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兵权的1级上将算啥?陈济棠被孔二小姐撵下飞机:给我的狗让座

历史长河岁月留痕 2025-03-03 23:32:27

1935年荣膺1级上将军衔者,皆为统率数十万雄师的枭雄,无一例外。在那个政权更迭频繁的年代,“大王旗”难以持久,迅速贬值,昔日的大帅转瞬即成过眼云烟,孤零零地在风中消逝。"南天王"陈济棠犹如一朵孤独的昨日黄花,在风中黯然凋零,往昔辉煌不再。陈济棠儿时堪称“学霸”,年仅16岁便在乡试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三名。16岁便中举之人,很可能次年即17岁便成为进士!然而,这其中似乎存有不小的疑问。考中童子试第三名较有可能,但若说是乡试取得第三名,其可信度则相对较低。尽管如此,必须承认,陈济棠的文化素养相当深厚。将如“学霸”般的卓越能力运用于武艺之中,却似乎不太奏效。1913年,陈济棠自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投身军旅,毕业之际,出人意料的是,他的成绩竟位列最后。于是,毕业前夕,同学们相聚一堂,各抒己见谈及未来,名列前茅的同学半开玩笑地拍着陈济棠的肩说:“毕业后跟我一起干吧。”未曾料到,十多年后,那位昔日成绩领先的同学竟升任第4军兽医部长,成为了陈济棠麾下专管马匹事务的要员。毕业后,陈济棠在军队中的表现颇为稳健,直至1922年,他终获一个转机。当时,粤军1师第4团团长陈铭枢不满陈炯明做法,遂辞职。陈济棠作为该团1营长,借此机会顺利接任了团长一职。尽管陈济棠意外获得晋升,但这并不表明他对陈炯明抱有好感。1922年末,陈炯明率领广东全军攻打滇桂军之际,陈济棠依李任潮(济深)之计,与张发奎等联手反击,成功打败陈炯明,重占广州,由此升任第2旅旅长。随后,陈济棠协同实力尚浅的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战胜陆荣廷和沈鸿英,统一广西。粤军1师扩编为第4军时,他获晋升,出任11师师长。权势渐增,陈济棠阶级本性显露,虽声称支持孙先生政策,却排斥工农运动,借留守广东之机,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繁重。1926年末,因民众普遍反对,陈济棠最终无奈辞职。然而,陈济棠又怎会轻易甘愿退出政治舞台呢?他一直在留意着国内动态,心怀卷土重来的念头,渴望能再次崛起。

