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晚年透露:周总理在上海还有一任妻子,并且不让她穿高跟鞋

法只必行呀 2024-12-04 20:06:18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信源,请知悉。

邓颖超: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周恩来: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你,我希望有来生。

这是周总理和邓颖超早年在革命时书信往来间难得的情话。

年轻时的周总理和邓颖超

字里行行间透露出周恩来与邓颖超相知极深,相爱也极深。

可在晚年时邓颖超曾透露:周总理在上海时曾有另一位“妻子”,并且我让她别穿高跟鞋。

这位神秘“妻子”的身份是谁?不让她穿高跟鞋的原因是什么呢?颇引人好奇

周总理和邓颖超

黄埔女杰:军校中的铿锵玫瑰

1910年,杨庆兰出生于河南信阳一个小山村,当时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帝国主义虎视眈眈,民众生活困苦。

1919年,五四运动激发新思想,许多青年投身救国之路。

杨庆兰从小就深受新思想影响,对旧社会怀有深仇大恨,立志反抗。

但在那个年代,女性往往无权发声,命运难以自主,杨庆兰亦是如此。

杨庆兰

1926年,15岁那年,杨庆兰被家人安排婚事,这在当时是常态。但她并非一般女子,从小接受新思想教育的她不愿命运被他人安排。

杨庆兰渴望自由恋爱和真爱,不想因传统而嫁给一个未曾谋面的男子,这让她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恐惧。

最终杨庆兰决定逃婚,便逃到了武汉,这在当时被视为难以置信的行为。

杨庆兰逃婚后很迷茫,在那个动荡的大革命时期,15岁的她孤身一人在武汉面临巨大困境。

幸运的是,在当时正好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正在招生,给了她希望。

杨庆兰,本就倡导男女平等,进入黄埔军校是解决生活困难的绝佳机会,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在那时黄埔军校名声显赫,全国许多人涌向武汉分校的四十个招生名额,竞争极为激烈。

杨庆兰并未此退缩,她坚持学习并最终成功考入了学校。

黄埔军校

在军校,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经历艰苦的训练,生活虽苦但充实。

在这期间,她经历了人生转折,受学校氛围影响,许多人加入共产党。

她发现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这让她看到共产党是真正在坚持为无产阶级和农民革命所奋斗。

最终她决定加入共产党,1927年,16岁的她正式成为一名党员。

但入党后,杨庆兰的生活并未平静。

大革命期间,原本和谐的革命生活被背叛者破坏。敌人不是最可怕的,而是那些信任之人的背叛更为致命。

杨庆兰在这个时候整装待发,开始她在战场上的使命!

女兵中的“四大金刚”之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背叛了革命,开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

三个月后的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摘掉其“左派”面具,发起了针对共产党人的“清共”行动。这让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形势急剧紧张。

杨庆兰的党支部书记告诫她随时准备行动,保持警觉。

7月底,杨庆兰接到命令前往南昌参加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她与湖北襄阳兴化的王鸣皋等人同行。

途中,消息传来南昌起义队伍已南下,学员队伍中出现两派意见:一派主张追赶起义队伍继续战斗,另一派主张立即解散,各自回家或找亲友。意见分歧导致船只在长江上时开时停,行进缓慢。

南昌起义

离家后,杨庆兰坚定地投身于革命,不惜一切代价。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志急切希望赶上起义队伍,对那些阻拦者深感憎恨。

经过他们的坚决斗争,阻拦者不再敢出面,他们的船夜以继日地航行,最终在江西抚州追上了起义队伍。

随后,杨庆兰被分配到贺龙的第20军第3师从事宣传工作。

贺龙

蒋介石的部队不断围追堵截,战斗激烈,火线上伤病员众多。由于她身材高大、体格强壮,领导安排她改做救护工作。

年仅17岁的她不知道危险与害怕,勇往直前,擅长宣传和救护工作,被誉为南昌起义部队中的“四大女金刚”之一。

在1927年8月,杨庆兰率领的第20军第3师,作为南昌起义军的前锋,进入江西会昌时与国民党钱大钧部展开了激烈交火。

钱大钧

第3师第1营营长陈赓领导部队正面进攻,连续攻占三个山头。但因进攻过猛,侧翼部队未能及时跟上,陈赓的部队因而孤军深入,被钱大钧部四个团包围。

随后部队未能即时支援,在敌军的强攻下,第1营逐渐弹尽粮绝,11时不得不撤退。

撤退中,陈赓作为营长,坚守最后阵地,最终左腿重伤,无法行动,不得不脱掉制服装死以逃过一劫。

陈赓

大约下午四点,杨庆兰在撤离时注意到不远的草丛中有人躺着,发现是身穿背心、短裤的第3师第6团第1营营长陈赓。

他膝盖和脚腕骨折,血流不止,当时已昏迷。杨庆兰和卢冬生立刻将他背下山,及时送往医护所,从而挽救了他的生命。

后来,杨庆兰和陈赓在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时重逢,陈赓对杨庆兰在会昌战斗中救命之恩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过程中,杨庆兰随第20军第3师参战,该师归朱德指挥的第9军。

