渣可以喂猪。当时养的是乌克兰大白猪,每头六七百斤重。猪粪增加了肥料,土地增加了产量。南永青村出了名。后来父亲又琢磨着搞粮棉间作,也获得了成功。
公社、县里、专署相继派人来总结推广。南永青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父亲到处作报告介绍经验!他出席了山西省群英会,成了省级劳动模范!大约是六四年,他随山西省劳模参观团到北京、山东参观学习!受到了有关领导的热情接待。时任委员长的彭真,还在家设宴欢迎家乡的客人。并受邀到大会堂聆听了周总理的报告。这是父亲的高光时刻,他老人家幸福满满。回来后已至年关,兴奋地给我们讲观感。委员长家的涮羊肉火锅多么鲜,北京的街道多么干净多么宽。周总理多么可亲多温暖,十三陵地下陵墓多庄严。我们年龄尚小未见过大世面,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文革风暴起,他也未幸免,被造反派夺权靠边站。不过未受体罚没遭罪,造反派只把几句空口号喊!
二排右四是作者父亲
风雨过后见彩虹,幸遇贵人周明山。周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后来当了绛县县委书记。父亲和他同为劳模,并相识已久。他很快就把父亲调到郝庄人民公社,提拔他为副主任。(当时文革期间,副主任就是副乡长)两年后又调到南樊公社当了主任。再后来又回到郝庄当了粮站站长,直到退休!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又是非凡的一生。他的成功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以忠孝诚信立人。高庆四叔对我讲:你爷爷亲口给我说,你爹是最忠厚最孝顺的一个人。四叔说你爹不知因为什么触犯了“天威”,他一气之下把你的一家赶出了家门。你爹平常不敢回家,趁过年回去给他磕头,他拿棍子把你爹打出来。第二年又回去磕头,他却理都不理,那怕你跪两个小时不起。第三年回去长跪不起,还一直哭泣。爷爷终于被感动!他的“铁石心肠”终于软了下来,父子俩人抱头痛哭。从此他认定,这个儿子是最忠诚最孝顺的一个!
父亲对八个弟妹真正是情同手足,十分疼爱,确实做到了老大的榜样角色!对老爷老娘孝敬自不必说,就是小舅每次来家,他都再三嘱咐我娘,做点好吃的,带点有用的。闹得我娘都有点嫉妒“你少操点心,好象他不是我亲弟一样”。爹怀感恩之心,常嘱咐我们,忘了我可以,别忘了你舅和妗子。因为困难时期舅舅曾给我们送了半篮玉米(以前装粮食的柳条篮子)。我们兄弟三人牢记他的教诲,每年春节一起去给舅拜年,送他礼品,好酒,每人再给他留二三百元钱。他的邻居等我们一走就到他那里品酒,他满脸充满了自豪感!
他小时候到临汾贩卖席子,没有押金,老板赊他一捆十张席。伙计说,你又不认识他,不怕他骗你。老板笑笑:你看他一副憨厚相,他会骗我吗?所以父亲无论在家里,村里,还是乡里,大凡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大好人,诚实人,和他打交道童叟无欺,尽可放心。父亲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怜穷人,从不巴结富人!正因如此,亲朋,村民,都拥护他,支持他!第二点是以敬业廉洁做事。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临近年关的晚上,妈妈让我把一个装着猪头肉的篮子送回粉房去,说那是粉房人送来的,父亲坚决让我送回去,我当然照办了。还有就是村里的干部在困难时期免不了有点多吃多占,但都躲着他,绝不敢让我父亲知道!因为父亲绝不会同意这样搞。另一件事是一九六七年的一天,父亲就跑到东镇中学说,家里没米下锅了,你还在这闹革命(文革时期)。没等我同意硬是把我拽了回来,让我和二弟(十五岁)三弟(十二岁)到观庄七公司打土坯挣钱糊口。我们只能遵命前往。我们哪里打过土坯呀,这是技术活。从撒灰,填土,打锤,搬坯开始。一点一点学,一遍一遍练。大家知道,最难的是垒土坯,稍有不慎,墙倒坯坏,前功尽弃。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边学边边干。硬是慢慢学会了,掌握了。干了十多天挣了七十元,解了家中燃眉之急。第二次是让我们三人去横岭关火车站拉石子挣钱,横岭关站小没饭店,我们就让三弟坐火车到垣曲县城买馒头,自己烧火煮饭,我和二弟拉石子干活。那时年龄小没力气,手上脚上都打了泡。第三次是我要结婚,家里困难盖不起房,父亲又让我们三人去闻喜后宫山上砍青冈木椽,山木虽沉但便宜,父亲和那里的书记认识,也能照顾点。山高坡陡,山路弯弯。把树砍倒再用肩扛到火车站,真是千难万险。
另一个就是敬业创新,同样的干一件事,有人干得很好,而有人则不然。关键在于爱不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并且能够创新式‘发展自己的事业。我父亲一生和黄土地打交道,但他都琢磨出了门道,粮棉之间,高低错落,透光透气,利于光和。为了增产,他又抓住了养猪增肥这个牛鼻子,大幅度增加了产量。再有一点就是干啥都有决心有毅力。以戒烟为例。小时候,每天晚上开会回来,常见他掀开坑角边的席子,在下面摸烟头,因为他有二十多年的烟史,烟瘾很大。可是到公社工作后,说戒烟就戒了。他说抽烟不仅花钱,还得走后门找关系买烟,你说图个啥?所以一狠心就戒了,直到去世再也没碰过烟。我们抽烟的人都知道,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呀!
