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甲骨文考生,被川大破格录取,导师却说:宁愿辞职,也不教他

神奇研习佘 2024-11-11 20:18:35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这个"天才"的崛起堪称教育界的"黑马"!

2009年四川绵阳考生黄蛉凭借一篇用甲骨文写就的高考作文,在网络上引发轰动。

他被誉为"古文字达人",掌握800多个甲骨文字符,连川大都为他开启了"后门",破格录取还配专属导师。

然而爆红两年后,剧情急转直下——他的导师何崝教授竟然说:"宁可辞职,也不要这个学生!"

究竟是天才光环下藏着什么样的真相?

作为川大历史文化学专业的资深教授,何崝最初接到这个特殊任务时,内心充满期待。

毕竟能指导一位在全国掀起轰动的"甲骨文天才",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啊!

然而现实给了这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当头一棒。

随着教学的深入,何崝教授逐渐发现黄蛉的真实水平与他的"网红光环"严重不符。

古汉语基础知识薄弱也就算了,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这个学生的浮躁心态。

"这孩子整天就知道在媒体面前显摆,一点静下心来做学问的样子都没有。"何崝教授私下多次向同事吐槽。

但最让这位老教授彻底失望的,是黄蛉在一次采访中的狂妄发言。

这个刚刚接触古文字研究的学生,竟然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有能力研究《文心雕龙》!

要知道《文心雕龙》可是南朝梁代最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岂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研究的?

这简直就是在挑战学术界的底线,何教授听到这个消息时气得直拍桌子。

"这种浮夸的学风,我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一向儒雅随和的何教授罕见地动了真怒。

就这样他毅然决然地向学校提交了辞呈。

面对同事们的劝阻,这位老教授的态度异常坚决:"就算让我下个月开始找工作,我也不能继续带这样的学生!"

看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如此决绝,不少同事都暗暗感叹:这个天才少年,怕是要栽在自己的狂妄上了。

回想当初学校为了培养这位"特殊人才",不惜开创先河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甚至拨专款支持。

但现在看来这种不计成本的特殊培养,反而可能助长了学生的虚荣心和浮躁情绪。

或许正是这种过度的"特权"待遇,让一个原本对古文字充满热爱的少年,逐渐迷失在了名利的漩涡中。

2009年6月7日四川绵阳的高考考场里,一场注定轰动全网的"神操作"正在上演。

当其他考生还在紧张地解答选择题时,黄蛉却直接翻到了最后一页,盯着作文题目《熟悉》发起了呆。

谁也没想到这一发呆就是整整90分钟!

这90分钟里黄蛉写下了一篇让阅卷老师瞠目结舌的作文。

密密麻麻的奇怪符号,看起来活像是一串摩斯密码,让阅卷老师差点以为是在涂鸦!

直到请来专家鉴定,大家才恍然大悟:这哥们儿居然用甲骨文写了整整八百多字!

要知道当今能认识的甲骨文也就一千多个,这小子一篇作文就用了八百个,这操作也太秀了!

与黄蛉"神操作"同时引发轰动的,还有一位叫周海洋的考生写的"诗歌作文"。

人家周海洋玩的是文言文,引用了七十多首古诗,看得阅卷老师连连点赞。

这波操作一出直接引爆了全网热议,#2009最牛高考作文#的话题瞬间冲上热搜。

然而在这爆红的背后,藏着一个有点尴尬的事实——黄蛉的作文最后只得到了6分。

专家组的评语很委婉:内容偏离主题。

不过这个分数丝毫没影响他在网上的人气,反而让更多人对他的故事产生了好奇。

原来在此之前黄蛉就已经历过一次高考失利,不得不选择复读。

正是在复读期间,他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贵人——语文老师蒲体超。

蒲老师是个同样痴迷古文字的"文史咖",每次讲文言文都会穿插讲解甲骨文。

看到黄蛉对甲骨文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蒲老师简直就像发现了知音。

两人常常在课后讨论到忘记时间,蒲老师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对古文字的研究心得。

就这样黄蛉从最初只认识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进步到能熟练掌握八百多个古文字。

他把这些神秘的符号当成解压神器,课余时间就用甲骨文记笔记,写日记。

虽然这次高考总分只有428分,但这个分数背后,却藏着一个令人惊讶的"文字天才"。

在蒲老师看来用甲骨文写作文虽然有点儿冒险,但也侧面证明了这个学生对古文字的执着。

他坚信这样一个对古文字如此痴迷的学生,未来一定能在这个领域大放异彩。

蒲老师对黄蛉的期望不是没有依据的,他的"甲骨文神操作"确实引起了各大名校的关注。

复旦大学的刘钊教授就是其中最具分量的一位。

要知道刘教授可是古汉字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曾经就破格录取过一位开三轮车的古文字爱好者。

抱着对刘教授的崇拜之情,黄蛉在蒲老师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求学之路。

2009年6月25日他们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教授。

黄蛉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甲骨文作文呈上,心里忐忑得像个等待考试成绩的小学生。

刘教授仔细翻看后,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现在像你这样对古文字感兴趣的年轻人真是太少了。"

但就在黄蛉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刘教授话锋一转。

"你很有天赋但现在还需要打好基础。如果以后想读研究生,我可以给你推荐机会。"

听到这委婉的拒绝,黄蛉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多所高校向这位"网红考生"抛出了橄榄枝。

最终四川大学的锦城学院以破格录取的方式,收下了这位"偏才"。

这个决定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一个连二本线都没过的学生,居然被三本院校破格录取了?

但更让人意外的是两年后的神转折。

川大居然再次破例,让黄蛉直接跨越本科,进入一本学习!

不仅如此学校还特意为他请来了德高望重的何崝教授做专门导师。

这种待遇在教育界可以说是开了先河,连很多优等生都羡慕不已。

当时的黄蛉怎么也想不到,这份来之不易的"特权",最终会让他在学术道路上走了岔路。

随着何崝教授的愤然辞职,黄蛉在网上的评价也开始急转直下。

曾经的"甲骨文天才"人设崩塌了,网友们开始扒他的老底。

有懂行的网友把他当年的高考作文翻译成了现代汉语,结果发现里面语句不通,甚至还有语法错误。

"这怕不是为了博眼球,随便写的一通鬼画符吧?"质疑声四起。

一时间从"古文字达人"沦为"哗众取宠的网红",黄蛉的人设崩得彻彻底底。

而这件事也引发了教育界的深度反思。

那些破格录取、特殊待遇,真的能帮助学生成长吗?

还是说反而会让一个热爱古文字的少年,迷失在虚名的诱惑中?

有教育专家直言不讳:"给'偏才'开后门,本质上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

"与其破格录取不如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为特长生开辟正当的升学通道。"

看着网上铺天盖地的争议,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那个在高考考场上奋笔疾书的少年。

那时的他或许真的只是单纯地想用自己最爱的方式,写一篇与众不同的作文吧?

可惜过度的关注和畸形的培养方式,最终让这份单纯的热爱变了味。

这不仅是一个天才少年的成长困境,更是整个教育体系面临的难题。

如何平衡特殊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公平?

如何让那些怀揣梦想的少年,既能守住初心又能脚踏实地?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就藏在黄蛉这个"网红天才"的起落故事中。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33
神奇研习佘

神奇研习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