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超轻粘土‘非遗’艺术展”在兰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至1月16日。
本次展览由兰州市博物馆牵手城关区盐场堡小学共同打造,展览分为“连年有余”“庆阳香包”“五毒系列”“巳巳如意”“兰小五系列”五大主题,共721件作品,展品全部由盐场堡小学的师生们亲手制作。
一件件精致的粘土作品,将传统文化与超轻粘土这一现代手工材料相融合,利用其轻盈、易于塑形、色彩丰富的特性,为古老的非遗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品既有传统非遗技艺的经典之作,如“布老虎”“粘土点翠首饰”“粘土庆阳香包”等,也有融合了现代元素的创新作品,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我在学校粘土社团已经学习了半学期,制作出了粘土绣花鞋等作品,在仿制经典的同时,还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用粘土表达出来。”盐场堡小学三年级的张雅琪告诉记者。
“学校致力于五育融合,打造美育特色,探索地方‘非遗’技艺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将历史与现实、民俗与审美、实践与探索相结合,引导孩子们延续指尖上的传统文化传承。”盐场堡小学美术老师王倩在接受采访时说。
展览现场,盐场堡小学的美术老师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超轻粘土体验活动,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捏制一条条粘土“巳巳如意小蛇”。
据市博观众接待部副主任陆荣介绍,本次展览是2025年兰州市博物馆馆校共建青少年主题展览的第一期,也是馆校共建成果的展示。旨在进一步送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让青少年在学校和博物馆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