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见郎朗弹琴的视频,我惊得差点把咖啡洒到新买的《钢琴基础教程》上。这哥们头发支棱得能当避雷针,西装扣子绷得快要迸火星子,活像从东北秧歌队杀出来的莫扎特。可当他十指往琴键上一戳,嚯,整个音乐厅都成了他的炕头。
一、那双手不是弹琴,是给钢琴做人工呼吸
郎朗的演奏总带着股子"野",可细听又不是真野。他弹肖邦的夜曲,愣是能让你听出烧烤摊的烟火气;弹李斯特的狂想曲,又像在看二人转演员甩手绢。别的钢琴家弹琴是绣花,郎朗弹琴是抡大锤,砸得琴键火星子四溅。
最绝的是他弹《黄河》时的表情——眉毛挑得能挂灯笼,嘴角咧到耳根后,活脱脱从钢琴里迸出个孙悟空。有人说他浮夸,我呸。那是把中国戏曲的韵白揉进了西洋乐谱,是拿十指当缰绳,在八十八个黑白键上策马扬鞭。
学习技巧:练琴时别总盯着谱子,试试把音符当饺子。比如弹肖邦的《小狗圆舞曲》,得想象自己左手端着蘸料,右手夹着饺子往锅里下。
二、那身西装不是正装,是战袍
郎朗最招人稀罕的地方,在于他把古典音乐穿成了潮牌。别的钢琴家上台像参加葬礼,他倒好,每回演出都像在走戛纳红毯。有次看他弹《蓝色多瑙河》,水晶吊灯映在他金丝眼镜上,愣是把维也纳金色大厅变成了沈阳老边饺子馆。
有人说他商业,我呸。那是把阳春白雪揣进煎饼果子摊儿,让大妈大爷也能品出贝多芬的豆香味。现在的古典音乐圈,活像故宫里摆着的青花瓷,郎朗倒好,直接给端上外卖平台。
常见错误:别总把古典音乐供起来,它跟煎饼果子一个理儿——得趁热吃,得就着葱丝儿。郎朗弹《猫和老鼠》主题曲时,那才叫一个地道,汤姆和杰瑞都得在他琴键上蹦迪。
三、那些音符不是旋律,是窜天猴
郎朗真正牛掰的地方,在于他能把音符当鞭炮放。弹《钟》的时候,十指翻飞得像炸油条的筷子,愣是把李斯特的棺材板掀得咚咚响。现在的孩子听古典音乐,总觉得像听爷爷讲古,可郎朗一出手,直接给整成4D环绕立体声。
最绝的是他弹《茉莉花》的改编版,东方旋律裹着西洋和声,活像把龙井茶泡进威士忌。有人说他不正经,我呸。那是把老祖宗的玩意儿接上了电线杆子,让年轻人知道,古典音乐也能当电子秤,称得出心跳的斤两。
冷知识:郎朗练琴时,琴房外总搁着箱沈阳老雪花。他说:"手指头弹乏了,得拿啤酒泡泡,才能弹出东北黑土地的味儿。"
四、当钢琴变成直播间
如今再看郎朗,总觉得他像个穿着燕尾服的带货主播。前脚刚在金色大厅弹完巴赫,后脚就在短视频平台教小朋友弹《小星星》。可每当他十指往琴键上一戳,我还是会跟着屏息。这大概就是郎朗的魔力——能把钢琴弹成直播间,还能让你心甘情愿掏钱买"音乐币"。
最近听说他要跟电竞战队合作,我蹲在便利店吃关东煮时突然想笑。这世道变得比外卖小哥的电动车还快,可总有些人愿意当"古典"的守墓人。毕竟啊,这人间太需要些不肯安分的声响,来提醒我们:艺术这玩意儿,得接地气,得冒热气,得跟麻辣烫似的——哪怕烫嘴,也得嘬得滋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