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天地之始,老子用深邃的语言描述了万物的生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而,这其中的“道”如何生“一”,又如何进一步生成万物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列子的智慧中寻得一丝解答的线索。
一、列子:道家承前启后的巨匠列子,战国前期的道家杰出代表,先秦天下十豪之一,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作为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关键人物,列子不仅继承了黄老之学的精髓,还主张清静无为,与老庄思想相得益彰。
更令人称奇的是,《述异记》中记载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列子生前御风而行逍遥游,终得成仙升天,给后人留下了八卦御风台。这更为他的传奇人生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其实我们早就跟列子有接触,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比较出名的《杞人忧天》、《 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均出自《列子》。
二、列子解读:道如何生的一列子的宇宙观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经历了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
他提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这里,列子提出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的概念,逐一揭示了宇宙从虚无到实有的演变过程。
《易纬·乾凿度》进一步阐释了列子的宇宙生成论,将其图式化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混沌→天地→万物。其中,“太易”是宇宙最初的虚无状态,“太初”则是气的初生,“太始”阶段气凝聚为形,“太素”则是形质兼备而未分离的状态,也就是“混沌”。这个“混沌”状态,又称为“一”或“太极”,是气、形、质三者的统一体。在道的作用下,这三者从虚无中逐渐产生,从而完成了“道生一”的过程。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得出:道家的“一”,是混沌,是气、形、质三者未分离的统一状态。而气、形、质都是在道的作用下,才从虚无中产生。自此,道生一的过程就明白了。
三、道生一的延续与影响“道生一”之后,便是“一生二”的阶段。这里常见的解释是混沌生阴阳或混沌生天地。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便是这一过程的生动演绎。三国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在这个过程中,“道”始终贯穿其中,由混沌化为阴阳、成就天地。后续的“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样是在“道”的作用下逐步展开。
通过列子的解读我们可以对“道生一”有更深入的理解。道家的“一”并非简单的数字概念而是指混沌状态下气、形、质三者的统一体。在道的作用下这个统一体逐渐从虚无中诞生进而演化出万物。这一过程体现了道家哲学对于宇宙生成和万物演化的深刻洞察也为我们探寻天地之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