“四一二”事变后,陈济棠视机而动,迅速归国觐见蒋介石,同时呈上一份声称反对共产党的报告。此刻,蒋氏因“四一二”事件饱受各方谴责,亟需实权军阀的支持。见陈济棠颇为配合,他迅速决定恢复陈济棠的原职。陈济棠尝到甜头后,心照不宣地与蒋氏紧密合作,自此成为蒋氏麾下,忠心效力。然而,陈济棠深知,这种因利益结盟的关系终将因利益争斗而瓦解。他当前迫切的任务是利用这个宝贵时机,增强自身实力。陈济棠返粤后,大幅扩充军力,严厉排挤异己,成功阻挡了“南昌起义”后欲入粤的起义军,并挫败了张发奎与黄琪翔谋取广东的计划。鉴于陈济棠的竭诚努力,蒋氏随即给予重任,迅速任命他为第4军军长,以示嘉奖。陈济棠虽已掌控大权,但仍受第4军首任军长李任潮的制约,李任潮如同他头顶的一座大山,对他形成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后,各方势力纷纷向李任潮示好,期望他能出面斡旋,调解争端。陈济棠身为李任潮之下二号人物,早有取而代之之意。蒋氏派吴稚晖等人赴粤相邀时,他虽知此行李任潮难返,仍极力劝说,李任潮碍于情面,无奈前往南京。确实如此,抵达后不久,李任潮便被蒋氏囚禁于汤山。让李任潮调停战事实则是个陷阱,他们担忧的是李任潮会受新桂系影响,导致广东也站边反蒋联盟。自此,陈济棠在广东独掌大权,确立了其“南天王”的显赫地位,名副其实。接受了他人的恩惠,自当为其效力。陈济棠深知这一道理。故而,中原大战之际,蒋氏为阻新桂系与张发奎联军北上援助冯阎,下令陈济棠统领粤军,截断桂军北上通道。1930年6月,陈济棠不负众望,率部突袭衡阳,成功切断张发奎与桂军联系,致其首尾难顾,无法北上支援冯阎联军,再次为蒋介石立下赫赫战功。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军或被分割,或被改编,桂军亦偏安一隅,均再难对蒋介石形成实质性威胁。这样一来,陈济棠所具备的价值便荡然无存。既然已失去价值,何必保留众多部队?因此,粤军同样遭遇了可能被裁减的命运。陈济棠颇为机智,即便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已平息,他仍警觉到红军的存在,不容忽视。蒋氏一直在等待的,正是陈济棠的这句话。既然大话已经说出了口,就必须付诸行动!陈济棠虽派遣了蔡廷锴、蒋光鼐等诸多名将,却屡战屡败,不仅未能取得战果,反而损兵折将,一无所获。可蒋氏对此毫不在意。他已定“削藩”之策,粤军唯有两条路:要么接受裁军,要么攻打红军。妄图两头讨好,绝无可能。终于,粤军按捺不住,焦急之情显露无遗。1933年9月,面临蒋氏重压的陈济棠无奈下令,粤军全体动员,派遣11个师及1个旅的庞大兵力,向苏区发起进攻。未曾料到,11月时,“福建事变”突起,李任潮等人包括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名致电粤、桂各方,呼吁采取统一行动。此刻,陈济棠愣住了,完全没了主意。粤军主要分为三大派系。张发奎与黄琪翔同属一派,他们长期以来与李宗仁、黄绍竑及白崇禧等新桂系人士保持着友好关系。陈铭枢、蒋光鼐与蔡廷锴同属一派,他们情同手足,讲义气,行动上多能步调一致,无论进退皆不离不弃。陈济棠与余汉谋同属一阵营,但该阵营凝聚力较弱,主要靠利益维系在一起。李任潮,在多数情况下,被视为一种精神象征。陈济棠深思熟虑后认为,当前的19路军力量薄弱,无法与蒋氏相抗衡,即便联合自身实力,也难以匹敌蒋氏。他认同蒋氏让粤军“围剿”红军意在削弱其实力,是个明显的“阳谋”。然而,这个明显的计谋,他却无力应对。陈济棠权衡利弊后,不顾19路军的电报,转而协助蒋氏,着手对福建发动攻击。“福建事变”平息后,陈济棠自以为侥幸过关,但蒋氏岂会善罢甘休?许多人疑惑,陈济棠历来配合蒋氏,为何蒋氏仍不放过他?实际上,陈济棠表面上对蒋氏颇为顺从,但私下里,他该完成的任务一项未落,照样进行。就如同鸭子一般,水面上的身姿显得悠然自得,而水下,它的双脚却不停地拨动,以维持平衡与前进。众人是否还记得,蒋氏首次退出政坛的那一幕?表面上,李宗仁、白崇禧积极推动,何应钦保持沉默。然而,实则背后还有陈济棠在暗中发挥作用。此外,尽管蒋氏已在南京掌控大局,但广东却与南京实行了“均权分治”,两地各自治理。常言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蒋氏岂会允许陈济棠在他床边再置一榻,共享权势?然而,表面上看来,蒋氏确实难以挑出陈济棠的过错。毕竟,陈济棠总是按命令行事,又有何错可言呢?于是,蒋氏设下一计。你若不愿出兵对抗红军,我便将红军引至你的领地,届时看你如何应对,是否还会坐视不理!不得不承认,蒋氏所用的这一计谋,着实阴险。

