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一国军军官被下令枪决,行刑前他拒绝下跪,高呼:毛主席万岁

洪浪的时尚生活 2023-08-09 18:07:42

1948年在一个刑场上,一个革命同志在刑台上高喊:

这人便是烈士赵良璋!

对于赵良璋的故事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作为一名隐蔽在人后、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崛起而奋斗的战士,他值得我们永远牢记!

今天,我们便趁着这习习秋风,回看过往岁月,一起来探究烈士赵良璋的故事。

赵良璋其人

1921年,赵良璋出生在江苏棠邑的一户贫穷家庭中。

命途多舛,在他1岁左右,父亲便因病去世,只剩下他和母亲。

孤儿寡母,家中唯一劳动力的丧失,对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赵母并不认为他是累赘,反而用心培养,在他3岁左右,赵母便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力图将他培养成一个“读书人”。

赵良璋也的确是没有辜负母亲对他的期望。6岁那年,他被送入当地一所私塾学习,在所有同期中,他是年纪最小、但学习最刻苦、成绩也最优秀的一个;

13岁那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考上了南京市第五中学——

这是赵良璋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赵良璋考上五中那年正是1934年

当时只有13岁的赵良璋在学校第一次接触到了进步书籍,同时在同学的带领下参加了人生中

第一次抗日示威游行,

这对于赵良璋来说是一次别开生面但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13岁的时候他凭借着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市五中,同时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有关反帝、反侵略的思想教育,也接触了一些相关的进步刊物。

在这一方面,如同他在学习上的能力一般,进步飞快。

除了平时接受一些进步刊物的学习外,赵良璋还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加了由学生举行的抗日救亡的游行示威活动。

而这些活动都给予了他深刻的影响,“抗日救亡”这一想法也是在此刻深深的刻入了他的脑海中。

从那一年起,赵良璋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读书只是因为母亲的督促所以想读书,而从这一刻开始,

他读书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

1937年,“7·7事变”爆发,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因为环境原因同时也为了抗日救国活动,赵良璋离开南京来到了武汉。

次年,已经进行抗日活动一年多的赵良璋深刻认识到,只是游行、只是喊口号是救不了国的,为此,他决心投笔从戎,去当兵、去前线、去最危险的地方,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

于是,在全面侵华战争发生的第二年,

他报考了空军飞行学校,

并被派往

美国

进行培训。

选择空军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因为在校时的优秀成绩以及青年时期参加过的抗日活动,空军培训班一直是将他当做重点学员来培养的,而他自己也非常努力,刚加入不久就得到了前往美国学习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空军原本的计划,赵良璋在美国学习后,有很大的可能会留美继续服役。

然而,在美期间的一次与美军空军到印度的联合作战改变了他的想法。

在他看来,他对对方的教育方式实在不敢苟同,于是没有等培训期完,

便向上级打报告回国了。

离开国军,北上参加革命

1945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赵良璋对国军的不满也到达了顶点,在经过深思熟虑后,

他决定离开空军,到延安参加革命。

1945年的夏天,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赵良璋在有关人士的帮助下,秘密从成都到了重庆。

来到重庆之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中共在重庆办事处的联系人薛子正。

薛热情地招待了他,并对他的行为思想予以十分的赞扬。

但在赞扬的同时,薛子正希望赵良璋可以服从革命的需要,

继续留在空军,从事地下工作,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于薛的这一要求,赵良璋的内心其实是十分挣扎,但同时他也明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算是彻底的胜利。

要改变以前的国家、建立一个属于人民的、属于广大劳动者们的国家,需要的不仅是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更需要找到一条适合我们国家的道路。

而事实证明,国军的那一套的确不适合中国人,那么,当将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那一天,属于中国人自己内部的战斗就要来临了。

所以,在多方面的考虑下,赵良璋同意了薛子正的安排,

成为了中共埋藏在国军空军中最深的一颗钉子!

在与薛子正交谈过后,赵良璋再次秘密回到成都,并于同年9月,他随第二空军司令部前往北平,任参谋一职。

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至此,赵良璋算是实现了他多年以来的愿望,他知道,这是一条艰难但光荣的道路,他的名字不用被人们牢记。

在岁月的长河中得到升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是他应尽的义务!