父亲虽然没进过校门,但通过扫盲运动,认识了不少字,读书看报都不成问题,还敢在千人大会上讲话,介绍经验。因为讲话接地气,还能赢得不少掌声。为此,我还跟着扬了一次名。记得是在我上初二的时候,逢礼拜在家。父亲对我说:明天临汾公署要召开大会,要我在大会上发言,你帮我写个材料吧。平常遇到这种事,都是县里派专人来给他准备发言稿,可这次时间紧,来不及了。我忐忑的答应了。因为我家里除了父亲每次带回来的大会交流材料外,再没有别的书籍了。我是在材料堆里长大的。还算有点底气。几天后,父亲说他的发言很受欢迎。当时闻喜县的领导问材料是谁写的?他如实相告,领导夸赞了我。
父亲的一生,少时很艰难,中年很辉煌,但是晚年又很可怜。退休以后还到新绛万荣卖塑料布。也请过堂弟(在部队醋坊干过)帮他建醋坊酿醋。醋倒是做成功了,但卖不出去。因为谁能相信一个退休老干部能干成那玩意儿?
九五年的一天,我回到家,他见了我就一直流泪。我问他咋啦?他说我也不知道,不由自主。于是我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两个弟弟,他们也说见过这个情况。于是我就把他带到稷山县医院检查,结果是脑梗,而且情况比较严重,得马上住院治疗。治疗几天后却越来越重。又过了几天竟然全身瘫痪。天呀!咋会这样呢,他原来身体很棒呀,血压在80——120之间,肠胃心肺都很正常。本以为他活到八九十岁不成问题。怎么就得了脑梗了呢?
医生在积极治疗,我们在全力配合。因瘫痪在床不能动弹,为防止长褥疮,我用自行车胎冲上气垫在身下。有时十几天不大便,我和儿子用手给他抠,找校医给他灌肥皂水,结果很快通便了!经过半年治疗,恢复的还算可以,能自己行走,但是老往右边拐。识别能力大大减退。有些事记得很清楚,比如他搭班子那些人,他的老领导是谁。可到了自家门口,问他这是哪里?他却说是礼元!一年以后病情再次加重,医治无效,撒年人寰!哭天天不应,喊地地无言。
一个大好人走了!
一个大孝子走了!
一个好兄长走了!
一位好丈夫走了!
一个好书记走了!
一个好父亲走了!走得那样匆匆,走得那样安祥!在他的灵前,亲朋们来了!邻居们来了!乡亲们来了!过去的老搭档来了!哀乐声声,人流如梭,表达着无限的哀思!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人生那堪遗憾事,
幸福将临却失父!
父亲他是谁?
从未认真想。
现在细思量,
答案在心上:
他是党的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他是家中一座山,
遮风挡雨年复年。
祖国建设把力添,
支撑家庭度难关。
尽心尽力为家国,
不负地来不愧天!
他的名字就是他,
他的一生如其名。
高高耸立一山岳,
一蓑风雨任平生!
(我们的父亲名讳高岳也)
呜乎!
点香焚纸祭清明,
只言片语告乃翁。
一束鲜花把你敬,
元宝冥币供你用。
一座别墅让你住,
一辆汽车任你行。
各种供品可挑选,
绝不让你再受穷!
今年二老百年诞,
永远活在俺心中!
作者简介:曹大智,原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院长,曾获运城市特级劳动模范和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时任山西省中师教育委员会付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教师委员会付主任,兼任运城市作协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