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出道即巅峰!

(图源小央视频)
日前,《小央视频》在形容歼-35舰载机时,用“一旦登上航空母舰,将成为全球最强舰载战斗机”,这已经算是官宣了。在2024年,央视还宣布了歼-35A是隐身性能最好的战斗机,结合这两则消息可知:歼-35一旦登上国产三艘航空母舰,那就将成为全球最强的舰载战斗机。将F-35C作为踏脚石,一跃成为最强的舰载战斗机。
事实也是如此,论隐身性能、论航电系统、论机动性能、论机载武器性能;F-35C哪一个歼-35的对手呢?因此而言,单就舰载战斗机而言,歼-35无疑就是最强的。关键是,研发出了歼-35还没有止步;沈新机也在不断的试飞中,也有成为舰载机的诸多特性被表现出来。像前双轮起落架,和兰姆达机翼,以及全动翼尖的气动布局设计。如果沈新机和顺利成为一型舰载机,那么最强舰载战斗机的称号非它莫属。
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歼-35必然是要比沈新机先上舰的,在压制F-35C、F-18E/F、E/A-18G等舰载机时的作用还是比较的大,短时间内并没有可用的能够取代歼-35的舰载战斗机,尽管沈新机带有舰载机的色彩,但是不到最后一刻,仍旧不能够妄下结论。因此而言,歼-35战斗机是海军航空母舰当下所能够搭载的空战能力最强的舰载机。
接下来就从隐身性能、航电性能、机动性能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歼-35比F-35C的具体优势!
隐身能力:既然是隐身性能最强的战斗机,超越F-35C那不是更轻而易举。歼-35与F-35C的气动布局如出一辙,均是DSI进气道和常规布局设计。唯一的区别就是F-35C的机身凸起的各种鼓包太多,这将会导致雷达波的漫反射、边缘衍射、不太明显的镜面反射等等。此外,其外倾斜式的垂尾也并未进行切尖处理,也会形成尖顶绕射。
这一切,在歼-35舰载机上都未曾体现出来。因此而言,单论隐身性能,那自然是歼-35更强一些,机身设计可谓是简洁流畅,没有丝毫多余的凸起物。这就是说,在雷达散射截面积上,歼-35无疑更加的优秀,比之F-22A都更强一些,基本上可以下探至0.01平方米。
在F-22A战斗机上,进气道隔道是其最大的雷达波反射源,也就占据了89%的散射截面积;而DSI进气道的鼓包或多或少也会形成散射。综合来看,歼-35战斗机的正向雷达散射截面积大概率在0.01平方米级别,的确是现役隐身能力最强的战斗机。

航电性能:F-35C系列升级TR3版本的计划一拖再拖,F-35C也未能幸免于难,这就是说,F-35C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战斗力。其安装的依旧是APG-81砷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作用距离仅有180千米,探测能力相对比较一般。只不过,其具有较强的低可截获概率性能,在今天也算是相当的强。唯一值得提的就是安装的EOTS和EODAS,以及ASQ-239电子战系统。
目前来看,F-35C基于EOTS系统可以为AIM-120D空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不依靠雷达,也可以实现静默攻击。ASQ-239也可以探测到480千米处的辐射源,在200多千米实现精确的定位。并配合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进行测位打击。
只是歼-35的航电系统明确的也就是EOTS、EODAS、有源相控阵雷达、电子战系统等等。根据东大现有的航空电子技术,最起码也可以持平美国十几年之前的技术。估计,歼-35的航电系统可以持平F-35C,像EOTS制导空空导弹的功能也不能断定有无,但是雷达探测性能会更加的优秀,只不过在低可截获概率等性能参数上暂不可评断。
机动性能:歼-35的机翼后掠角比F-35C更大,且机翼和机身显得较薄,机体横截面积更小,导致飞行阻力比F-35C更低。更多复合材料的用量,空重会比F-35C更小一些;毕竟歼-20的空重就有17吨,而歼-35的体型更小,复合材料用量更高,空重要更小一些。反观F-35C的空重则暴增至15吨,比歼-35要高不少。
较低的空重和较大的机翼面积,使得歼-35的翼载荷较低,同时转弯半径更小,也更加的灵活而两台加力推力在8吨级别的航空发动机推重比,也比F-35C更加高。整体的机动性比F-35C更优秀。因此而言,单论机动性而言,歼-35要优于F-35C。

综合来看,歼-35舰载机的机动性和隐身性能全部优于F-35C,航电最次也是与其持平,被称为最强的舰载战斗机也是实至名归!
用户17xxx34
出道即牛夫人,6代机是小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