当起义军抵达广东大埔县的三河坝,决策将主力派往潮州和汕头开辟出海通道,朱德的部队则留守三河坝以掩护东进。

朱德部队坚守三天三夜,有效击退敌军。10月6日,朱德部队撤出三河坝追赶主力。

到达饶平北部的茂芝时,获悉主力已经失败,继续前进将面临巨大风险。为保留革命力量,朱德决定隐蔽北上,穿越山西,前往湘南。

在隐蔽行动中,目标越小越安全,当时,茂芝周围由国民党五个师组成的四万多人大军包围,其目标是彻底消灭起义军。

杨庆兰和其他20多名主要负责宣传和救护的女兵,由于体质相对较弱,加上行军多在夜间且路线穿过崎岖山地,情况异常艰难。

考虑到她们继续留在部队可能导致极端疲劳甚至丧命,并可能拖累整体部队行动,朱德建议她们离开部队,前往北方从事地下工作,并直接前往武汉与中共中央军委取得联系。

这些经历过血与火的女战士们一致同意了朱德的安排。朱德还考虑到当时治安混乱,土匪横行的问题,为确保这些年轻女兵能安全回家,决定让她们男扮女装。

特意为她们制作了20余套男性便装,她们剪短了头发,集体扮成男性行动,杨庆兰文化素质高,身材魁梧,胆子也大,自然成为了这支队伍的领队。

据杨庆兰回忆,她们离队后行程顺利,一个多月后就顺利抵达武汉,并悄悄与中央军委建立了联系。

在上海与周总理一起执行任务

回到中央军委后,杨庆兰被安排从事情报工作。

随后,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至上海,她也随机关转移到上海。当时的上海,虽是“冒险家的乐园”,却也充满了白色恐怖。

在上海,杨庆兰负责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内交通工作,这不但包括家中和外出的安全警卫,还包括执行一些特殊的组织任务。

她经常与邓颖超伪装成各种关系如姐妹、姑嫂或主仆外出,有时也陪同周恩来。一次,她和周恩来扮成情侣,她穿上新式旗袍和口红,而周恩来则戴着白色帽子,身穿笔挺西装,留着飘逸胡子。

周恩来与邓颖超

由于杨庆兰身高近一米七,出发前邓颖超为她选了一双带粉红绒球花的平底软鞋,而周恩来则穿高跟皮鞋,从黄包车上下来时,他们看起来就像上一对恩爱的伴侣,顺利完成了那次任务。

由于经常需要外出执行任务,并携带手枪、变换身份,杨庆兰无法使用真实姓名,而且频繁更换化名以迷惑敌人。

她曾使用过包括阿兰、五妹、五儿、阿江、胖妹等在内的20多个不同的化名。

在上海工作期间,杨庆兰认识了当时时任周恩来秘书的黄玠然,两人相识后并坠入了爱河,最终在上海结婚。

黄玠然回忆说,他们本计划在一个安静的小酒馆举行一个简单而热闹的晚间婚礼,并邀请了周恩来作为证婚人。

黄玠然

但周恩来认为杨庆兰和黄玠然的婚礼应慎重考虑,虽然晚上九点后举办婚宴能避开国民党的注意,但因小酒馆与住处过近,日后出入易被人识别,这可能为后的革命活动带来安全隐患。

最终,杨庆兰和黄玠然在上海的秘密住处举行了非常简单的婚礼。

周恩来不但作为组织上的领导,还代表双方的“家长”主持和证婚,他勉励二人要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坚持走完人生旅程。

结语

在那个充满战乱的年代,许多青年如杨庆兰等同志加入革命,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每位参战者,无论是牺牲的烈士还是其他战士,都值得我们永远记住。正是无数中华儿女的努力和牺牲,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

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奠定了基石。这些英雄的无私奉献和牺牲,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信源:

中国知网:[1]秦九凤.杨庆兰:南昌起义队伍中的“四大女金刚”之一——20多年前访问杨庆兰追记[J].福建党史月刊,2015,(02):26-28.

江西日报:南昌起义中那群不让须眉的“娘子军”(http://www.81.cn/zgnb/2018-05/21/content_7671585.htm)

澎湃网:红色故事㉑丨会昌战斗救陈赓(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80224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