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为什么是当时仅有的入太庙享受供奉的汉族官员

商贤老侯 2023-10-18 16:20:33

1750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当乾隆得知当场抄出的白银竟然有36.2万两时,连声冷笑道:“好你个文官清流!”谁知,不久,乾隆又派人把白银全部退了回去。

张廷玉28岁入仕,历经康雍乾三朝,一生为官清廉,康熙年间,是深得其重用的近臣,雍正期间,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乾隆登基后,仍然是朝廷重臣。

因此,“三朝元老”张廷玉府里的老老少少,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有朝一日,会有200多号人冲进来,一言不发的就到处翻找抄他们的家。

来人把张家人全部赶到外面空地上,勒令:“站在原地,谁都不许动!”领头的对张廷玉拱手:“张大人,在下奉旨行事。”

男女老少被这个阵势吓得嗦嗦发抖,张廷玉却毫不慌张的回答道:“请便!”然后,看着那些人翻箱倒柜,拿着抄出来的36•2万白银扬长而去。

张廷玉自认自己是“清者自清”经得起查,也不怕查,他坐在中堂的椅子上,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着自己的这一生,好像就是昨天发生的事。

他的父亲张英,是文华殿大学士,是雍正帝做皇子时的老师,而自己是他的陪读,两人在一起读书的过程中,相互了解,感情深厚。

雍正帝即位后,重用张廷玉,而张廷玉不负其望,不过8年时间,就官居2品,虽是汉族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满语,是诸皇子的老师。

张廷玉虽然受雍正信任,却从不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而是兢兢业业勤恳工作,一心回报雍正的知遇之恩,公正地为其选拔人才。

一次殿试考生中,有一考生文章受在场审阅的大臣们赞赏,雍正帝看后也大赞:“文章确实意境均佳,众位爱卿既然一致推崇,就定为探花吧!”

等众人开榜看名字时才发现,这位考生竟然是张廷玉的长子,而张廷玉得知后,马上跟雍正要求:“皇上,臣恳请将探花之名让给寒门学子,这样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

雍正:“我定他为探花,是看重文采,并不知是你的儿子。”后来,雍正还是采纳了张廷玉的再三请求,把他儿子的名次挪后了几名。

张廷玉在雍正当政时,深得雍正之心,处理朝务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以致于雍正希望张廷玉死后仍然能陪伴自己,于是叮嘱儿子乾隆,给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待遇。

张廷玉为人正直,所作所为一心为国为民,勤勤恳恳,正规正距,虽然历经三朝,身居高位,却从不拉帮结派,没想到在乾隆时期却始终有种使不上力的感觉。

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本就猜忌雍正留下的老臣张廷玉等,想着来个大“换血”,免得受他们的“钳制”,以正自己的“威严”,却偏偏找不到“借口”。

这年,76岁的张廷玉向乾隆提出告老退养的辞呈,可还没抓住张廷玉“把柄”的乾隆怎么愿意就这样放过他,于是以:“爱卿是文臣清流,朕还要靠你帮忙呢!”不准他的奏请。

1750年,79岁的张廷玉已经老迈,再次提出辞呈,恳请告老退养,乾隆看着步履蹒跚的张廷玉和满朝文武大臣看着他的眼光,终于准了。

张廷玉可能是年纪真的大了,看乾隆丝毫没有提起雍正答应他配享太庙之事,于是跪下:“皇上曾答应臣死后可享太庙,您看如今?”

乾隆听他搬出雍正遗旨,觉得张廷玉不信任他,按住心中愤怒:“爱卿啊,父皇遗嘱,朕怎么会忘记,回去等着接旨吧。”高兴的张廷玉连连叩头。

第 二天,张廷玉果然接到了乾隆派人送来准其死后配享太庙的圣旨。

按理说,张廷玉接旨后应该马上入宫,亲到乾隆面前叩拜谢恩,可他却觉得自己已经退休,双腿又不利索,便让儿子代自己谢恩。

这下让本来就勉强颁旨的乾隆大为光火:“大胆张廷玉,这是不把朕放在眼里了!给我等着!”谁知,张廷玉同朝为官的同僚,得知此事立即好心的提醒了他。

张廷玉吓得立即进宫求见乾隆:“臣真的是腿疾疼痛,没亲来谢恩,还请皇上恕罪!”乾隆冷笑道:“爱卿消息挺灵啊,情况知道的不少啊?你在朕的身边安插了多少人?”

张廷玉叩头请罪,解释确实是病得起不了床才让儿子代替的,却无法打消乾隆的猜忌,最 后虽然放他回家,却马上派人抄了他的家。

当乾隆看着那些从张廷玉家里抄出的36•2万两白银时,不禁连声冷笑:“哼!好你个文官清流?不是不贪腐吗,那么这些是那来的?”

谁知,当乾隆边说边拿起从张家查没的帐册看时,却发现上面详细记载着的是:“三朝皇帝”何时何原因何赏赐,以及张廷玉为官每年的俸禄,清楚明白。

再拿起那一摞信件查看,也全是张廷玉当时得了赏赐后的感慨,没有一点与其他人往来的字迹,乾隆看着,心中也不得不佩服张廷玉确实清廉。

于是乾隆马上让人把抄来的白银,原封不动的送还给了张廷玉,也算变相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1755年,83岁的张廷玉去世后,是当时仅有的入太庙享受供奉的汉族官员,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张廷玉一生清廉的证明。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