为了取得更多的情报,他又想方设法成为了情报部门的参谋,毫不过分地说,我方当时对国军的空军番号、飞机种类及型号、飞行员的人数及素质等信息的了解

离不开赵良璋的帮助。

正是因为有赵不惜深入虎穴、不惧艰险,

冒着生命的危险送出一份又一份的情报,

我军在前线的战斗才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而我军之所以能够在华北地区的战斗取得主动权离不开赵良璋同志在此的卓越贡献!最典型的便是我军与国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战斗。

1946年下半年,距离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约”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我军与国民党之间的战争也已经全面展开。

当时我军在中原地区与国军展开了激战,因为军备方面的原因,在战争初期,国军利用空军的优势,在战场中占上风。

所以,如何消除敌人在天空中的优势就成了那一次战争的制敌关键。

当时的空军主要是用来侦查与空袭,而他们与地面是依靠密码联系的,

如何能够破译他们之间的密码,我军就能够掌握对方的动向。

但国军的密码是一天换一套的,想要破译,最快捷的方法便是依靠赵良璋传递出来的密码本。

为了实现这个任务,他对外谎称是加班,

其实是通宵在报纸上秘密抄写密码,

然后再将这份写满“秘密”的报纸传递出去。

而正是有了这一本密码本,我军在前线上才能知道敌军的动向,

反败为胜。

值得一提的是,赵良璋同志除了为我军输送情报之外,还积极与空军中的进步人士接触,积极与他们谈话,向他们宣传我党的相关政策。。

由此在空军中他建立了一个又一个“下线”,使得一条完整的情报网在空军内部展开,在为我军与国民党打情报战奠定了基础的同时,

也极大的方便了我军在华北地区的行动。

事发被捕,慷慨赴死

赵良璋行事周密,无论是当初奔赴重庆与薛子正密谈,还是在空军中所做的地下工作,他都是以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完成的。

按照常理来说,他不应该这么快就被发现是“地下党”;然而天公不作美,到底还是没有给赵良璋看到黎明曙光的机会。

在1947年9月,在即将胜利的前夕,我党在北平的地下电台遭到破坏,

而他不幸遭受牵连在南京被捕。

受电台案的影响,国军中有不少军官遭到逮捕,包括作战处少将、参谋处少校参谋、代理作战科科长以及长官部少校参谋等人。

而赵良璋是他们这群军官中最后被逮捕的人,此外,除了军官外,赵在空军中的同学朱铁华等人也因为涉嫌案件,

而被关入到空军总部的看守所中。

然而赵良璋并不为此而感到害怕,根据与他同处一个牢房的朱铁华回忆,他说,他是先比赵还要早被关进看守所的。

对于他们这些被关进去的人来说,每天对他们的审问、同伴被拉出去上刑审判与他们而言无异于是一把在他们神经线上不停摩擦的刀。

每一刻都是在凌迟,可是赵良璋却不是这样想的。

据他回忆说,在他们被关进看守所的两天后的一个清晨里,正在洗漱的他们听到了独属于赵良璋嗓音的歌声。

听到对方声音的那一瞬间,朱铁华心里咯噔一下,心中盈满了对好友的担心,等到对方被关进跟自己同一个牢房后,朱铁华连忙问他:

赵良璋很是直接,

意思就是说,横竖都是一死,他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不得不说,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赵良璋的确是一个很乐观的人。

特务们没有证据,于是,他们对赵良璋采取“车轮战术”,企图在他意识模糊时诱供,可惜因为赵的意志力非常坚定,

哪怕意识模糊也未曾松口。

在进行刑讯逼供的3天后,一份从北平远道而来的证据放到了特务们的桌前,那是一份来自空军司令部的军力对比图,图的下方签着“野雪”二字——“野雪”正是赵的笔名!

到了这一步,赵良璋意识到他已经退无可退,他现在唯一的愿望便是速死,只要他死了,敌人便永远别想从他的嘴里挖出信息!

1948年10月19日,赵被宣判死刑,接着被带到院子中,照了相后,他们被允许写遗书。

遗书写完后,赵良璋问典狱长,

典狱长对他很宽容,说:“你想要的话我可以去帮你弄来。”

他想了想,道,“没有就算了吧,既然没有吃的,酒总可以吧。”

典狱长满足了他最后的心愿,喝完酒后他被押上刑场,在最后一刻他拒绝下跪,并喊出了最后的遗言

赵良璋其人,年纪轻轻,便因公殉职,在大好年华中、在战争的最后两年中,他还是没能迎来最后的曙光。

但纵使如此,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所选择的这一条路,他从未有过怨言,甚至为他的工作而骄傲自豪。

赵良璋,他是革命年代的英雄、是和平年代的烈士,是我们永远铭记的前辈!

2 阅读:1983

洪浪的时尚生活

简介:洪浪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