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高材生林烨:放弃国籍助美造洲际导弹,晚年想回国养老被拒

历史有点冷 2025-03-29 09:58:47

在建国之初,能出国留学的几乎都是顶尖高材生,每一个都是国家的招揽对象。

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国外时,很多留学生突破万难回到祖国,可有一个叫林烨的清华高材生,却选择留在美国参与洲际导弹研究。

殊不知,他参与研发的导弹,也可能会对准自己的祖国。

而林烨晚年时,在美国奉献了一辈子的他,却想要回国养老。

很多人得知后嘲讽他:“你不是美国人吗?中国不欢迎你”。那么,林烨最终回到祖国了吗?

出国留学不回国

林烨出生在1918年,他家在北平,是民国时期少有的富裕家庭。

林烨从小就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将心思全部放在了读书上学上,家里看他学习这么好,也愿意一直供着他。

长大后,林烨考上了国内一流的大学,清华大学。

在那个时候,国内的学院远远比不上西方列强的学校,不管是学习环境,科研进度,还是思想...去留学一直都是学生们的梦想。

当时,国内为了培养人才,将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批为留学资金,公费送这些高材生们去留学,好回国发展国家。

钱学森就是这笔赔偿款的受益人之一。

他在1935年出国留学,而林烨是在1941年前往美国留学的。

中国想把学生送到美国学习知识,美国何尝不是想吸收中国的高材生呢?

当时,美国对一些成绩优异的中国留学生,都拿出了不菲的奖学金,还给一些高材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将他们留在美国。

在新中国没有成立前,很多留学生都加入了美国实验室。

毕竟,只有当时的西方国家才能给他们提供实验环境,抛开学习本职之外,有的留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回去报效国家,有的则是为了更好的留在西方,过上优越的生活。

林烨在美国时,渐渐适应了美国的生活、思想,将国家的责任渐渐忘在了脑后。

在美国的那几年,林烨已经成为科研界的一颗新星。

他和钱学森、邓稼先等人一样,受到了美国的科学领域的重视,在他身上堆积了不少的科研资源,还对他进行了拉拢。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科学家们纷纷要回国,美国拿出高额的年薪诱惑他们、威胁他们的人身安全,就是为了阻止他们回去发展中国。

其他人都坚持要回国,林烨面对波音公司30万美金的年薪,犹豫了。

不仅如此,波音公司还为林烨解决了户籍问题,承诺他只要留在美国,就可以加入核心导弹研发工作中来。

林烨犹豫再三,决定留在美国,放弃回国。

这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是对国家的一种背叛,因为在国家召唤他们回国时,就已经是让这些留学生们站队了。

可惜,林烨选择站在了美国那一边。

晚年想回国

林烨选择留在美国后,果然进入了美国的核心实验项目——洲际导弹。

美国选择他,自然是因为林烨在物理方面上的天赋,而导弹自然脱离不了物理的限制,在他和团队人员的努力下,研发了“民兵3”洲际导弹。

“民兵3”的研发,主要是为了应对美苏冷战,美国想研制出一种远远领先于苏联的导弹。

这款火箭技术上的难度,主要是在于推进系统。

林烨是主导推进系统的关键人物,提出了采用三段式火箭推进的方案,让这款火箭有了远超15000公里的射程。

凭借这一成就,林烨在美国荣誉加身,成了美国各大政客和军部的座上宾,但中美冷战后,又有一个声音冒出来了。

一个中国人,真的能全心全意的为美国服务吗?

要知道,钱学森当初已经成为五角大楼的座上宾,自由出入五角大楼,权线十分高,可是他却在功成名就后选择带着脑子里的技术回去发展中国。

美国人害怕,再培养出一个钱学森。

林烨可没有钱学森的高尚,他为了让美国人相信,自己是真的一心一意的留在美国,开始在各大场所诋毁中国。

很多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甚至说出“中国人民存在劣根”。

可他不是中国人吗?

就算他否认了自己的国籍,可他生在中国,养在中国,也是中国政府支持他出国留学。

他的言行导致很多人打心底里看不起他,一个连自己国家都不爱的人,能指望他爱其它国家吗?

曾经和他交情匪浅的梁思礼,也就是我国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曾这么形容自己和林烨:我有一个朋友叫林烨,他搞的导弹瞄准中国,我搞的导弹保卫中国。

林烨曾在波音有多么风光,晚年就有多么狼狈。

因为怀疑他的忠心,美国不再重用他,波音一波接一波的人才也将他淘汰,他晚年落得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步。

晚年内心的孤寂,让他想要回家乡看一看。

可他的身份也比较特殊,回国需要申请,于是怀着希望写了一封信回国,希望能批准他回国养老,信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这封信代表着他是否能得到原谅,而回复是:拒绝。

0 阅读:0
历史有点冷

历史有点冷

十方空无异 众生起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