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才是古代战争的王道

枯木沟 2024-01-02 14:28:50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里这句说得很对。

所以你看,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文武百官,只要懂得兵法的,都在想方设法达成“兵不血刃”的效果,搞武力威胁,牵扯道德问题,利用迷信进行宣传,甚至谈话都要精心策划,就是为了达到“不费吹灰之力”赢得战争的目标。

其实呢,战争能否成功,并不只是看两军对垒,更重要的是从整个大局出发吧,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名垂千古的将领。

想当年,赵匡胤兵变建立宋朝,就是这种“兵不血刃”的完美体现。

当时后周的皇帝只有8岁,刚执政,根基不稳定。正逢群臣祝贺之际,边境传来敌国进攻的信息。范质和王溥慌忙命令赵匡胤带着殿前军去迎战。

然后呢,没过多久,京城传出谣言,说赵匡胤会自立为帝。这个谣言只在民间传播,但宫殿里却没人听到。

于是,赵匡胤在殿前军中重新选择皇帝,他们觉得新任皇上年纪太小,又不懂他们的事情,不如自己选一个新皇帝。因此,一帮大将把皇帝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

在回开封之前,赵匡胤向士兵们保证不会抢东西、欺负旧政府的官儿、好好对待后周皇帝皇后,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这些周密的处理方式,竟然把原本充满流血冲突的政变变成了人人都愉快接受的事,也是史无前例的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政权变更的事件——陈桥之变。

荀彧绝对是曹操团队中的牛人。

每当曹操说起他时总是说:

“荀彧就是我的子房啊。”

当曹操去打陶谦、留邺城空虚时,陈宫和张邈来搞破坏,跟吕布商量偷袭邺城。

吕布来了邺城,张邈便骗荀彧说吕布现在带着大军帮曹操打陶谦呢,洗白自己是好人。然而聪明如荀彧看出了破绽,提高警觉,还派出使者向夏侯惇求助。

半个月不到,夏侯惇来了,晚上突袭叛军营地,成功挫败了吕布军队的反叛行动。

后来,吕布搭线引荐了豫州刺史郭贡率大军攻徐州。

但郭贡却想联络荀彧……荀彧准备动身,被夏侯惇拦下:"你一个人去恐多危险。"

荀彧淡然回应:"郭贡跟张邈有啥关系呢?他突然出兵,肯定背地里埋好了暗号。

要是等他决定要站队再想办法好办些,至少能让他保持中立,否则我们怕他乱来,反而激怒了他导致他反戈。"

于是,荀彧一个人赴宴,面对还有些摇摆不定的郭贡时却毫不惊慌,神色自若,展现出充足的信心。郭贡看到荀彧这样自信满满,心想这邺城确实是块好地盘,便不再心动,带兵撤了回去。

就这么着,吕布军队跑了,而曹操刚好又回到了附阳,接着战胜了吕布...

荀彧以果断勇敢著称,稳住大军,打击了郭贡的进攻,以最小的损失让敌军撤退。

同时,他还用"威胁+诱惑"的方法解决了曹军的道德难题,使得曹操军事行动合法化,整个过程显得更加正义,甚至有几个地方势力选择投靠曹操,这个过程被人们称作"不战",负面影响甚微。

军事实力只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部分。

赵匡胤凭借战略智谋、良好的人际互动以及卓越的战斗力,最终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大宋帝国;

而荀彧,老谋深算,准确地看穿了敌人的企图,同时也有着过人的胆识,他以出色的领导能力稳住了局势,击退了敌军。

因此,不论是那种形式的战争,智谋、勇气、外交手腕乃至言语行为,都对战争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 阅读:40

枯木沟

简介:分享每天趣事