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貔貅摆件

孤云看文化 2024-02-04 05:32:46

貔貅(pí xiū),别称“辟邪、天禄、百解”,俗称“貔大虎”,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与龙、凤、龟、麒麟并称为五大瑞兽。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貔貅是有六只脚的猛兽。《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记载:貔貅的外貌形态像老虎,或者说像熊,毛色是灰白色的。貔貅身形如虎豹,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长有一对羽翼却不可展,且头生一角并后仰。在古时是分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貔貅造型多以单角为主。

错金银工艺是中国古代金属装饰的精工技法之一,是源自中国青铜时代的一项精细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主要用在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青铜器物件上作为装饰图案。它是源自于绘画的灵感,以青铜作为基本背景,以金银体代替画料,从而实现在青铜器物上“绘”出精美华丽的图案效果。

错金银工艺的做法是:先在铜胎上预先铸出浅凹的图案或铭文字体,在凹槽的底部凿出糙面,以利结合,然后将预制的金银片或金银线加热,以易于变形,用刀具或玛瑙、玉石制成的压子将丝或片嵌压入槽内,用细错石或磨炭逐次加水错磨,再用皮革、织物细致抛光。

错金,是一种传统的金饰工艺,起源于中国。其技艺是将金属材料通过高温焊接、打磨、切割等工艺,以及雕刻、镶嵌等手法,使金属表面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纹理和图案,从而达到装饰的效果。此对貔貅摆件包浆浑厚,造型精致,可当文房镇纸所用,整体体现出老物件的特征,根据制作工艺以及风格综合鉴定为清代时期。

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产物,作为祥瑞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其造型形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历劫不衰,形成极具民族特色,而且深入民心,群众基础极为深广的艺术形态。在数千年的风雨历程中,貔貅集众多审美需求于一体,形式日臻完善,不仅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造物智慧,彰显出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具有典型性的造型形态符号,以旺盛蓬勃的生命力,昂首挺胸地步入信息时代。

0 阅读:0

孤云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