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缘故,我认识了老李。
他如今跟他 90 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老李一向孝顺,尽心尽力照顾着母亲的饮食起居。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老母亲却变得有些奇怪。
那天,老李像往常一样给母亲做好饭菜,端到她面前。母亲却皱着眉头说:“这饭菜怎么做得这么没滋味,是不是嫌我老了,不想好好伺候了?”
老李心里委屈,但还是耐心地解释说:“妈,我都是按照您平时的口味做的,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
可母亲并不理会,依旧嘟囔着一些让人不舒服的话。
又有一次,老李给母亲买了一件新衣服,母亲却挑剔地说:“你看你买的这是什么颜色,这么难看,是不是随便敷衍我这个老太婆?”
老李感到很无奈,明明是精心挑选的,却换来这样的回应。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老李开始感到疲惫和困惑。
但他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母亲这一辈子经历了风风雨雨,到了这个年纪,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也许是因为对衰老的恐惧,让她变得敏感多疑;也许是长期的居家生活,使她的情绪缺少宣泄的出口,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起家人的关注。
01
从生理上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大脑功能逐渐衰退,认知能力下降,情绪控制能力也变弱,这就导致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言行。
而且,他们的身体机能不断退化,各种疾病缠身,身体上的不适也会影响到情绪和心理状态。
在心理方面,老人退休后,社交圈子变小,生活重心从工作转向家庭,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
他们害怕被家人忽视,害怕成为子女的负担,所以会用一些特别的方式来试探子女的关爱。
同时,对死亡的恐惧也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他们,让他们变得焦虑不安。
02
现实生活中,像老李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很多子女面对老父母的 “作妖” 行为,要么选择一味地忍耐,结果自己内心压抑;要么会和父母发生冲突,伤害了彼此的感情。
其实,儿女应该理解父母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该和父母坦诚交流的时候就不要回避问题,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让父母知道他们的言行给子女带来了困扰。
但在表达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父母的感受和尊严。
交流过后,就要把这些不愉快都放下,不要让负面情绪堆积。
写在最后: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父母的暮年时光,子女们应珍惜这份亲情,用智慧和爱去化解相处中的难题。
面对父母因年老而出现的 “异常” 行为时,保持耐心与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关怀,让他们在最后的岁月里感受到温暖与安宁。
同时,子女也要学会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在尽孝的过程中找到平衡,这样才能使亲情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醇厚,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