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菜长得快又好吃?试试这俩发酵水,贼简单!

豆田守望者 2025-02-22 14:58:43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超市里买的蔬菜,总感觉少了点小时候的味道?

以前随便一颗小白菜,都能吃出清甜的滋味,现在呢,吃起来寡淡如水。

都说现在的化肥用得太多了,菜是长得快了,但味道也变了。

为了找回记忆中的味道,很多人开始琢磨用老方法——农家肥。

可问题又来了,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农家肥啊?

别愁,今天就教你两招,不用花大价钱,在家就能自制“神水”,保证你种的菜,比小时候吃的还好吃!

蔬菜不好吃?

秘密武器来了!

其实,想要种出好吃的蔬菜,关键就在于肥料。

化肥虽然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蔬菜的口感。

而农家肥呢,虽然好,但获取渠道有限,而且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像农家肥一样改良土壤,又能像化肥一样方便使用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自制发酵菌液。

今天我们要说的两种发酵菌液,就是你种菜的“秘密武器”。

第一种,就是红糖酵母发酵液。

经常种菜的朋友都知道,红糖可是个好东西。

它不仅能给蔬菜提供养分,还能养根、护根、生根,简直是蔬菜生长的“万能药”。

而红糖酵母液,就是把红糖的这些优点发挥到极致。

制作红糖酵母液非常简单。

准备一些淘米水,装到发酵瓶里,大概八成满就行。

注意,瓶子一定要干净,最好用开水烫一下。

然后,加入红糖和高活性酵母。

淘米水20斤,红糖500克,酵母5克到10克。

这个比例其实没有严格限制,红糖多一点,发酵时间会久一点,但培育出来的菌体也更多。

酵母少一点,发酵时间也会久一点。

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了。

大概20天左右,你会发现溶液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的膜,这就说明发酵成功了。

使用的时候,记得稀释50倍左右,可以直接淋灌到蔬菜根部,也可以搭配磷酸二氢钾来喷施。

喷施的话,稀释度要更高一些,比如500倍左右。

红糖酵母液可以直接用来淋灌蔬菜,一般7天左右淋灌一遍,蔬菜生长会非常快,叶子翠绿,而且蔬菜会非常清甜。

除了当做肥料来淋灌蔬菜之外,还可以用来发酵肥料,制作出更多的酵素肥。

自制“神水”,菜根壮壮壮!

这第二种“神水”,就是红糖EM菌种发酵液。

EM菌种,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它是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

而红糖EM菌种发酵液,就是把红糖和EM菌种结合在一起,让它们的优点相互叠加。

红糖EM菌种发酵液的制作方法,和红糖酵母液差不多。

也是先把淘米水装到发酵罐里,然后加入红糖和EM菌种。

比例是:淘米水20斤,红糖500克,EM菌10克左右。

红糖和EM菌的使用量也不是固定的,红糖多一些,培育出来的菌体数量会更多;EM菌多一些,发酵会更快一些。

发酵红糖EM菌液,主要是用来发酵其他肥料的,当然,也可以直接当做肥料来给蔬菜施肥。

不过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增加土壤中和蔬菜苗上的有益菌的数量和种类,能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淘米水别倒!

变废为宝!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制作这些发酵菌液是不是很麻烦?

其实一点也不!

你看,淘米水是家里每天都有的,红糖和酵母、EM菌种,在网上或者农资店都能买到。

而且,制作过程也很简单,只需要把它们混合在一起,等待发酵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发酵菌液不仅能当做肥料,还能改良土壤。

要知道,健康的土壤,才是种出好蔬菜的基础。

这些发酵菌液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养分,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的结构,让土壤更加疏松透气,有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

土壤有益菌,病虫害走开!

可能有些朋友会担心,这些自制的发酵菌液会不会有副作用?

会不会烧苗?

会不会让蔬菜生病?

其实,只要掌握好方法,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酵母和EM菌种,确保菌种的质量。

要控制好发酵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杂菌污染。

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稀释,切忌浓度过高。

只要做到这几点,自制的发酵菌液不仅安全有效,还能增强蔬菜的抗病能力,让你的蔬菜远离病虫害。

不管是红糖酵母液还是红糖EM菌液,都是种植蔬菜的最佳搭配,不仅可以用来发酵更多有机肥,还可以直接当做肥料来使用,促使大白菜、甘蓝等蔬菜的根系生长,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自己发酵一些,以后种植蔬菜不仅不用担心没有肥料,而且种植出来的蔬菜还非常好吃。

而且,自己动手制作肥料,也是一种乐趣。

看着自己亲手培育的蔬菜茁壮成长,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所以,别再犹豫了,赶紧行动起来,用这两种发酵菌液,让你的蔬菜重拾小时候的味道吧!

其实,种菜就像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也许,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好吃的蔬菜,更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当我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耕耘土地,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小时候的味道”。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