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写黄鹤楼的诗很多。最出名的是唐朝崔颢的《黄鹤楼》。可以说黄鹤楼是因崔颢的《黄鹤楼》而名振大江南北。
历史上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因为现代人没能亲身体会,是说不出是什么样子。
笔者身边的一位前辈曾告诉笔者,五十年代初期,他曾到过武汉,去登黄鹤楼。那时因连年战乱,黄鹤楼在一土坡上,是一破败的小楼,当时旁边还未建起武汉长江大桥。
如果是这样,那在五十年代初登黄鹤楼,还是可领略得到崔颢《黄鹤楼》诗中的意境。

笔者在前些年因公事到武汉,公事办完,在返回前几个人要去黄鹤楼一游。
到了黄鹤楼,一看五层楼建筑,全是仿清代,但用的是现代的材料,飞檐重迭,雄伟壮丽。
一口气登上五楼,满以为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但感到很失望。大江看起来不是莾莾,只有数不尽的车流从长江大桥上疾驰而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代在变迁,曾经的沦海桑田已被繁华的都市所代替,古诗《黄鹤楼》的意境只能在想象中去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