尽管你策略百出,我却有应对之策。陈济棠胸有成竹,他的妙招便是“送客”,以此化解难题。其目的在于双重防范:既阻止红军进入广东,也防止蒋介石势力渗透广东,以确保广东地盘的稳固。否则,将会面临两种情形:若红军难以战胜,蒋氏便会声称,既然你无法取胜,那便由我来助你一臂之力。获胜后,粤军必将元气大伤,届时蒋氏定会出面,声称由他来处理后续事宜。因此,这注定是一场奇特的战役,既无法取胜,也无法失败。只能一方面集结重兵做出决战姿态却迟迟不攻;另一方面不断修筑碉堡,却似乎永无尽头。唯有让红军进入粤北后向西推进,再象征性追击其断后部队,方能敷衍蒋氏的命令。陈济棠的这一举措确实不凡,令人称赞。尽管陈济棠手段高明,但仍逃不过蒋氏的洞察。蒋氏知晓其安排后勃然大怒,心想:这岂不是在戏弄于我?随后,陈济棠与蒋氏之间长达十多年的微妙平衡被彻底打破,他们长久以来维持的表面和谐终于不复存在。既然双方关系已经彻底破裂,那就无需再顾及,开战吧。1936年6月,陈济棠联合新桂系首领李宗仁与白崇禧,共同策动了旨在争取权益的“两广事变”。陈济棠再度扩充军力,麾下部队增至5军15师,总计20万人,且配备飞机190余架,舰艇数十艘。此刻,谈及空军实力,广东方面相较于南京,显然占据优势。当时,陈济棠拥有两大依仗:一是他的心腹猛将余汉谋,另一则是他掌握的空军力量。陈济棠的成败皆系于那两张底牌,最终败因也正在于此。1936年6月末,余汉谋,深得陈济棠信赖,公开表示效忠南京政府,随即带领所部对陈济棠发起“兵谏”。随后,陈济棠的官员们纷纷逃往香港躲避,导致他用以指挥广东民众的所有机构彻底崩溃。7月13日,蒋氏发布命令,将陈济棠的本职及兼任的所有职务一并免除。7月14日,余汉谋发布电文,严令陈济棠在24小时内撤离广东。7月18日,广东空军宣布转而支持蒋介石,随后驾驶飞机抵达南昌机场。陈济棠受此重创,深知大局已定,遂通电宣告离职,匆忙逃至香港避难,并最终自我流放到欧洲。至此,曾统帅二十万大军的南天王、一级上将陈济棠,遭蒋氏摒弃,一落千丈,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落魄之人。抗战爆发后,陈济棠归国,出任战略委员一职。然而,身为战略委员却无兵无卒,其实际作用令人质疑。陈济棠的回归势在必行,他的缺席无法被忽视,故而他的回来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蒋氏旨在构建一个由全国民众及各地方实力派共同参与的广泛抗战局面。陈济棠虽已失势,但作为昔日粤军领袖,众多抗战粤军将领皆出其麾下,重提陈济棠之名,有助于提振军心,增强凝聚力。二是,广东军队以勇猛善战著称。粤军内部分化为三派,虽名义上归余汉谋统领,但不乏支持陈济棠者。推出陈济棠,更有利于内部团结。陈济棠身为1级上将,抗战时期岂能滞留国外?一旦被日军利用,势必对战局造成不利影响。陈济棠深知自身当下的重要性,故而十分顺从,对我的指令无一不从,要求他做什么,他便立即执行。陈济棠作为战略委员,因无权无职,常仅作形式参与。故非紧急或必要会议,他多选择避居香港,鲜少出席。这也是一项常规做法。按照既定流程,各项事务井然有序地进行,确保了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中心思想得以保持且执行无误。广州失陷后,粤军将领们的家属大多迁居香港以避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局势发生了转变,与之前截然不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驻守华南的日军第23军部队向香港发起了进攻。那时的香港成了众多卸任官员的聚集地,若他们未能迅速离开,将面临极其危险的后果。于是,在香港即将失守之际,蒋介石派遣飞机,意图将这批人员转移至重庆,陈济棠也在被转移的名单之中。陈济棠与夫人莫秀英刚登机坐定,突闻一声怒斥:“速速离去,此座留予我犬!”两人愕然,被迫起身让座。陈济棠抬眼望去,顿时认了出来。这不正是那位以男装打扮著称的孔二小姐吗?

陈济棠曾为一级上将及“南天王”,即便如今失势,威严犹存。面对孔二小姐的无礼,他毫不留情地站起怒斥:“孔祥熙在我面前无足轻重,你更不必提!”陈济棠执政时,广东与南京实行“均权分治”,名义上党政军财受南京指导,实则广东在这些方面拥有自主权。孔祥熙虽负责财务,但对广东鞭长莫及。陈济棠无视孔祥熙,拥有这样的自信与底气。陈济棠虽气势不凡,但孔二小姐更为蛮横,她拔枪以枪把连击陈济棠脑门三下,厉声道:“再不离去,定叫你无缘再见明日曙光。”陈济棠身为拥兵数十万的1级上将,历经战火洗礼,怎会畏惧孔二小姐手中那微不足道的小枪?见陈济棠真的发怒,欲与孔二小姐对决,陈济棠的副官心生畏惧。他得罪不起面前这两人,任何一人受损,他都难以担责。因此,他决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避免事态扩大。成功劝解陈济棠夫妇下机后,《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随即抵达。这位老先生经蒋氏亲自指定,需搭乘此航班前往重庆。连掌握军权的1级上将陈济棠都要对狗让座,何况是文人胡政之。他刚登上飞机,就被孔二小姐一脚踹下,毫无立足之地。显然,孔二小姐以往对陈济棠还是有所顾忌,给予了他一定的尊重。陈济棠曾为“南天王”,尚有人脉可用,虽未乘飞机离开,但仍成功逃离香港。若被日军捕获,后果将不堪设想。孔二小姐是否霸道或情商低?并非如此简单定义。她做出此事必有原因,毕竟陈济棠身为现役1级上将,其身份非同小可。实际上,情商真正低的人并不多,他们大多只是看不起你罢了。面对实力比他们强的人,他们往往不敢如此。面对戏弄她的胡宗南和杀害她伴侣的戴笠,孔二小姐除了自认不幸并选择收敛行为外,从未敢向这两人寻衅滋事。陈济棠虽身为现役1级上将,曾统领二十万大军,但如今已失势,属于过时之人。在孔二小姐这类人面前,他又算得了什么呢?故而,陈济棠纵有满腔怒火,也只得强咽。一级上将地位不敌犬类又如何?毕竟未胜蒋氏。让座于犬便让了,毕竟兵权已失。

0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