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0岁,坚持这四个好习惯,你就是一个自律的、幸福的老人

当人生的年轮划过六十载,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时间不再是鞭策我们的鞭子,而是陪伴我们为数不再多的朋友。
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言:"人生的路,走到后来愈走愈宽。"想要在这段旅程中活出从容与幸福,就得养成以下四个好习惯。

一,心宽似海,烦恼自消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老人,明明物质富足,却郁郁寡欢。
有人说:“那是他们的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出了问题,再好的生活环境也感受不到开心快乐与幸福
著名医学家钟南山院士也说过:养生秘诀的第一条就是:"心态平衡”,因为心态平衡比任何补药都管用。"
培养"三不"心态:

01,不计较:邻居老张总抱怨子女不常回家,后来主动报名社区大学,结识新朋友后,发现生活另有天地。
02,不比较:李阿姨放下自己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的执念后,却发现别人家的孩子还没有自己家的孩子孝顺。
03,不纠结:学会对往事说一声"算了",对未来道一声"放心",既没有烦恼,也活得轻松安心。
还有每天早晨对着镜子微笑三分钟,这个简单动作能刺激大脑快乐的分泌物质。
心灵没了过度负重,生活自然自在轻松。

二,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黄帝内经》的智慧。
著名营养学家于康教授建议老年人采用"十个拳头"饮食法:每天主食不超过一个拳头,蔬菜水果五个拳头,蛋白质两个拳头,奶制品一个拳头,零食不超过一个拳头。
运动建议:
每天散步至少30分钟(可分次完成)
每周至少3次太极拳或八段锦,或其它适合自己的运动
每月可尝试一次新活动:园艺、钓鱼等。
90岁高龄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说:"我的长寿秘诀就是常走路、多动脑、不挑食。"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其实就是稳定健康的基石。

三、待人宽容,家庭和睦
国学大师南怀瑾告诫我们:"晚年第一要务,就是家庭和睦。"处理家庭关系要记住:
夫妻相处:
争吵时先深呼吸三次
每天至少说一句赞美的话每月安排一次"约会日"
与子女相处:
关心但不干涉
建议但不强求
帮助但不包办
社区里有对结婚50年的夫妇分享秘诀:"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让步,能够赢得对方更多的尊重。

四,读书明理,静心养性
著名作家杨绛先生百岁时仍在读书写作,她说:"读书就像串门,不用打招呼就能拜访最聪明的人。"
建议建立"三个一"读书计划:
每天阅读一小时
每月精读一本好书
每季度写一篇读书笔记
书单推荐:养生类:《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文学类:《我们仨》《汪曾祺散文》历史类:《万历十五年》
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也是静心的好方式。齐白石晚年仍坚持每日作画,他说:"不教一日闲过也。"
结语
养成这四大习惯,你会发现:心态好了,看什么都顺眼身体好了,做什么都有劲家庭和了,住哪儿都温暖
头脑活了,想什么都通透
正如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所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每个阶段都活出那个阶段该有的样子。
"61-70岁不是人生的尾声,而是另一段精彩旅程的开始。
坚持以上这四个习惯,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自律的、幸福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