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大数据,虽说给咱生活带来不少方便,可也搞出了些糟心事儿,“大数据杀熟”就是其中之一。啥叫大数据杀熟呢?就是那些电商、在线旅游、网约车等平台,根据咱的使用习惯、消费能力、住哪儿这些因素,用算法来定价 格,结果同一商品或服务,老用户往往得花更多钱。
就好比在网上订机票,那些经常坐飞机的“老主顾”,一搜机票,价 格可能比新用户高一大截。
住酒店也一样,老用户在某些旅游 APP 上订房,费用常常比新用户贵好多。
网约车也是如此,老用户叫车,同样的路程,可能比新用户多掏钱。就连网购的时候,经常买贵东西的用户,再买同款商品,平台给的价 格可能也更高。
为啥会这样呢?商家就想多赚钱呗,利用大数据把咱摸得透透的,搞差异化定价。
再加上现在用户数据保密这块还有漏洞,商家能轻松拿到咱的信息,市场竞争又不那么充分,有些商家就肆无忌惮地搞大数据杀熟。
好多消费者稀里糊涂就掉进这“陷阱”,多花了不少冤枉钱。这不,年轻人不干了,开始想办法对付这大数据杀熟,得让自己不再被算法“欺负”。
有个网友第一次搜机票,直飞的票要 4309 元,太贵了。这网友很机灵,就在页面上不停地留言,说“机票太贵啦,买不起,不去了”之类的话。
最后票价竟然降到了 1903 元。这是为啥?其实就是算法在捣鬼。
平台会根据咱的浏览、搜索、评论这些行为给咱“画像”。当网友一个劲儿说太贵的时候,系统就觉得他不是那种能随便花大钱买高价机票的“大款”,而是个得精打细算、对价 格敏 感、“手头紧”的普通消费者。
这么一来,人物画像变了,算法推送的机票价 格自然就便宜了。
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好多年轻人都跑到评论区“吐槽”,想靠打造“贫穷”人设来影响算法推送。
现在物价蹭蹭涨,生活压力大,大家都想买到更划算的东西,这种做法也反映出年轻人对公平和透明的强烈渴望。
他们心里明白,只有在社交媒体上把不满说出来,才能让算法改变,不再被算法“算计”。
除了立人设改变算法推送,年轻人还有一招,就是借助匿名隐身来躲开算法的追踪。
就像今年年初冒出来的“momo 大军”,他们都用粉色小恐龙头像和 ID,把自己的真实身份藏得严严实实,就像披上了隐身衣。
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信息环境太透明了,社交媒体就像个“超 级大监控”,咱在网上干啥好像都被盯着,算法 会根据咱的行为和喜好给咱打各种标签,然后推 荐东西。
“momo 大军”这么做,就是用系统信息盖住个人信息,让算法找不着他们的“小尾巴”,成功摆脱那种按身份标签推 荐的模式,能更自 由地获取信息,不用老是被算法推送的那些东西围着。
还有不少年轻人也有自己的办法。比如用无痕浏览,用完浏览器就赶紧把网页的 cookie 清理干净,让算法找不到“线索”,没法精 准分析出他们的喜好和浏览习惯。
甚至有人直接减少 App 的使用时间,离那些信息轰炸远远的,重新找回自己选信息的自 由,就好像从一个被算法控制的“信息大集市”跑到了能自己做主的“信息小花 园”。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算法肯定会越来越厉害,未来消费者和平台在算法上的“较量”也会进入新阶段。
消费者经历了大数据杀熟,又想出了些应对办法,以后可能会更机灵、更主动,还会琢磨出更多对付算法的新点子。
除了现在的立人设、匿名隐身、清理浏览痕迹这些,说不定还会利用社交网络、集体行动来影响算法,大家会更团结,一起对 抗不合理的算法推 荐和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